一、概况
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呼蓄电站)是经国家核准建设的一等大Ⅰ型水电工程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个大型水电工程项目,也是中国三峡集团在内蒙古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第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程由上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下水库组成,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安装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混流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电站额定水头521m,上水库正常蓄水位1940m,下水库正常蓄水位1400m,上、下水库总库容分别为679.72万m3、705.08万m3,年发电量20.075亿kW?h,年抽水电量26.767亿kW?h。主体工程量,土石方明挖1174.66万m3,石方洞挖77.21万m3,土石方填筑358.19万m3,混凝土83.75万m3,喷混凝土3.91万m3,金属结构安装13868t,钢筋量26147t。按2005年底价格水平测算,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49.34亿元,动态总投资56.43亿元。工程建成后以500kV一回出线接入蒙西电网,在电网中承担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以及事故备用任务,同时还为风电入网提供配套服务。
呼蓄电站原由内蒙古电力公司独家投资,2004年5月开始筹建,计划2010年完建。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2005年1月,注册成立内蒙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呼蓄公司),2005年3月开始施工准备,2006年8月,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因资金等原因于2007年11月停工。
2009年9月,中国三峡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内蒙古电力公司签订了抽水蓄能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三峡集团在内蒙古的清洁能源事业全面展开。2009年11月,中国三峡集团对呼蓄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呼蓄公司由16家股东共同出资,注册资本金15亿元,其中中国三峡集团出资7.65亿元,所占股份比例为51%,第二大股东为内蒙古电力公司,所占股份比例为10%,其他十四家股东所占股份比例为39%。根据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要求,2011年底,内蒙古电力公司将持有呼蓄公司10%股权,以协议转让的方式,按照已出资金额的帐面价值转让给中国三峡集团,2012年6月,国家能源局批准投资主体变更。
二、公司管理
呼蓄公司于2005年成立,自2009年重组时已经历了四个年头的公司化运作。在册职工130多名,设置20多个部门,配置40余名中层干部。员工从事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专业基础相对薄弱。2009年底,呼蓄电站主体工程还未开工,主要实施了部分辅助项目,还存在较多的前期遗留问题,遗留合同项目300多个,大部分没有完工,也没有进行竣工决算,且存在中途停工资料缺失现象。同时,行政许可手续尚未完成,财务费用等遗留问题较为复杂。
(一)重组后的管理思路
战略定位:呼蓄电站是内蒙古第一个大型水电工程项目,也是中国三峡集团在内蒙古实施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建好呼蓄电站,对于中国三峡集团在内蒙古清洁能源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公司愿景:建设运行好呼蓄电站,与环境和谐友好,成为中国三峡集团抽水蓄能电站培训基地。工作任务:建设好呼蓄工程,以建设呼蓄电站精品工程为目标,牢牢抓住工程建设这条主线,认真做好工程建设整体安排,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顺利实现呼蓄电站投产发电目标;运行好呼蓄电站,提前开展电站运行各项准备工作,多措并举确保人员到位、技术到位,实现顺利接机安稳运行;发展好后续事业,以工程建设、公司管理、电力生产为平台,为中国三峡集团后续抽水蓄能项目培养储备人才资源、技术资源。
呼蓄公司重组后,紧紧围绕公司战略定位,公司愿景和工作任务理清思路、破解难题,全面推进各项管理举措,推进了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化,实现了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复工建设,开展了前期遗留问题清理。充分考虑工程建设期需要,通过优化人员设置,合理调配人员结构,确定了由13个部门组成的机构设置方案,采取全员竞聘上岗方式实现了岗责对应。在转入电力生产准备期后,成立了电厂及相关机构。
(二)管理举措
呼蓄公司的管理是一个电站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四年来,呼蓄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各项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完善,公司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1.制度管理
呼蓄公司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呼蓄公司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三会议事规则和总经理议事规则,制定了公司的基本制度。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制定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制度;制定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施工区管理、设计管理、监理管理等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并依托中国三峡集团制度修编工作,已经修编及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实施细则50余项。呼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三峡集团有关规定制定。目前,呼蓄公司现行制度共计196项,公司各项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和安全职业健康体系认证工作均已完成,目前正在推进“三标一体”工作。
2.财务管理
呼蓄公司为规范财务管理,制定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政策,确定了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制定了资金、预算、费用、资产等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工程价款结算和费用支付流程。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细化降本增效任务和目标分解,对管理费用实行硬约束,划定上限,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公司所有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管理,公司的日常办公费、差旅费、会议招待费和车辆使用费均得到有效控制,几年来管理费用不仅每年低于中国三峡集团年初核定标准,还呈逐年下降态势。
3.风险管控
呼蓄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以及中国三峡集团的有关规定进行财务管理,并按照公司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财务风险管控。聘请专业律师事务所作为呼蓄公司外聘法律顾问,协助呼蓄公司处理经营过程中及前期遗留问题所涉的相关法律问题,对重大投融资、产权转让等重要经营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公司充分发挥董事会、股东会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做到了决策程序规范,决策结果科学,实现了公司内外及多层级风险管控目标。公司进一步规范了各项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逐步使公司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在应对建设资金风险方面,由于呼蓄项目盈利模式尚未确定,未来偿债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原因,致使融资工作进展缓慢。为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工程建设,呼蓄公司采取多渠道融资、长短期贷款搭配等多种措施,保证了建设资金需求。
4.队伍建设
呼蓄公司大部分员工没有从事过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坚持立足于现有员工培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大了工程建设管理团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了建设管理团队整体实力。同时,不断探索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工作,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了公司对部门,部门对员工的整体考核评价体系,将部门年度、季度、月度重点工作和专项重点作为部门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增加了其在考核中的权重,达到了员工业绩和部门业绩挂钩,部门业绩和部门负责人业绩挂扣的全员考核效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增效益工资分配方案,增大了新增效益工资在职工薪酬分配中的权重,实现了“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几年来,员工队伍克服了水电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已经成长为能够承担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任务,员工队伍整体得到锻炼,员工的管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且成长了一大批管理骨干,基本实现了为中国三峡集团后续抽水蓄能项目人才储备的任务。
5.信息化管理
呼蓄公司依靠中国三峡集团信息中心和三峡高科公司的专业技术力量,建立了公司网站、工程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应用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远程办公,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积极防范了经营风险。同时,为了对电厂生产运行管理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确保高效、经济、安全运行,呼蓄公司正在着手建设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实现在多域环境下集成设备维护、物资管理、文档管理、运行调度、安全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等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应用目标。
6.投资控制
呼蓄工程设计概算49亿元(采用2005年价格水平),动态投资56亿元,原计划2010年完工,实际上呼蓄电站主体工程于2010年二季度开工建设,2015年完工,整体工期展期一个施工期。投资控制面临以下难点:
首先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经初步分析,主体工程静态投资基本可以控制在2005年价格水平,但还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目标实现。工程中途停工展期,主体工程开工滞后引起主体工程直接成本增加、价差增多,同时征地移民等政策性补偿费用增加,前期已建施工项目重组前已超概,停工、窝工及再复工后还需增加投资等因素使得部分项目超概,这给整体工程成本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其次是管理费用成本控制,公司重组前建管费已经超概,每年还需发生管理费用,建管费特别是人工成本控制十分困难。再次是财务成本控制,呼蓄项目融资已经确定为多家银行联合贷款模式,由于前期资本金到位情况和工期延长,项目建设期贷款利息超概。为此,呼蓄公司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投资: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严格按照工程总体实施进度计划,采取“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相结合、“超前预测”和“事后分析”相结合、“总体控制”和“分层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实施进度控制。严格控制主要节点目标如期实现,缩短工期,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督促设计单位不断优化方案,所有设计方案均以满足结构和基本功能为原则,杜绝任何“锦上添花”式的资源浪费,并建立了优化方案节省投资的奖励机制。
严格合同管理和变更审查。合同变更(索赔)坚持事前变更的原则,避免先实施变更后补办手续的逆向操作行为发生;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变更(索赔)规定执行,坚持一事一报的原则,严禁对变更(索赔)项目随意整合拆分,严禁弄虚作假。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规模标准以上的建安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及费用类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多措并举、降低管理成本。重点控制经常性费用支出,严格限制超预算支出和预算外项目,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作用,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互结合,促进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制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充分依靠中国三峡集团,采取大股东信用担保控制财务成本,通过长短期贷款搭配降低财务成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补贴冲减财务成本。
三、工程建设
呼蓄工程地处北方高寒地区,全年有效施工期短,建设任务重,工程整体工程量大,施工难点多,还存在国内领先的重大技术方案研究,水道系统斜井长,斜井开挖施工方案和施工机械配置难,特别是安全问题突出,斜井塌方风险高,需要分专题研究、重点落实。呼蓄公司统筹安排、精心施工,成功攻克了高寒地区沥青混凝土生产施工、钢岔管国产化应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一)工程特点
呼蓄工程建设中途停工两年,工程复工后现场施工期短,工程规划布局、辅助工程完善和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展开,工程建设和电站运行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上水库极端最低气温-41.8℃,面板防渗技术复杂,堆石碾压强度高;下水库“金包银”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地处高寒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能要求严;水道系统斜井长,斜井开挖施工方案和施工机械配置难,特别是安全问题突出,斜井塌方风险高,需要专题研究、重点落实,压力钢管制安工程量大,特别是80公斤级高强度钢板首次实现大批量国产化,制造安装难度大;机组水泵水轮机模型试验和机组调试困难多。
根据呼蓄电站建设特点,将呼蓄电站建设与管理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10年,重点安排主体工程复工建设,完善前期遗留工程项目,称为呼蓄电站“开局年”。
第二阶段为2011年,工程建设以开挖为主,主体工程全面进入开挖高峰,称为呼蓄电站“开挖高峰年”。
第三阶段为2012年,工程建设以砼浇筑为主,称为呼蓄电站“砼高峰年”。
第四阶段为2013年,工程建设以蓄水发电为主目标,称为呼蓄电站“蓄水发电年”。
第五阶段为2015年,呼蓄电站以工程完建和电厂运行为主,称为呼蓄电站的“完建和运行年”。
(二)总体规划
呼蓄电站建设总体规划和施工布置,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经济适用、科学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工程枢纽布置的特点并适应工程施工采用招投标体制的要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和布置。
1.组织对工程施工总布置研究和施工规划研究,确定呼蓄电站实施总进度计划主体工程工期。根据呼蓄电站特点按照上库、引水、厂房、下库四个主标段划分,合理划分标段间界面,减少干扰。
2.为满足呼蓄主体工程施工需要,对拌合系统进行合理布置及优化,优化了每个标段一个拌合楼的格局。组织对压力钢管厂布置深入分析,合理决策具体位置,将原来钢管厂布置在呼市市区,调整至施工区现场,既确保钢管制安质量,又保证钢管和岔管运输要求。
3.根据呼蓄电站严寒地区的特点对施工供水、砂石料等准备工程进行规划。业主建立了施工期供水站,对上库和下库以及地下工程在每年4月至10月份进行集中供水,在大西沟设置了骨料加工厂,集中供料。
4.业主物资仓库规划。该库布置在哈拉沁沟口东梁村附近,连接上、下水库的1号、2号永久对外公路由附近通过,交通方便,主要用来贮存钢筋、钢材、木材及部分机电产品等,其占地面积为35000m2。组织研究业主材料供应、物流管理办法,做到物资及时供应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组织落实呼蓄电站设备及金结大件运输方案,编制了《呼蓄电站物资规划和实施细则》等6个规章制度。
5.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对呼蓄电站工程质量安全和关键技术方案严格把关,建立“技术超前三个月准备制度”、“监测快速反应机制”等制度,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安全管理委员会”等对质量安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参建各方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促进呼蓄电站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真正在呼蓄电站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树立三峡品牌。
6.实行呼蓄电站封闭管理与地方公用道路部位的施工区管理机制,明确了呼蓄电站建筑市场管理方案,制定《准入》制度,保证施工规范、有序进行。
(三)分标规划
呼蓄电站分标以有利于工程整体协调和工程进度管控为原则,并充分发挥蓄能电站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合理利用施工整体规划和布局,科学合理布置施工场地营地,使工程标段按照合理工期逐步实施推进,逐步进场的标段划分原则。
按业主招标设计文件统计,呼蓄电站按照如下标段(不包括进场道路)进行分标,其中以电站枢纽的主要标段有上水库、引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下水库、泄洪排沙洞等主要标段,具体分标界面如下:上水库工程标、地下厂房及尾水隧洞工程标、引水系统土建及钢管安装工程标、泄洪排沙洞工程标、下水库工程标、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工程标、地下厂房机电设备安装及混凝土工程标、闸门(拦污栅)/埋件制造标、启闭机制造标、上水库安全监测工程标、地下厂房和水道系统安全监测工程标、下水库安全监测工程标、上水库面板防水涂料工程标、水土保持工程标施工期废污水治理工程标、钢岔管采购标、引水系统中支洞工程标、引水系统下支洞工程标共计18个标段。
(四)管理举措
1.“四制”管理
坚持项目法人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整体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全过程负责;坚持建设监理制,委托三家国内知名监理单位承担项目监理管理工作,代表呼蓄公司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行为进行专业化服务监控;坚持招投标制,规模以上的项目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同时采用“按项目实施、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加强了审核、监督力度,避免不必要的变更、索赔发生;坚持合同管理制,强化对合同谈判、签订、执行变更的全过程管理,最大程度预防、减少和及时解决合同纠纷,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
2.质量管理
呼蓄公司以“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示范工程”为整体质量目标,通过工程质量零缺陷来实现工程质量零事故。工程复工后,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主任、参建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呼蓄工程整体质量进行归口管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解决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力度。
建立了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机制,成立了中国三峡集团呼蓄电站质量检查专家组,开展质量专项检查和重大技术方案审核管控工作,并将呼蓄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中国三峡集团质量管理架构。聘请了专业总监,加强了质量管理力度。结合工程实际,制订了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相关办法和专项制度60余项,进一步加大了对监理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措施计划和三检人员到位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原材料的取样检测力度。在工程建设中,呼蓄电站质量管理实现了“3+1+2+2”的管控机制,即:“3”代表施工单位三检,“1”代表管理检查,第一个“2”代表业主项目管理部门和专业质量总监的检查,第二个“2”代表中国三峡集团质量检查专家组和行业主管部门质量监督检查。四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缺陷,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工程质量总体受控。
3.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实行在呼蓄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下的全员安全制。推行参建各方“一岗双责”安全责任制,建立了安全生产旁站和跟踪旁站制度,建立健全了安全奖惩和风险抵押金机制,将处罚落实到每个人,责任追究到具体岗位,并对主动发现、举报安全隐患的人员予以奖励,对监管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并和监理单位季度考核、施工单位月考核挂钩。对施工专项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论证,对每项措施实行批准、打勾、闭合管理,同时严把验收、安全许可关,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对人员进行培训,严格现场全过程、全时段的各级管控,确保了措施落实到位。持续加强安全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完善了安全保证体系,完成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了公司与部门,部门与员工,参建方与厂队,厂队与班组,班组与员工的层层安全责任制度。四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4.设计管理
(1)上水库防渗型式变更
将上库原设计60cm厚的钢筋混凝土面板全库防渗方案施工调整为沥青砼(8cm整平胶结层+10cm防渗层+0.2cm马蹄脂)方案。沥青混凝土面板全库防渗方案虽然防渗性能好,适应基础变形能力强,但对施工工艺要求高,对低温性能要求低于-45℃。综合比较,最终采用了改性沥青砼防渗面板施工。
(2)调整调压井布置
为减少上斜井与调压井之间工期干扰和安全问题,2010年6月经过设计比较调压井布置方案,将两个调压井同时向引水洞右侧平移15m,既保证了施工期安全相互干扰又保证斜井、竖井开挖施工进度要求。
(3)下水库工程调整进/水口
下水库左岸边坡地质断裂发育,根据出线场边坡裂缝现状和下水库左岸边坡地质条件分析,下水库进/出水口及尾水隧洞自1号尾水隧洞桩号约S1+720.174的部位开始向拦沙坝方向尾水洞整体偏转20度的调整,避开了不利地质条件,合理调整尾水布置。
(4)料源及砂石加工系统方案设计变更
呼蓄电站于2005年9月12日通过水规设计总院可行性研究阶段审查意见,“基本同意混凝土粗骨料、上水库垫层料主要利用工程开挖料进行加工,砂料主要利用下水库天然砂,工程重要部位混凝土所需骨料采用外购质量较好的大理岩料进行加工的料源选择方案”。下水库砂石料加工系统两种料源同时加工,生产工艺十分复杂,数量和质量均很难保证。2007年4月3~7日,呼蓄公司组织专家对下水库砂石加工系统标等5个招标文件进行了审查,明确本工程混凝土砂石骨料全部采用大西沟料场大理岩原料制备,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大理岩,保证砼原材料品质和数量。
5.参建单位运作模式
呼蓄工程参建单位包括一家设计单位,三家监理单位,四家主标施工单位,七家配套施工单位。呼蓄公司对参建单位实行“三家帮一家”的管理理念,即,业主、设计、监理共同帮助施工单位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设计单位提供施工图交底,解答有关方提出的对图纸不清楚的问题,需要出正式设计变更文件的,出具书面变更。
施工承包单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施工,为确保工程质量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执行监理单位的指令,提供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质量证明文件。监理单位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进度、安全的监督、控制与检查,组织施工单位、质量验收监督小组参与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的审查;施工单位参与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的审查工作,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提出变更申请。业主负责采购甲供设备、设施和材料,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到货,负责供应商与其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与协调。
6.建设亮点
(1)沥青混凝土低温冻断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呼蓄电站上水库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沥青混凝土面板方案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通过试验选择满足呼蓄极低气温条件要求的改性沥青材料及配合比、斜坡摊铺施工问题。通过大量研究工作,对改性沥青材料及配合比方案等通过试验验证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实验沥青混凝土面板工程使用的改性沥青性能参数完全满足呼蓄电站要求,并到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利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在试验室条件平均低温冻裂温度可以达到-45.7℃,最低可达到-47℃,温度之低为目前世界之最,满足了上水库运行功能,促进了国内沥青混凝土抗低温技术发展。
(2)压力钢管制作安装首次实现全国产化
呼蓄电站引水压力钢管首次采用全国产化,特别是790M P a高强钢国内首次大规模国产化,制造和安装量达3552t。钢岔管采用对称“Y”型内加强月牙肋结构,主管直径4.6米,支管直径3.2米,最大公切球直径5.2米。分岔角700,岔管最大外形尺寸约为6.07×7.10×5.51米。设计内水压力9.06M Pa,采用国产790M Pa级钢材制造,是引水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HD值是评价高压钢岔管技术含量重要指标之一,呼蓄工程高压钢岔管的H D值为4186m2,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同类工程的最高值。呼蓄工程国产高压钢岔管试验成功,标志着高压钢岔管依赖进口的历史结束,实现造价优于从国外总体承包进口(减少投资65%,约合人民币3500万元)。此项成果是中国三峡集团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国产化水电装备的重要成果,同时标志着我国水电设计和制造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
(3)引水系统长斜井开挖技术创新
呼蓄电站引水系统工程四条斜分别为1#上斜井360m、1#下斜井302m、2#上斜井340m、2#下斜井318m均为长斜井。
斜井开挖施工方案采用阿里马克爬罐配反井钻机进行对接开挖,该方案很成功应用于四条长斜井施工,很好地解决了施工安全问题,也是国内首次应用于长斜井开挖施工。最先采用对接施工方案的2#下斜井反井钻正导孔与爬罐反导井于2011年6月27日贯通,反井钻正导孔施工156m,爬罐施工162m。2#下斜井长度为318m,反井钻机与爬罐相交部位的精度横向误差108mm,竖向误差887mm。反井钻机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对反井钻机角度采用预控0.4~0.6度和爬罐导井精度测量,使反井钻机施工精度达到了造孔150m偏差小于1m的控制要求。
(4)下水库碾压砼施工及温控
根据呼蓄电站高寒地区施工特点,组织参建四方研究并落实高寒地区下水库大坝砼碾压关键施工技术。经过综合对比,最终采用2m常态砼外露面+碾压砼方式,即为“金包银”碾压混凝土在高寒地区抗冻性能和施工方案。通过砼配合比优化,碾压试验工艺对比等措施最终确定了该方案,并顺利完成累计浇筑30多万方的砼施工任务。通过多次对大坝外观进行生产性试验,分析保温对比试验成果,最终确定了7c m聚氨酯+3c m砂浆抹面进行保温。由业主组织参建四方成立了砼温控小组,每周召开温控专题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碾压砼温控问题,实施质量动态跟踪和戴明环质量闭合管理。
(5)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及高边墙变形情况
呼蓄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开挖是厂房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岩锚梁施工钻爆设计、施工工艺优化、合理分序开挖施工和生产性试验。通过施工过程中“高起点,严要求”,通过标准精细化,数据分析精细化,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岩锚梁开挖成型达到精品工程质量要求。岩锚梁开挖岩台其残孔率为98%,两孔之间不平整度小于6cm,平均超挖为12cm,没有欠挖现象。岩锚梁开挖三个面上的爆破孔实现了“三线一个面”,质量超过了设计要求,厂房顶拱开挖平均超挖为15cm,成型质量较好。
呼蓄电站地下厂房(25m跨度)高边墙围岩内部变形监测布置有5个监测断面、围岩外部收敛监测布置有6个监测断面;围岩内部变形监测采用四点式多点位移计进行监测,外部收敛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厂房开挖结束后,均已处于稳定状态。
(6)钢管下滑“双保险”实现国内首创
呼蓄工程引水系统斜井长、倾角大,钢管下滑工作量大、难度高,下滑周期长,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呼蓄公司采取多方位监控和措施保障钢管安全下放。经业主、监理建议监督,施工单位自行设计研究,制作完成斜井钢管下滑双保险装置。该装置通过机械连接,在钢管主牵引钢丝绳断裂时可以将钢管锁定在备用钢丝绳上,从而达到钢管在斜井中运输的“双保险”,并获得专利证书。
该装置保障钢管斜井运输安装过程的二次保险,大大提高了风险承受能力。在做好斜井钢管运输双保险措施的同时,呼蓄公司严格管控钢管下滑作业基本安全保证措施,包括钢丝绳的外观、内观检查,钢管吊耳强度和焊接探伤的检查,作业人员下井安全绳安全带双保险措施,从钢管制造出厂到最后斜井下放到位,实行严格的全线控制,做到不遗漏一点一滴,遏制可能预见的所有风险。
(7)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呼蓄工程地处高寒地区,冻土期长达5个多月,根据总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地下厂房工程和引水系统等附属洞室土建均须安排冬季施工。呼蓄公司认真组织参建方做好冬季施工物资、人员、技术方案规划,克服了高寒地区冬季混凝土施工难题,保证了工程冬季施工质量与进度。
砂石骨料储存。对各拌合站采用锅炉供暖保温,砂石骨料仓采用室内厂棚布设暖气片和地暖,料仓墙面和大门均铺设了保温板,确保了料仓内的温度恒定在0-5℃左右。混凝土拌合楼温控。各拌合站均设有自动循环加热系统,对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加热至40℃左右,确保混凝土在出机口的温度不低于12℃,现场入仓温度≥5℃进行砼温控管控;混凝土运输。根据各施工部位的位置选择就近打料的原则,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距,并在混凝土罐车的料筒四周包裹棉被进行保温;混凝土浇筑温度管控。地下工程洞口封堵加仓面烧煤炉升温措施,地面工程采取搭设保温棚并烧煤炉升温措施,要求监理严格控制仓面环境温度、混凝土机口温度、入仓温度以及浇筑温度,冬季施工期间洞内温度基本维持在2-5℃之间,温差变化较小;冬季道路和机械设备维护。冬季施工道路降雪结冰采用装载机清除积雪和洒降雪剂、防滑沙处理,车辆轮胎安装防滑链条,确保行车安全,施工机械使用-35#柴油,水箱内加注防冻液。
四、电力生产
呼蓄电站是中国三峡集团首个在建抽水蓄能项目,其电力生产的难点是在内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呼蓄公司承担电力生产任务的经验不足,现有员工的数量资质不能满足电站运行要求,电站运行专业基础薄弱。
为此,呼蓄公司通过对国内抽水蓄能电站电力生产方式的调研,并结合呼蓄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管一体化”的思路。即:在抢抓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调、招、援”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如期接机发电,实现电站的安全运行。人员来源主要是立足于公司内部培养、少量招聘社会专业人员、引进长江电力短期“师带徒”支援,并送到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分层次强化培训,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培训来看,总体效果满足要求。后续,呼蓄公司还将采取培训让现有工程建设人员向电力生产适当转移。目前,人员已经进场,正在开展制度、规程、规范的编制、电力生产系统建设,并直接以监理、施工单位的身份参与现场安装调试工作。
五、总进度安排及调整
呼蓄电站设计工期51个月,包括施工准备期1年,主体工程施工期4年,完建期1年,总工期6年(不含筹备期1年)。呼蓄公司重组后,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安排,经过呼蓄公司组织专题研究确定,呼蓄主体工程按照从2010年4月份起计算,制定了地下厂房与引水系统标施工关键线路48个月的进度计划。上水库工程标和下水库工程标执行45个月进度计划的节点工期目标,地下厂房标与引水系统标执行48个月进度计划的节点工期目标,首台机组发电的工期目标定在2014年3月底。经过综合对比,考虑不可预见因素影响,最终确定首台机组发电目标在2014年3月底,12月底全部发电。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该工期安排属于国内先进水平,需要参建各方精细组织、克服困难、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目前,工程进展基本满足进度计划目标要求。
呼蓄电站原计划倒送电节点目标要求为2013年11月,根据工程实际进展,接入系统倒送电时间调整至2014年6月底。据此,呼蓄公司于2013年底组织编制了呼蓄电站机组投产发电调整计划,调整后的呼蓄电站机组投产发电计划为:按照系统倒送电最晚时间2014年6月底考虑,1号、2号机组分别于2014年10月和12月投产发电,3号、4号机组分别于2015年4月和6月投产发电。
六、结束语
呼蓄电站地处内蒙古北方高寒地区,全年无霜期短,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加之工程中途断断续续停工再复工,致使施工工期紧张,投资成本控制难度大。几年来,经过呼蓄公司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精心组织,经过参建各方共同攻坚克难,顺利实现了各项工程建设目标和公司管理任务,为中国三峡集团内蒙古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