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适合临床实际的脉诊模拟训练教学方法介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2 共2987字
关键词

  脉诊是中医诊法的特色和精华,也是中医诊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脉诊主要凭借医生手指的触觉来体会脉象,因此,脉诊的学习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勤于实践,悉心体会。然而目前中医院校的脉诊教学多是注重脉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缺乏一种适宜的、更符合临床实际的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系统的脉诊技能培训。因而,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即使每种脉象的主病都熟练掌握,但由于脉诊技术掌握不当,也只能发出“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感叹。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在学科带头人李灿东教授的带领下,通过近十年的临床模拟训练教学的实践探讨和经验总结,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临床实际的脉诊模拟训练教学方法,在此,笔者将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心得作简要介绍。

  1、 课堂教学实施

  脉诊模拟训练的课时安排是 4~5 学时。训练过程分集中示教与分组训练两个阶段。集中示教重点由主讲教师讲解和示范诊脉方法;分组训练,每 15 人为一组,重点进行诊脉方法训练和八要素辨识脉象训练。

  1.1 集中示教 先让学生集中于多媒体教室,由主讲教师先统一讲解脉诊操作规范,依次讲解诊脉的部位、诊脉的时间、体位、平息、布指、指法、指力、诊脉的注意事项、脉象要素等内容,讲解时间为 20 min。这部分的内容在《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中已讲授过,因此,我们讲解时重点是在复习的基础上介绍脉诊操作的流程和规范的方法,边讲解边示范,指出操作的要点和注意点。例如,诊脉的部位,重点讲解如何通过腕后高骨(桡骨茎突)确定寸口部寸关尺的位置。诊脉的时间,重点讲解“平旦”和“五十动”两个概念,并指出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诊脉时间不能拘泥于平旦,但应注意诊脉时医生和患者都必须平心静气;同时每次诊脉的时间,通常掌握在 1~2 min。

  在讲解患者的体位要求时,指出“平臂、直腕、仰掌,手与心脏同一水平”这几个要点,并示范正确的手持脉枕姿势与脉枕放置位置。在介绍平息的概念时,指出初学者可借助手表来计数脉率。布指的讲解强调“中指定关、指目切脉、三指平齐、布指疏密适宜”这 4 个要点。指法分总按和单按,需提醒学生注意单按时其它二指不要翘起,不要出现兰花指。指力的介绍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分组训练时,由各小组的带教老师逐一给学生示范。脉象要素我们归纳为脉位、脉率、脉长、脉宽、脉力、脉律、脉流利度、脉紧张度八个要素,要求学生从这八个方面体察脉象,再将各种脉象要素综合起来分析,逐步掌握各种脉象的形态特征。

  在介绍完脉诊的操作规范之后,应该指出脉诊模拟训练的重点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训练规范的诊脉方法,另一个是训练如何从脉象八要素体察分析脉象。至于脉象的主病,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已作详细的讲解,不作为模拟训练的重点。

  1.2 分组训练 集中示教之后,开始分组训练,每个小组 15名学生,由 1 位老师带教。

  1.2.1 带教老师示范 分组训练时,带教老师先完整地示范一遍脉诊的操作规范。因为小组的学生较少,大家可以近距离仔细观察老师的整个操作过程。然后带教老师在每位学生的寸口脉上示教“轻取”“、中取”和“重取”的指力,以便学生体会掌握。

  1.2.2 两人一组,互相诊脉 带教老师示范结束后,将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互相诊脉,并将诊脉结果记录于统一的“脉诊临床模拟训练记录表”上。学生互相诊脉时,老师在一旁观察,并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学生诊脉结束,老师再逐一诊察学生的脉象,考查学生的脉象记录是否准确,并给予讲解分析。通过训练和讲解,学生对脉诊方法和脉象辨认有了初步的实践和体会,然后再让 2 个学生互诊脉象,以加强脉诊方法的训练。由于学生大多为“常人”,因此通过同学间的互相诊脉,也可以让学生对正常脉象有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1.2.3 双盲辨认法训练 脉诊的基本环节是诊脉的方法、脉象的辨认、脉象的确定、脉象的临床意义分析,其中脉象的辨认是各个环节的关键。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诊脉方法之后,我们再进行双盲辨认法(又称布帘法)的训练,帮助学生辨认不同脉象特点。方法如下:选择 5 名学生作为被诊对象,并分别编号 1~5 号,在事先设置的布帘后同时伸出左手或右手,并取一块棉布遮住被诊者的手掌,只外露寸口部位的手臂,另选择 5 名学生作为诊脉者。诊脉的学生依次对 5 位被诊者进行把脉,从脉象八要素认真体察脉象,做好记录,然后更改被诊者的顺序,要求诊脉者重新对其中的一位被诊者进行诊脉辨认,并指出被诊者的编号。如果诊脉者辨认正确,则要求其说明是根据被诊者的哪些脉象特征进行辨认的;如果诊脉者判断错误,则让其再次诊察辨认错误的两个同学的脉象,并指出他们脉象的不同点。

  双盲辨认训练法是李灿东教授总结提出的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脉诊模拟训练方法,本法的优点在于符合临床实际,也符合中医思维特点。通过训练,学生必须从脉象八要素认真辨认脉象,体察细微之处,同时还要注意不同个体的异同点,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问题。

  1.2.4 教师点评 训练结束后,小组的带教老师集中本组的学生,对本次课的要点以及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点评和分析。例如,学生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布指不准确、诊脉过程中交谈等一些共同的问题,老师都一一指出,再次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诊脉方法。同时强调,《难经》曰:

  “切而知之谓之巧”,熟能生巧,因此脉诊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不断实践积累的过程,几个学时的教学与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实践与总结,才能掌握好脉诊的操作技巧和脉理精髓,更好地为临床诊病辨证服务。

  2、 教学效果与反馈

  上述笔者简要介绍了脉诊模拟训练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以中医思维为指导,力求让脉诊的模拟训练设计更符合临床实际。老师普遍反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有些学生甚至自发地在课后组织几个同学进行双盲辨认法训练。学生认为这种寓乐于教的教学方法,既增加了他们学习脉诊的兴趣,也让抽象深奥的脉诊变得形象生动;既明确了脉诊学习的要点,又找到了学习脉诊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近 3 年,我们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了“脉诊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情况调查”,学生对脉诊模拟训练教学的满意度均达到了85%以上。同时学生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例如,起初分组训练时,先安排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诊脉,然后老师再予示教点评。学生普遍反映,对指力轻、中、重的把握没有体会,会导致后面诊察的脉象特征出现较大的偏差,希望老师能够先在每个同学的寸口脉上示范一下各种指力,然后他们再互相体察脉象,效果会更好,我们认为同学的建议有道理,就在教学步骤上进行了调整。又如,学生在双盲辨认法训练的时候,提出自己有些时候是根据被诊者的手形来判断他们的编号,而不是根据脉象特征,所以他们建议,最好是遮住诊脉者的手掌,这样才能更大程度上让学生根据脉象特征进行辨认,我们同样采纳了学生的建议。

  3、小 结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进行临床模拟训练教学,教师一方面要讲解清楚操作规范,指导学生按照规范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境界。当然,这种教学法还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滕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脉诊实践教学浅谈[J].光明中医,2012,27(4):831-832.
  [2]李灿东.中医诊断临床模拟训练[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