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海洋权益意识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海洋意识
自中国封建社会秦朝大一统的开始,就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通过海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联系,到了宋代,通过海洋来发展对外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海洋贸易的新局面。到了明清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的政策,把海洋视为威胁统治的外部因素。由于受到来自海洋的外来者的侵扰,实行海禁,以此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二)现代海洋意识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海洋的战略发展地位,海洋不仅是我国国防的前沿阵地还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海洋领土也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涉及国家核心利益。我国的广大领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源。
我国的海洋还能为海洋科研提供场所,推动科研的发展。海洋经济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目前我国虽然是海洋大国,却不是海洋强国,正在朝着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二、中国海洋权益的现状
中国的海洋版图是在二战后形成的,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既合法又合理,也是国际社会所一致认可和承认的。我国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拥有了 300 多万平方海里的国土,与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海上相邻,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与上述国家存在海上的权益纷争。例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争议不断,这不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国际社会的稳定。在人类社会发展进入 21 世纪时,中国不仅要维护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还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权益纠纷,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针对中日的钓鱼岛问题时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名字就不同。这个问题可以把它放一下,也许下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的办法。当时我脑子里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议,共同开发。”
邓小平在这里指出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也成为日后我国处理海洋领土争端的原则。随后处理海洋领土纠纷的过程中,我国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强调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我国解决海洋权益争议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一)海洋关系中国的安全利益
海洋是我国国防的前沿阵地,是我国国土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国家的安全和核心利益,要维护我国海洋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通过发展我国的海军力量来维护国家海洋的安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平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海洋在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将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凸显海洋的重要性。我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海洋航道是我国生命线,只有保证航道的安全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通过增强海上力量可以打击恐怖主义,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通过增强海上力量使中国彻底摆脱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摆脱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前这段时期中国国门大开的局面,中国不仅要成为海洋大国更要努力成为海洋强国。
(二)海洋关系中国发展利益
海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海洋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能源、食物资源、油气资源等,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资源不足的现状。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必将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助于人类解决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是人类未来发展争夺的战略要地。
历史的发展教训告诉我们:要重视海洋权益,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由于历史上中国的海洋权益意识薄弱,被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成为西方的附庸,这将铭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史为鉴,牢记教训,要通过维护海洋权益来维护国家利益。
四、维护海洋权益的途径
海洋是中国发展的战略要地,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着国家安全。从国家层面,要把海洋提升到国家的高度来关注。通过发展海上军事力量来保证我国海洋国土的安全,维护海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要向国际社会宣示自己海洋的主权,海上力量的存在。
通过国家力量来对我国的海洋加强管理,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加大海洋的开发力度,这需要国家雄厚的经济支持和技术支持。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仅可以维护海洋权益,还能展示我国的国力。针对一些海洋权益的国家纷争要充分借助外交途径加以解决。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大众的海洋权益意识,凝聚民族力量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努力以《国家海洋法公约》为法律准则,通过国际合作机制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