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砖混结构施工缺陷的形成
构造柱施工中存在的缺陷:
1.1 钢筋施工中的问题
(1)纵向钢筋上下错位。 由于柱筋定位放线时偏离设计位置或砖砌体预留柱位时上下楼层位置偏差,造成柱筋上下错位,以致不得不采取弯折措施以“归位”. 其结果是构造柱上下轴心不对位,违反了规范要求,严重影响了抗震功能。 (2)钢筋搭接不规范。 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通常以楼层高度为依据,即层高+35d,并通常将搭接位置设在每一楼层的楼面上。 但很多工程的柱筋搭接随意, 搭接长度也未满足35d 的要求 , 甚至还出现了Ⅰ级钢筋单端弯钩或两端都不弯钩的情况。(3)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箍筋施工存在问题较多,如绑扎间距过大或大小间距不等(要求间距为 25cm)。 在砌体施工期间,由于成品保护不好,造成严重滑移、歪斜、松散、合模板前也未修理。 (4)不按规定加密箍筋。按规范要求,柱与圈梁相交时,节点处一定范围内应加密箍筋。 加密范围在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 1/6 层高或 45cm,间距不宜大于 10cm,在纵筋搭接区段内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m. 但实际施工中,上述二项要求未向操作人员交底,而造成了质量隐患。 (5)箍筋弯钩长度及角度不规范。规范中对构造柱箍筋的弯钩角度及长度虽未作明确规定,但提出“对于有关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一般要求,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并指出了对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弯钩的角度为 135/135. 这一点在施工中往往未引起注意,经查基本上采用 90/90 弯钩,长度有的也不足10d.
1.2 截面尺寸削弱
砌体施工中, 由于操作不规范, 马牙槎的进砖容易伸进构造柱,”吃“掉部分构造柱,导致构造柱截面被削弱,从而影响其抗震作用。
2 现浇板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根部清理不净
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 以便清除砌筑时的落地灰、碎砖块等杂物。 但很多施工现场不留清扫口或清理不净,结果是层层柱根隔层,整个构造柱实质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体柱,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加之振捣不良,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特别是根部易出现烂根情这样柱子不但无法起抗震作用,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
2.2 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
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 1-2cm 厚水泥砂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2.3 现浇板
砖混结构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 容易引起楼面裂缝的施工缺陷主要有:
2.3.1 材料吊卸区域的施工目前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 5-7d 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 5d 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 24h 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 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水久性裂缝。
2.3.2 预埋线管处的施工砖混结构现浇板施工中,往往要进行各种管线的预埋,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现浇板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 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2.3.3 混凝土浇筑后缺乏必要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但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 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较多的细小裂缝。
3 有效应对措施
3.1 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控制
3.1.1 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 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 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3.1.2 钢筋下料应准确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 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 135/135 计算。 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3.1.3 拉结筋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 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3.2 现浇板质量控制
对于材料吊卸区域的施工缺陷,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楼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养护(一般不宜≤24h)必须获得保证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 6-7d 一层为宜, 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1)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 24h 以前,可限于做测量、定位、弹线等准备工作,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 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
24h 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少量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 3d 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在模板安装时,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一般约 40m2左右)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立杆的纵、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 800mm)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3.2.2 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经验,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 Ф6-Ф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 300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要求采用线盒,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 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 2Ф12 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3.2.3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 影响 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养护延续时间。 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3 砌筑质量控制
(1)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 (2)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3)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被”吃“进构造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