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投资学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问题及战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9 共11815字

  近年来,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相关问题,中央政府从战略层面上愈益重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走出去”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让中国企业走得出、走得稳,在国际竞争中强筋健骨、发展壮大。由此可见,中央政府通过推动扩大开放,以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坚定决心和战略部署。

  基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产业转型与升级的现实,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范围获取和配置资源,进而打造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中国正由产品输出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转变,目前已进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双向投资新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日益扩大,市场格局不断调整,对外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向追求高附加值,并开始从全球产业链参与者向产业链主导者转变。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曾经遍布全球的廉价的“中国制造”已经不再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对外投资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自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金额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为27亿美元,到2014年时达到了1196亿美元,12年时间增长了43倍左右。对外投资领域包括制造业、基础设施、能源矿产、服务业及文化产业等,愈来愈多的中国企业向境外的高科技领域进军,逐步形成由市场、资源、技术等多种要素共同驱动的格局。从对外投资的区域看,已经从“走出去”初期集中在地理相邻、制度相似的区域,逐渐向跨区域和跨文化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中国企业投资。根据商务部数据,企业已经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对外投资规模达到165.8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4%;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到中国企业整体对外投资的50%以上,尤其是对美国的投资,民营企业更是占到了76%.[ 1 ]

  交易的结构日趋复杂化,中国投资者日趋成熟并充分利用市场化的交易和融资安排。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商务部数据,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5.5%,如果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包括在内,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量则为1400亿美元左右,超过利用外资200多亿美元。实际上,2014年中国已经进入资本净输出国行列。在2014年对外投资总量中,地方企业投资额为451.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3.8%.[ 2 ]

  从全球来看,2012-2014年,中国连续三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世界第3位,2014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的存量超过了660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在境外投资的中资企业数量超过2.5万家。[ 3 ]

  实践中,中国一些具备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如电力、高铁、船舶、电信设备等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5%,仅相当于美国的10.2%左右、英国的29.4%、德国的34.4%、法国的35.5%,[ 4 ]中国海外的净资产也仅为日本的50%左右。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一直保持活跃态势。2008-2012年是中国矿产企业海外并购高速发展期,主要原因在于由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导致相当部分从事资源性产品生产的企业资产大幅缩水,为了能够迅速摆脱困境,有些企业被迫出售资产,而中国企业抓住机会以低成本获取海外资源。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10年至2012年,在中国内地企业主导的并购案例中,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有20起,能源与矿产企业并购占总数的70%.[ 5 ]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176宗,比2013年上升31%,达到历史新高;交易金额为408亿美元。[ 6 ]

  在海外并购中,民营企业成为并购的重要力量。根据普华永道2014年10月27日的报告,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数量为国有企业的两倍多,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20%;民营企业对海外目标企业的技术、知识产权、品牌等资源的并购力度不断加大。从地域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重要目的地仍然是北美和欧洲地区。

  2014年,中国大型对外投资并购项目的进入领域日益多元化。一是能源矿产仍然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如五矿集团等企业联合以58.5亿美元收购了秘鲁的拉斯邦巴斯铜矿;国家电网公司出资25.4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存贷款能源网公司35%的股权。二是制造业领域的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如联想集团公司出资29.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移动手机业务;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10.9亿美元收购了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14.1%的股权。三是农业领域的跨国并购获得新进展,如中粮集团出资15亿美元并购新加坡来宝农业公司、出资12.9亿美元并购荷兰的尼德拉公司,成为中国企业投资国外农业领域的两个最大项目。[ 7 ]

  从整体上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趋势表现为行政性特点日益减弱,商业目的导向性不断强化。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的产业领域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逐渐由“生产型”对外投资转向“消费型”对外投资。“生产型”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矿产资源,其目的是满足国内相关制造业的原材料需求,如钢铁企业海外投资。消费型特征体现在:石油天然气等消费性资源海外投资的比例上升;对欧美等国高端消费品行业投资增加;进入海外农业领域投资(为获取安全健康食品,满足国内需求);向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和海外房地产投资(2014年中国境外房地产投资达到101亿美元)等。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与优势

  1. 中国政府不断简政放权释放活力

  为了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我国为对外投资监管大幅松绑,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外汇局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在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境外投资/并购的管理办法及目录,大幅度简化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也进一步简化了相关的监管流程,便于中国投资者轻松出海。我国对《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并于2014年10月6日实施。其主要亮点在于确立了对境外投资采取以“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原来99%需要核准的项目被取消,同时引入了国际上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把需要政府核准的投资国别地区和领域列入清单,清单外一律实行备案制。同时,将核准的时限缩短为5个工作日。2015年3月1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放宽了多项困扰企业的银行并购融资贷款限制,将并购贷款期限从 5 年延长至 7年,将并购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的比例由50%提高到60%,将并购贷款担保的强制性规定改为原则性规定,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并购项目风险状况、并购方企业信用状况合理确定担保条件。并购贷款业务规定在调整解决国内业务标准与国际接轨问题的同时,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多便利与好处。

  大幅度简政放权,以更有效地确立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主体地位,也更利于真正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这表明了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立场和态度,更加释放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和活力,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投资环境将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更加注重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商务部等部门以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方式,加大对企业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政府部门不断提升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与许多国家进行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工作,以完善多双边的保障机制。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