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直接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且是维系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应该让探究、发现和创新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免疫学作为引导 21 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已深入到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知识的构建对生物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免疫学实验教学自然也应该成为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主导 - 主体”(简称“双主”) 教学结构是汲取夸美纽斯开创的“以教师为中心”和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教学结构的优势,提倡学教并重。其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并对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是学习的主导。
所谓探究,探即“发现问题”,究即“解决问题”。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表述,探究性教学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让学生像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那样来学习科学,领悟科研的真谛。基于“双主”结构的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从问题或任务出发,学生自主探究,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探究性实验是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未知的生命现象或原理,并对自己的实验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分析,从而上升为理性认识,得出科学的结论。
2、 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
结合本教研室的两个科研方向(生殖免疫、感染免疫) ,利用现有教学与科研资源,近年来,针对临床医学等本科专业的医学生陆续开展了医学免疫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1 教学准备 探究性实验教学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多次组织全体教研室成员进行教学大讨论,就教学的思路、具体操作、可行性等方面作了论证和交流,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并实施。
修订实验教材: 修订了《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编制了《免疫学探究性实验立题报告》。
举行实验集体备课: 所有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均参加,由实验总管提出实验方案,共同讨论实验教学总的安排、教学中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等。
举行实验辅导讲座: 提前 3 -4 周举行探究性实验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探究性实验的概念、要求、方法,布置选题范围,指导学生了解查找文献和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举行师生座谈会: 在探究性实验开始前两周,举行一次师生座谈会,由全体教研室人员(包括教研室主任、实验总管、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教师)和每班的学生代表参加。进一步传达实验要求,倾听和交流对实验教学的想法。
完善实验室开放和实验仪器材料应用计划: 由实验技术人员针对所开设的探究性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材料作重新安排、认定,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和质量。
2. 2 教学过程 成立学生探究性实验小组: 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教师已经给定选题范围和实验条件,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和期限,结合自己的兴趣,自愿组合,以 4 -5 名学生组成一个探究性实验小组。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查找阅读大量文献,然后开展第一次小组讨论,小组各成员畅谈阅读文献的感受和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遴选 1 -2 个有价值的问题或假设,缩小范围,再次查阅相关文献,汇集查阅结果,开展第二次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斟酌完善问题或假设,立题。针对所立题目,第三次查阅文献,选定实验内容,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实验指导教师汇总实验设计方案后,并逐个认真审阅,课堂讨论开题报告,结合本教研室条件,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筛选出优秀的课题,开展科学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主导者。
开展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操作、完成实验,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与教师沟通,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巡回检查,负责实验监督,并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作详细的实验记录,无论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结果都要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和数据及时讨论分析总结。
撰写结题报告和科研论文: 实验结束,要求学生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于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思路和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
3、 探究性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交流、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
3. 1 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反馈,探究性实验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反映通过一系列科研环节的培训,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有学生评价: 探究性实验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培养了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探究过程充满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到科研工作的辛苦、失败的困惑、成功的喜悦、强烈的责任感、合作意识,师生互动氛围浓厚。探究性实验突出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究,并激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涌现出许多对科研产生浓厚兴趣的学生,两年来先后有 6 个免疫学探究性实验项目获得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资助,撰写并公开发表综述和科研论文 5 篇。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探究性实验小组成员因在科研意识和能力上表现出优良素质,后来部分学生分别被中山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一位学生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3. 2 提高了教师素质 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了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内课外,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互动都达到前所未有的热烈状态,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在提高。因为面对学生们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课题设计,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而且还要查阅文献资料,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动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另外,学生们思维活跃,敢于探索未知,有强烈的好奇心,无形中给思维定势的教师又注入新的科研活力。
虽然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周期长,对实验条件、教学经费、师资力量要求很高,大规模地开展探究性教学受到诸多限制,有很多学有余力、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教师付出的工作量是巨大的,隐形的,不好计算,常常是无偿付出,如何保持教师长期参与的积极性也是个问题。
传统的免疫学实验教学,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只是验证理论,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学生并没有参与实验设计,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意识不强。而建立在“双主”教学结构下的探究性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必须有教师的主导,遵循学教并重。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性学习会变得盲目、失控,偏离教学目标; 而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会让探究学习限于被动、教条,达不到探究性教学目的。在医学免疫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不是面对现成的陈述性知识和实验程序,而是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需要通过自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
这充分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实验设计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本东. 美国研究型大学地区经济贡献评估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05,(9) : 21 -24.
[2] 陈慰峰.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记第173 次香山科学会议[J]. 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 : 73 -77.
[3] 何克抗. 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J]. 电化教育研究,2007,(7) : 5 - 10.
[4] 何克抗.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J]. 中国大学教学,2004,(7) : 15 -23.
[5] 马峰,徐学伟.“探究性教学”解析[J]. 生物学杂志,2004,21(4) : 52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