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茶叶有 80%生产在亚洲,世界五大茶叶产出国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我国在2000 年出产的茶叶为67.6 万t,到2005 年已经增至93.4 万t,增长率近40%.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 90 亿元发展到2005 年的155 亿元,增长率达到70%,发展速度较快。2005 年茶叶的产出量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茶叶产出国家。
1 促进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的因素
1.1 相关政策支持
随着近年来茶叶的发展,我国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例如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对市场进行全方位开发,调整市场结构等,促进了我国茶叶市场的发展。设立现代茶业发展专项基金,有效提高了我国各地的茶园建设,并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淘汰了一些生产较落后、效率较低的茶园。2000 年我国茶园面积为108.9 万公顷,到2005 年,增长了20%,面积达到 130 万公顷。茶园建设大多都遵照相应的规范,随着茶园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使我国的茶叶产量持续增长。
1.2 企业多元化的发展
我国的茶产业从开放经营后,企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原本的茶企中有大量的国有加工和流通企业,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都逐渐转变为股份化和民营化的模式。随着企业运营机制的改变,促进了更多企业开始进入茶叶领域。目前我国很多茶企的经营模式都是从小家小户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开始,进行规模化生产。除此之外,我国个体茶企也有着迅猛的发展,各个地区的个体私营企业越来越多。
1.3 新的资本注入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都在引入资金,扩张市场以保证自身的生存空间。很多茶企由于资金不足,难以成功的向外扩张。企业必须要通过新的资本注入来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并加快企业的开店速度。我国多个大型企业都是在新的资本注入后才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可以得出新的资本注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1].
1.4 产业变化
茶叶的加工手段也从原来的手工逐渐转向机械自动化。我国很多名茶的生产加工目前都是通过半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生产,尤其是一些名茶的制作设备,发展较为迅速,普及率较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统一的标准,为名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使市场上的茶叶能够符合人们的需求,平衡了市场供求度。例如在乌龙茶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空调设备完善做青工艺,使得在夏季也能产出大量的优质乌龙茶。另一方面,加工工艺的不断优化,也为茶叶的清洁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大多数企业都对自身的厂房和设备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各类加工企业通过全自动化封闭生产,有效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茶叶的消费热点转变较快,消费者逐渐开始认可有机茶的生产。随着绿茶和乌龙茶的普及后,普洱茶迅速在我国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有效带动了整个茶叶市场的消费。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的茶叶批发市场网络也已经较为完善。在当前市场下,我国大多数茶叶的销售途径都是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规范,在对产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定价已经较为成熟。并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服务信息、仓储、运输功能都在不断的优化。
1.5 文化宣传
茶叶市场想要得到迅猛发展,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的文化背景下。在近年的发展中,在全国各地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为茶文化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拉动了消费市场的增长。以安溪县为例,乌龙茶的销售已经涵盖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国内各个地区都有安溪县茶叶企业的营销渠道,并且内销价格也远远超出外销价格。其茶叶销售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注重茶叶文化的培养,并对文化进行普及宣传。在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安溪县政府就开始相继组织当地的茶叶企业,开始茶文化的宣传,通过赛茶等多种活动方式,在北京、香港、澳门、广东、上海等多个大城市举办茶王比赛,并根据当地乌龙茶的特点进行创新提升,寻找出了一套乌龙茶的茶艺表演体系,让人们更深入了解乌龙茶的文化和饮用方式。随着安溪茶叶宣传的成功之后,还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部门进行合作,在当地举办多次大型宣传活动,并建立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使安溪县从重点产茶县转变为全国乌龙茶的贸易中心。茶文化的宣传力量可见一斑[2].
2 我国茶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 茶叶生产效率低
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仍旧处在较低水平。我国的茶园面积在世界面积中占到近 50%,但其产量仅有25%.印度的茶园面积为52 万公顷,还不到我国的 50%,但是其茶叶产量和我国却相差无几。由此可见,我国茶叶的生产效率较低,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在茶叶生产中投入成本不足,导致良种茶园面积较少;另一方面,企业在管理上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茶园管理混乱,降低了茶园的生产效率。
2.2 劳动效率低
茶叶行业在生产时,无论是开始的种植,还是之后的采摘、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茶农 8000 万人,还有5000 多万人从事有关茶叶销售、茶庄服务等相关工作。反映出我国茶叶行业的劳动效率较低,2004 年,我国的人均产茶仅有 10.4kg,而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分别高达546kg、402kg 和649kg.尤其是我国南方产茶区,很多茶农并不是专门从事茶叶的种植工作,而是同时种植多种农副产品,在茶叶的专业技能上有所不足,导致茶叶种植时存在很多问题。和国外的产茶国家相比,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这些国家的茶农为农场主工作,大多农场仅进行茶叶种植,并且都会对茶农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保证茶农种植茶叶的质量。
2.3 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的茶叶行业自开放经营后,大多数茶园都是承包给农户进行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其他产茶国,大多是通过大型农场进行茶叶种植,对茶叶进行企业化的管理。日本和台湾的茶叶种植和目前我国的情况差不多,但其社会服务的相关组织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通过合作社的途径,将个体之间相互关联,实现茶叶的集中化生产。而我国将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组织,茶农的生产仅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和其他茶农间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