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企业之魂。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技术工作或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工程质量是根基、是基础。可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那么如何保证工程质量?
一、区分两个概念:“质量保证”与“保证质量”
所谓“质量保证”是一个专有名词,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向项目管理组织和执行机构的管理层提供的内部质量保证。二是向用户和有关人员提供的外部质量保证。
所谓“保证质量”要求是质量控制的任务,就项目而言,即使用户不提质量保证的要求,项目实施者仍应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项目的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保证质量”基在人、责在人、管理还在于人,其中,技术人员在施工中所担负的责任重大,非同一般。而且,技术人员的责与德是能否保证工程质量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笔者以为,工程能否“保证质量”,一看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二要看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在施工中按技术规程严格把关、责任是否层层到位;三看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理念和道德水准。
二、职责是天职,守则是本能,负责是本分
1.职责。人所皆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天经地义。那么工程技术人的天职是什么?那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为先、质量为基。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的职责,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就职责而言,又分管理职责、技术职责,领导职责和一般性职责。怎么履行职责呢?第一,要实行三定:“定岗、定职、定责”,明确分工,做到件件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落实、条条有章可循。第二,重点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俗话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因此,重点落实“四抓”:一“抓全程”。抓开局、重过程、抓结尾,不能容易的就抓,难抓的就放,见“硬骨头”就绕,搞半截子工程;二“抓全面”。树典型,抓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四“抓死角”。既要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又要紧盯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切实做到统筹兼顾、抓主抓重、扬长避短、全盘推进。五“抓到底”。就是要锲而不舍,一刻也不懈怠,一刻也不停顿,一刻也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推向前进。
2.守则和守责,并要负责。第一,要建立和落实严格的责任制。规则是人定的,制定规则是让人执行的,执行与否是要负责任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马谡的故事可谓流传千古,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领导带头落实“责任追究制”,敢于在错误面前承担责任,错了该查处的查处,该承担责任的承担责任,不管你是亲朋好友,还是哥们弟兄,都要一视同仁,不徇私情,严肃执法。第二,落实责任制绝不能讲特殊。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做到,人在其位,必谋其事,各负其责,要明白自己既是工程建设的策划者,又是工程建设的参与者,而绝不是一个旁观者。第三,人人守信有责。必须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勤于做事,敢于担当,各负其责、守土有责,责权统一,尽职尽责。
三、职业道德与恪守道德规范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社会个体在其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从事这个职业的所有人员的普遍要求。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每个从业人员,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就现代企业来说,从生产经营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各道工序到服务岗位,都有各自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其职业道德应包涵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懂法依法、信守契约。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生存,社会才会井然有序,和谐发展。
2.质量是饭碗,诚信是存款。当今社会,有一种别样的声音在作怪,把坚守诚信视为“犯傻”、“另类”,让守信沦为一座座“道德孤岛”,使得信守承诺、坚守道德底线的单位和个人,不仅同盟者越来越少,关注、理解和赞同的声音也日渐式微。孔子说:无信不立。诚信可以安邦,可以齐家,诚信者,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人类的美德,诚信是公序良俗;诚信就是自己人格的价值,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见,当今社会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诚信文化是多么的重要。
诚信就是讲信用、守信用,它是一种无形资产。西方企业界认为,诚信有如信用卡,是不断储蓄,还是恶意透支,后果不证自明。经济越发展,诚实守信就越是维系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是维护社会能够稳定,促进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山东荣成加工农副渔产品的大型现代食品企业泰祥集团,前些年有一批出口日本的肉制品,因添加物含量超标被退回。虽然这批产品完全符合国内食品卫生标准,但泰祥集团决定将其全部卫生填埋。用集团董事长于建洋的话说,把日本人不吃的东西卖给中国人,会变成我们永远洗不去的污点。对企业而言,质量是饭碗,诚信就是存款,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诚信与否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兴亡,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性,并要把这一理念融入到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之中,进而在全社会形成:诚信有我、守信有责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池仁勇.项目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1.
[2]苏晓洲,周 琳.警惕商业诚信的“塔西佗陷阱”.瞭望新闻周刊,2013.10.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