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构建和地方旅游投资规模提升的双重推动下,旅游地的规模越来越大,旅游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旅游目的地所在社区,既作为人们生活空间单元,同时也是游客的旅游空间,成为多方旅游利益相关者互动最为强烈的空间,影响着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归属感。而居民的归属感与主观幸福感也在社区参与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通过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事务和社区建设,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增进了居民生活空间和旅游景区良性互动和发展共识,增强了他们在社区建设等重大问题上的集体认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治意识和凝聚力,进而推动社区和景区的协同持续发展。但是现阶段在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并积极促进景区的发展,笔者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对社区居民的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进行探讨与梳理,旨在通过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进一步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与积极性的建议,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社区参与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从1985 年墨菲( Perter E Murphy) 在其出版的《旅游: 社区方法》一书中提出了“社区参与”的概念开始,国外研究者逐步深入研究社区参与旅游问题。主要集中在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参与对社区影响以及社区居民感知态度等问题上,由于文献海量,就不一一列举了。国内此类研究迟于国外,较早的文献如刘纬华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就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制这一角度出发,提出社区参与的概念,并探讨参与所涉及的不同层面及参与的内在机理。胡志毅等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社区参与的必要性。潘秋玲等阐述了社区一体化思想的形成、内涵、思想构架和制约因素。张朋等认为,当前我国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主要在旅游扶贫上,在其他旅游发展层面上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参与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很好地落到实处。黎洁等运用集体选择、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理论,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社区参与如何形成最终意见、社区参与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和较深入的分析。杨兴柱等系统地总结了居民旅游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尝试从社区这个角度去研究和把握旅游。章锦河对黯县西递古村落旅游地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了4 个影响居民旅游感知的基本因素。席文娟以新疆那拉提风景区为例对居民的社区参与模式和对居民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探究,侯宝锁研究了诸葛村居民对开发旅游的态度,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 3 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设计尽量做到问题的全面性了解居民对影响的感知态度及参与旅游情况,找出居民参与旅游方式及存在问题。
从国内外对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研究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居民感知态度的研究内容上来看,单独探讨社区参与和感知态度的研究很多,但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这一微观层次的研究相对还比较少。尽管国内学者都有对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感知态度的研究,但是针对社区居民参与与居民感知态度关系的相关研究涉足较少。沙湖旅游景区以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在发展的运营模式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研究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关系研究的一个典型范例。
此次以沙湖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为调查研究内容,通过对沙湖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以及沙湖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普遍态度、反应等情况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深入探讨了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差异及参与情况,研究有助于揭示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不仅可以使当地的旅游业平稳发展,而且揭示了景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情况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社区居民参与景区建设的质量与程度对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构建良好和谐的旅游区 -社区关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探讨相应的改进对策,避免在目前以及未来的旅游开发中与社区居民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完善沙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以此相应发展对策,为沙湖景区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参与研究
1. 1 问卷设计与发放
沙湖旅游景区开发中社区居民参与研究调查问卷,包括 2 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对社区居民年龄、性别、家庭人口数、职业、家庭收入和职业与沙湖景区开发的相关性等基本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第二部分分别从 5个角度: 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收益效果、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对沙湖旅游开发态度和对环境感知 5 个方面进行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是以户为单位进行调查,一共完成问卷发放110 份,剔除无效问卷 9 份,有效问卷 101 份,问卷有效率92% 。
1. 2 样本特征分析
对样本数据选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输入,然后用 SPSS.19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样本人口特征及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活动的收益效果、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对沙湖旅游开发态度和对环境感知 5 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
1. 2. 1 性别。由于调查时有部分家庭男性在外工作,仅有女性在家休息,因此男性受调查者的比例为 44. 6%,低于女性受调查者比例55.4%。
1. 2. 2 年龄结构。在调查中 60 岁以上老人考虑自身家庭安全以及识字情况,接受调查的比例较低,仅有 1%; 青少年由于在校学习,受访者也较少,有 22. 7%。被调查的社区居民 16 ~24 岁的占 16. 8%,25 ~44 岁的占 55. 5%,45 ~60 岁的占 20.8%。这部分居民有的是在景区从事相关工作,有的是休息在家。
1. 2. 3 学历结构。社区居民的学历水平适中。高学历和低学历所占的比例都不高,其中高学历居民( 有本科学历) 的居民仅占10%,小学以下的低学历居民更少,仅有 6. 9%。因为在调查时有部分被调查者是沙湖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其学历大部分都是大专或高中,所以在调查中占比例最高的是拥有高中及大专学历的居民,占61.4%。拥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居民占 21.8%,这部分居民大多是 30 岁以上的居民。
1. 2. 4 职业结构。在对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的参与调查中,家人在沙湖旅游景区工作的被调查居民占 32. 7%,所占比例不高,总就业人数 41 人。而被调查者从事的职业是与旅游相关的占38.6%,平均就业年数11 年。
1. 2. 5 家庭收入。从样本统计可以发现,居民收入水平大都处于中等水平。从被调查者参与旅游相关性工作的收入来看,不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部分,仅有双沙湖职工家庭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收入较高。而有 44. 1% 的家庭旅游相关收入小于等于20%,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程度不足。
1. 3 社区居民参与的方式
在沙湖旅游景区的居民参与方式的调查中发现,其参与方式主要是通过在景区内经营餐厅、宾馆等餐饮住宿方面占的比例为 25. 1%,景区内摆设摊位,经营出售商品、出卖劳动力、为景区建设打工等方面占的比例约为 22.0%,停留在一些简单的项目参与。虽然居民意识到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偏低,参与范围狭窄,在景区事物管理以及免费使用景区资源方面严重不足,分别占 17. 1%,景区没有提供给社区居民必要的利益优惠,也没有提供给足够的培训机会,能参加培训的只占 18.7%。仅组织培训公司内部员工,而没有组织培训发展整个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居民技能的外围条件,使没有参与到景区工作的居民产生对景区管理的不满,甚至持反对意见。
1. 4 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
从居民对景区开发的态度统计可以看出,沙湖社区居民在对景区发展态度方面保持较高支持,支持景区开发并认为开发对发展非常重要的居民占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3.8%,认可景区的开发对当地带来的效益以及良好的影响,但是对景区的现有运营模式稍有不满,认为景区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问题,在受访者中也不乏有从景区管理部门辞职的居民,其原因就是对景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存在较大意见,而居民又对沙湖的运营管理缺乏话语权,居民参与程度低。不过仍然有 19. 4% 的被调查社区居民对景区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1. 5 社区居民参与的程度
从对沙湖社区居民参与沙湖景区开发发展的程度调查中发现,居民缺乏必要的参与度,在景区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话语权,只占 16. 6%,处于被决定、被包装、被表达、被展示的状态,甚至是被忽略,失去话语权的状态。社区居民没有主动的决定权,在政策上准入制度严格,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政府也没有积极协调景区与居民关系,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实质上是利益受损后的被动反应,甚至在 2010 年出现了沙湖职工集体罢工现象,影响颇深。但是社区居民在保护景区环境卫生以及对外宣传景区方面的参与程度分别占 25. 5%、27. 0%,是依然乐于自主表现维护景区形象的体现,主要原因是社区居民认为沙湖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应当主动保护景区环境,并且考虑地方利益,他们有义务对外界人士进行必要的宣传,吸引更多游人前来游玩。
1. 6 社区居民参与的收益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认为在沙湖景区的开发过程中,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占 21. 6% 的居民认为提升了收入水平,22. 2% 的居民认为增加了工作机会。但是景区的发展也同时给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物价上涨明显,而居民收入水平上涨不明显,造成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生活压力依旧很大,这也与全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居民收入水平上涨没有物价飙升的快,给大部分居民都造成一定的压力。景区的发展对当地的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方面提供的支持稍显不足,分别占 19.4%、17. 0%,没有良好地发挥沙湖景区作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
2 沙湖旅游景区居民感知态度差异
在对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感知态度差异的研究中分别从性别、年龄、文化水平 3 个方面对居民的感知态度差异进行了分析。首先依据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对调查样本进行分类,然后分别统计各类型下居民感知态度的构成比例,由此揭示其规律及特征。
2. 1 不同性别居民感知态度差异
沙湖社区居民对景区的开发总体都很支持,但是从性别对比来看,虽然男性和女性都觉得发展对景区而言非常重要,可是女性对开发的支持态度却比男性弱,而且从图 1 中可以看出,女性的中立态度平均所占比例为22.9%,多于男性所占比例 18. 7%,而男性的非常不满意态度( 6.2%) 多于女性( 3.2%) ,这说明男性比女性在面对景区开发与发展这个问题时更多地思考了相关问题,而且有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在运用模式方面男性与女性都有较多的不满,表明了景区在运营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景区的环境状况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比较满意,而对于景区的发展没有信心的男性所占的比例为 6. 7%,高于女性的 1.8%,有信心的男性所占的比例也高于女性,分别为 26.7%和 19.6%,没有态度的女性比例为 32. 1%,高于男性所占的比例26.7%。由此可见,总体而言男性对于景区的发展有更明确的信心。【图1】
2. 2 不同年龄居民感知态度差异
在沙湖旅游景区的调查中,小于 16 岁的居民占 5.9% 是最少的,占比例最大的是 25~ 44 岁的居民。不同的年龄结构对旅游开发的感知态度是有差异的,由图 2 中数据对比发现,最满意和最不满意出现的最多年龄段集中在16 ~44 岁,而16 岁以下以及45 ~60 岁及以上的居民对比而言没有 16 ~44 岁的居民有想法,最没有意见的年龄段是 16 岁以下的居民。由图 2 可看出,该段持中立态度的人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占 30%,其他年龄段分别为16 ~24 岁占 25. 9%,25 ~44 岁占 21. 1%,45 ~60 岁以上占14.5%。各年龄段的居民普遍都认为,发展对景区非常重要也都很支持发展,其中最支持发展而且对发展充满信心的年龄段是 16 ~44 岁的居民。而对景区运营模式和景区环境现状感到不满的居民 24 岁以下的普遍多于 25 岁以上的居民,所占平均比例分别为15.7%和6.0%,这与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还没有涉足社会,比较理想化的特点相吻合。
而24 岁以上的居民相比较而言对景区的开发及现状比较满意。处于 24 ~60 岁这个阶段的居民基本是见证着景区从建立初一步步发展到现在,对景区的发展感觉到不易,在与最初的景区状态做对比时就更满意现在景区的状况和他们的生活状态。
2. 3 不同文化水平居民感知态度差异
在有效问卷里,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6.9%; 初中及以下占21.8%; 高中和大中专占61. 4%; 大学本科占 10. 0%。受访者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主要集中在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这也是受访者中老年人较少的一个方面原因,而总体人群来看,主要学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高学历居民仅有少数。由图 3 可见,对于景区发展的重要性无论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的居民都普遍认同发展很重要,而且支持率都很高,分别为85. 7% 、86. 4% 、88. 7% 和 80. 0% 。大部分居民对景区的运营模式感到不满意,各学历段不满比例最高的是初中及以下以及大学本科,分别占50.0%,而小学及以下占42.9%,高中包括大中专所占的比例为 33.9%。对于景区的环境现状,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的满意状况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居民。
相对不太满意的是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居民。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相对大学本科学历的居民知识面较窄,见识较少,比较容易满足,所以对于景区的环境现状大学本科学历的居民不满比例高,为 30. 0%,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满意比例较高,为 85.7%。对于发展的信心,低学历的居民明显比高学历的居民更有信心,而有初中学历的居民比其他学历段的居民相比较而言对于景区的发展较没有信心。【图2-3】
3 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
3. 1 参与方式与居民感知态度
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从参与管理、参与旅游项目经营、餐饮住宿、技能培训到免费使用旅游资源,其参与方式与景区开发的相关密切程度逐渐降低。与景区发展相关性最大的参与方式即参与景区管理的居民的感知态度最积极,平均得分4. 07分; 参与餐饮住宿的社区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得分 3. 78分; 而与景区发展相关性最差的参与方式———免费使用旅游资源的社区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得分相对较高,为 3. 91 分( 图4) 。即参与与景区发展相关性高和相关性低的项目的居民感知度都较高,而参与与景区发展相关性一般的项目的社区居民的感知态度一般。因此,景区在开发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参与方式的宣传。【图4】
3. 2 参与收益与居民感知态度
沙湖旅游社区居民参与景区旅游活动的最直接的收益是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然后是增加了居民的工作机会。从感知态度平均得分来看( 图5) ,这两项最直接的收益项目居民的感知态度相对较低,平均得分分别为3.81 和3.74 分。而参与旅游开发活动的收益是提升当地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居民的感知态度的平均得分最高,为 3.97。即相比较而言,居民得到的收益是提升居民的素质的认知程度要高于收益是提高收入或增加工作机会。
而居民参与景区旅游活动的收益是提高生活质量和提升商业服务水平的居民感知态度也高于相对直接的效益,即增加居民收入和工作机会。即居民知道参与景区旅游开发活动提高了居民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但不认可参与景区旅游开发提高了收入和增加了工作机会。【图5】
3. 3 参与程度与居民感知态度
沙湖旅游社区居民在景区开发发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从有权决定发展、有权决定旅游规划、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主动参与环保到主动对景区进行营销宣传,其参与程度越来越低。相比较而言最具有影响力的参与景区旅游发展决定的参与程度居民的感知度较低,感知态度平均分为 4. 00 分; 而决定旅游规划的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得分最高,为4.33 分; 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的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分为4.13,高于参与程度为有权决定发展和主动对景区进行环保和营销宣传的居民感知态度( 图 6) 。即在居民参与景区旅游开发的程度方面,最被居民知晓的是居民可以参与决定景区有关旅游规划的问题,而对参与景区环保和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的感知度较低。【图6】
3. 4 居民环境感知与感知态度
沙湖旅游景区社区居民的环境感知的调查主要涉及旅游景区开发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提高了当地的治安水平、改善了当地的公共服务设施、使得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及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 5 个方面。从对沙湖旅游景区居民的环境感知与感知态度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图 7) ,在旅游景区开发提高了当地的治安水平方面的居民认可程度较高,感知态度平均得分为 4. 01 分; 然后是旅游开发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分为 3. 95 分。居民认可程度最低的是旅游开发改善了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居民感知态度平均分最低为3.86 分。即居民普遍认可旅游景区开发提高了当地治安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但旅游开发是否改善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居民不太了解,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使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方面居民也不太了解。【图7】
4 结论与对策
4. 1 研究结论
调查分析显示,社区居民参与方式范围狭窄,参与方式主要是经济性参与即经营饭店、旅馆、商铺或环卫、园林等劳务工作,但对景区管理事务参与偏少。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充满信心,但参与程度偏低,对景区的运营管理缺乏话语权。居民对参与景区旅游开发活动提高了居民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感知强烈,居民可以参与决定景区有关旅游规划的问题,而对参与景区环保和对景区进行宣传营销的感知度较低。居民普遍认可旅游景区开发提高了当地治安水平、提升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但居民对旅游开发是否能够改善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和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均感知较低。
4. 2 对策
4. 2. 1 重视居民参与旅游的重要性。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能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立良好的社区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居民作为旅游文化的继承者,他们也是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参与者,有了居民的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才会更加丰富、社区旅游发展才会更加和谐。政府必须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居民从旅游活动参与中受益,使居民更加支持旅游开发,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
4. 2. 2 加强旅游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和社区居民的信息沟通,取得社区居民对景区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居民对景区管理部门的信任,妥善解决好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社区居民可以拥有良好的参与渠道参与到旅游开发中。
4. 2. 3 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机会,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居民对自身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培训他们的旅游从业技能,提高参与能力。方式如定期开座谈会、参观学习、办讲座、电视教学等。
4. 2. 4 加强社区管理,采取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方式。公平的利益分配方式,使社区居民获得应该得到的经济补偿。
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 提升参与层次。对居民在旅游区内的各项参与活动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织,具体可包括事前动员、媒体宣传、相关活动的组织引导、资料发放、方案探讨、意见收集、规划人员的跟踪参与等。对于发展旅游业对社区居民造成的损失,应通过各种方法弥补。具体措施如: 景区内的服务工作尽量由社区居民担任; 增强社区对旅游资源的占有权; 优先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和股份经济; 旅游服务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并给予一定优惠; 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等。
参考文献
[1]刘纬华. 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 旅游学刊,2000,15( 1) : 47 -52.
[2]胡志毅. 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 人文地理,2002,17( 2) :38-41.
[3]潘秋铃,李九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 人文地理,2002,17( 4) : 1 -5.
[4]张朋,王波.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 福建地理,2003,12( 4) : 18.
[5]黎洁,赵西萍.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的若干经济学质疑[J]. 旅游学刊,2001,16(4) :44 -47.
[6]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 城市问题,2005(2) :4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