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论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25 共9620字
题目:论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1、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概述

  1.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1.2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1.2.1茅山,是着名的道教圣地

  1.2.2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

  1.2.3茅山,是优美的风景胜地

  1.2.4茅山,是天然药材的福地

  1.3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1.3.1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

  1.3.2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1.3.3绿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2、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2.1旅游发展条件评价

  2.1.1自然景观独特

  2.1.2文化底蕴深厚

  2.1.3区位及环境优势显着

  2.2景旅发机遇分析

  3、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3.1 生态干扰严重

  3.2资源片面开发

  3.3景区分割明显

  4、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意义分析5

  4.1地方发展需要

  4.2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4.3疏散城市旅游群

  4.4促进地方收入、增加就业、人均增收

  5、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5.1统一利益主体认知,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5.2尊重山水本性,注重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

  5.3实施资源整体有序开发,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5.4旅游服务设施外围化,保障景区资源永续利用

  6、主要结论

  7、谢辞

  8、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们的喜爱,越来越符合广大群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在许多郊区或农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积极规划与开发农村旅游资源,能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符合新世纪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对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顺应时代生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资源 规划与开发 发展

  Abstract  Is the tourism industry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has shown broad prospects. In many rural areas, is rich in tourism resources. Actively develop rural tourism projects, can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tourism market, in line with the trend of green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in the new centu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tional use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MaoshanScenic Area

  1、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概述

  1.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旅游资源,在英文中又称为"旅游吸引力",其本身包括能刺激旅游者生产旅游动机的各种因素.

  在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经济学、地学和社会学一批学者相继转入旅游科学的研究,他们在撰写论文和专着时都涉及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解释,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资源下了定义:

  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

  凡是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闲、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亦即人民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凡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游动机,为旅游者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

  所谓旅游资源,专指地理环境中具有旅游价值的部分,也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兴趣的环境因素和可以利用的物质条件.

  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往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使非物质的.他们本身不是游览的目的物和吸引物,必须经过开发才能成为有吸引力的事物.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得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和社会现象.

  1.2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1.2.1茅山,是着名的道教圣地

  茅山,是着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渊源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着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 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着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

  茅山道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修复,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1.2.2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

  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栗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

  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1.2.3茅山,是优美的风景胜地

  茅山,是优美的风景胜地.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山区形胜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这里的山不高却秀雅,这里的水不深却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满世界的嫩黄衬托这一处绿山,满山间的野花给了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雾轻如纱,夕阳宛如画.夏游茅山,绿树成荫,葱茏一片.你可以在绿树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弯上挥汗如雨,欲与大山试比高;你也可以朝观日出,暮赏彩云.雨后初晴,但见一丝薄云在深谷幽林间缭绕,此时山上的树木犹如水晶般闪烁着晶莹的绿.秋游茅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斓.林间飘落一地的枫叶定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看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着轻盈,听喜客泉水叮咚畅响,感受生命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轮回.冬游茅山,银装素裹,雾松飘情.抑或暖阳普照,满山林充斥着蓄势待发的理想.万簌俱静中聆听那道家仙乐,大有"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池十二层"之感!

  1.2.4茅山,是天然药材的福地

  茅山山脉是长三角地区中药材重点产地,堪称天然药材宝库,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的药材中,茅山占有380多种,其中茅山苍术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近年来,茅山风景区引进先进技术,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成为江苏最大、最优的生产基地,名特优产品有茅山苍术、党参、灵芝等名贵药材,茅山长青等特优绿茶,高品质的茅山老鹅、水蜜桃、草莓、柿子、无花果、黄心山芋等旅游商品.

  1.3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1.3.1宗教旅游资源的特征

  茅山宗教旅游资源具有境界玄奇神秘、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倾向性强、知名度高、层次丰富、旅游基础深厚等特征.以宗教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宗教旅游在中国发展由来已久,大多数学者赞同宗教朝圣是人类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之一.今天的旅游者为了观赏宗教山川、领略宗教文化、感受宗教氛围等目的进行的一系列游览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自2005年以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就立足新四军抗战历史,发挥丰富的馆藏文物优势,挖掘新四军廉政文化内涵,通过阵地建设、活动开展和媒体宣传,精心打造富有茅山特色的"红色"廉政文化.该馆通过长期搜集、专人整理和深入研究新四军廉政事迹,汇编了120个故事、25万字的《新四军廉政故事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以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肖国生、巫恒通、孙晓梅等英雄模范的光辉形象,全面展现了新四军伟大的铁军精神.同时,还立足红色资源,创新廉政载体,将"红"、"廉"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行 红歌代代唱大型广场文艺演出"、"镇江首届百校学生红色夏令营"、新四军廉政故事专题讲解等活动,弘扬"铁军"精神,放大"红色效应",对广大人民群众和未成年群体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倡导勤俭节约,发扬传统美德,使群众在文化娱乐中受到了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浓厚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这是江苏省发掘利用新四军廉政资源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例子.

  1.3.3绿色旅游资源的特征

  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常州市级旅游休闲集聚区.茅山旅游度假区以"问道茅山、养生金坛"为总体形象定位,精心塑造休闲游乐、文化商务、康健养生、身心净修、山野运动、田园观光等特色产品内容.度假区正在建设投资总额超80亿元的东方盐湖城及道文化博览园等项目,未来将逐步打造成为集旅游、休闲、运动、养生、度假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茅山旅游度假区是华东地区不可多得的道文化旅游目的地,也是苏南城市带中重要的人文胜境、生态山脉.

  2、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分析

  2.1旅游发展条件评价

  2.1.1自然景观独特

  复杂的地质构造和长期外力剥蚀,造就了茅山奇特而秀丽的自然景观,使之自古便有奇峰、异洞、怪石、泉池之誉.山"状如伏龙";洞"心疑转仙境";老虎岗石景、陶公醉石、棋盘石等怪石峭立,融自然造化与神奇传说于一体;水有十九泉 、二十八池,山顶龙池大旱不涸,山脚古香火街内乾隆题名的天下第八泉--"白鹤拳",至今甘甜可饮.

  2.1.2文化底蕴深厚

  茅山是中国最早学道修炼之所、道教上清派发源地,有江南历史上最大的道教宫观群,鼎盛时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遍布,为中国东南道教中心;自古以来,茅山建祠立宇,弘扬传统道德、宣传爱国主义,有称颂明代徐九思、丁宾行施善政而建的"遗爱祠",有太元宝殿前柱上"在家不孝双父母,何必灵山见世尊"的敬老楹联更有老子神像广场《二十四孝图》壁画;茅山还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茅山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和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均是象征红色革命文 化的重要历史音符.

  据2011年7月公布的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统计显示,宗教旅游景区上榜率高达35%以上.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不少可供观瞻的文物古迹,赋予了深厚底蕴的道教旅游资源,值得现代旅游企业加以科学地利用与开发.

  2.1.3区位及环境优势显着

  茅山风景区地处苏南黄金旅游地带,以西麓茅山镇为中心距南京、镇江、常州各约70km,距上海、杭州各约300km . 景区对外交通便捷,沿江高速、扬溧高速、沪宁高速均有道抵达.山脉隆起于垠乡野村庄之中,江苏省有机农业圈、中国草莓之乡等特色高新农业基地与之毗邻,果树种植与采摘园、种主题牛态休农庄散布,整体生态环境优良.

  2.2景旅发机遇分析

  旅游业已发展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金坛政府也十重视旅游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优势和地区影响力的作用,"十一五"更是提出"旅游强市"决策,景区迎来了一系列支持鼓励旅游发展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随着由"特权阶段的旅时代"进入"当代旅游时代",大众旅游兴起,客源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和财富增长更引发了休闲度假旅游的快速发展.茅山景区资源本底和便捷交通使之成为休闲度假,尤其是所处长三角地区双休口度假的理想目的地.政策和市场双因素为茅山旅游规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3、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存在问题分析

  3.1 生态干扰严重

  人类对生态的破坏让茅山原生植被消失殆尽,宫、观、庵多剩断垣残壁,山体也由于石矿开采、道路穿越、宫观等景点机械复建和而伤痕累累. 现虽山石禁采,但荒弃堆石场、裸露岩壁、毁林的建设仍登高远眺时最醒日斑块.不仅如此,由于原保护范围狭小,仅限早期开发的顶宫和印宫所在大茅峰及积金峰之间,作为景区主要体和核心观构成的二、三茅峰、郁冈植被均在林场轮伐之列,调查时现,新轮伐的林地石裸露,优美林壑荡然无存,无"森林"覆被的峰顶近在咫尺.

  3.2资源片面开发

  一方面,经过规划建设,景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但由于过分侧重人文景源、尤其是道教景 源开发,茅山作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山川而被忽略核心产品因缺乏其他产品衬托而成为单一产品,朝圣成为游人到茅山主要甚至唯一目的.同时项目和内容建设过于集中,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平衡,复建宫观、开发洞府均沿一条行车线路点状分布,偌大景区简化成由几个景点串联的一条线,仅半天行程.

  另一方面,茅山作为一座道教历史名山,其道教文化延续不断,积淀厚实.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茅山景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2011年"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统计显示,茅山居于第23位),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茅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开发层次大多停留在烧香拜神之类的观光产品上,旅游产品较为单一.

  3.3景区分割明显

  茅山以山脊为界,东属金坛、西属句容,如此划分在旅游大发展以前并无碍,但随着景区旅游经济效益彰显,行政主体间利矛盾日益突出,各自为阵、抢占资源的开发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为典型的是行政一方为让游人能在自己山头就完成旅游行程,无视功能景点重复配置和历史遗存,在现有核心景观"顶宫"东侧隔路而建另一"顶宫",造至半途被上级主管部门勒令拆除,经济损失是一方面,宫殿地基、运输道路等造成大面积环境破坏足影响更为深远的另一方面.历史景点原本是各有特色的自然整体,如此无序开发,让游客无所适从,使景区自然与人文环境不能很好优化,造成了恶劣的旅游影响.

  不仅如此,即使在一个行政主体辖区内,地方政府、道院、林场等均是管理和受益主体,集体山林、个体承租的土地与景区紧密相连,各主体间利益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景区分割.尤其是集体土地上旅游地产等项目开发建设,一味地追求最佳山景角度,很少顾及自身对山景的影响,在山麓水库边的地产建设更是如此,建筑群觉得临水不够,直接凌水之上,只求离景区近些、再近些,直到让自身成为区域最突兀的斑块,严重十扰景区景观一致性.

  4、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意义分析

  4.1地方发展需要

  茅山处于常州金坛与镇江句容的交界处,茅山不完全属于任何一方,茅山景区的发展现状是各自规划开发各自板块.近年来,作为一名金坛人,眼看着原来比金坛落后不小的句容依傍着茅山的天然生态资源进行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度假城市,而一大部分山体属于者--金坛却才刚开始意识到我们的不足.资源利用意识的不足,城市规划的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落后,无法吸引外来投资,经济停滞不前,一直陷入死循环.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发展意识,最终达到金坛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不断发展的目的.

  4.2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金坛政府出台了《金坛市茅山风景旅游区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暂行规定》:为加强茅山风景旅游区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茅山风景旅游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遵循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茅山风景旅游区(以下简称旅游区)实际,制定本规定;凡是在茅山风景旅游区管理范围(108平方公里)内保护、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的,都必须遵守本规定;资源开发、培育、保护、利用、经营管理等活动,应坚持资源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并重、资源保护开发与城乡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市人民政府加强对风景旅游区工作的领导,茅山风景旅游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各类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破坏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并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等一系列规定,对景区的山、水以及人文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监督作用,表明金坛政府在茅山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两方面是同样重视的.

  4.3疏散城市旅游群

  规划开发茅山风景区可以疏散城市游客,尤其节假日金坛周围城市的游客.茅山地域广大,景点分布不拥挤,旅游活动空间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目前,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已经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杭州、苏州等旅游热点情况更为突出.因此发展诸如金坛这种本身存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价值的地区的生态旅游堪为良方妙策.乡村的游客容量比较大,巧妙利用我们当地独特的旅游环境,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势必能吸引城市游客,减缓旅游热点城市的人口压力.

  4.4促进地方收入、增加就业、人均增收

  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的积极性,使原本在外或者分散在附近城镇零散的打工现象逐渐转变为集中的回家为家乡旅游业做贡献的趋势,扩大了农民就业机会,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5、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5.1统一利益主体认知,建立多方协作机制

  我国很多行政区划都以自然水为界,且作为界限的山水大多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如武夷黄冈山顶是福建、江西之界,黄河壶口瀑布是陕西、山西之界,不胜枚举.旅资源多行政和利益主体共有局面难以改变,统一利益主体认知,可以转不利为有利,因多方共有而形监督促进机制,实施对景区更加有利的建设.

  对于金坛茅山风景区,统一利益主体认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茅山的认知,茅山是由自然造化和千古文明共同孕而成,资源可以经营但却不属于任何行政和利益主体,作为短暂过客,人们没有资格实施有损于她的建设;二是对旅游开发的认知,作为风名胜区,开发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更是为资源保护、展示与教化功能服务;三是对可持续的认知,可持续旅游不是任何形势或状况的固有特征,而是所有旅业努力达到的目标,因为可持续旅游目的是要影响经济健康、改善当地主观福利、实施对未坏破坏自然和资源的保护,寻求健康文化和游客需求的最适满意;四是对游客利益景区发展关系的认知,游客才是旅游的中心,游客体验的完整性和独特性是旅游发展的依托.

  在认知统一的基础上突破各自为阵的建设和管理状态,寻求行政主体、不同管理部门和利益群体间的协作,明确责权利,制定多方参与的规划,建立建设机制,建设具有整体感的景点,配套基础施、客服中心、标识与宣传方式,将整体性贯穿旅游规划、建设、管理和产品营销全过程,保障游客过程的完整愉悦.

  5.2尊重山水本性,注重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

  金坛茅山景区生态修复与环境提升首先是地带性植被恢与景观林营建,对现有自然群落可减少人为干预,任其自然演进;对经营轮伐的人工林则将地带性植被科学恢复与景观林营建有机结合,实施旅游导向的林相改造;对采石场等不可恢复生境则可规划建设成奇特功能景点.其次是严格景区人为干扰类型和程度控制,注重景区自然源开发,禁止与资源保护和旅游景点开发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在道路、服务设施等建设时,要重视减少环境负荷.严格控制外围保护地带及更广阔景区视野内项目开发,对项目的建筑高度、风格、材料、景观、卫生设施、水质、废物处理等提出控制标准要求,尽可能保留场所原有的生产活动和生存活力.

  5.3实施资源整体有序开发,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实施景区资源整体有序开发,整理被忽视资源,在强化道教文化这一核心的同时深度体验与挖掘景区及周边区域场所精神,充分发挥景源综合潜力,构建金坛茅山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道教、革命、生态、田园.

  道教与红色革命是历史赋予茅山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也是金坛茅山经营较为成熟且仍具巨大发展空间的旅游产品.就道教而言,国内外虽有一定知名度,但产品魅力还未完全展现,新一轮开发建设可通过历史上着名的三宫五观规模恢复或遗址整理,重建江南最大道教宫观群,提供游人更全面的道教文化感知和参与空间;借助中国东南道教中心位成立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利用"茅山菩萨有求必应"的神秘信念开发道教护佑产品;通过道教文化中生态、 养等积极元素发掘、重塑现代人生态思维,开发修生养性产品系列.红色革命旅游目前仅限于纪念馆和纪念碑两处建筑的参观与瞻仰,彰显陈毅元帅的亲笔所题、于大峰西侧以植物为墨、的"东进林",进行枪械所、后方医院等室外战争遗迹整理,更好发挥纪念碑"放鞭炮响军号"神奇效应等均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有效途径.

  生态与田园则是金坛茅山需要大力开发和精心培育的旅游产品,两类产品也是将金坛茅山打造成真正景区而不是几个零散景点的唯一途径.金坛茅山地质地貌、植被、水系等不仅是人文景观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文景观积累的美丽诱因,因有洞天福地,才有官观遍布孕育的千年神奇与神秘,而目前这些生态本底被忽略了.发展生态旅游,将仅仅停留在资源层面的异洞、怪石、泉池进行疏理,让"状如伏龙"的奇峰展露,组织森林探险、山林休闲、科学考察、野外拓展、 水上活动等野游憩和欣赏项目.科学引导山体以外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将基于土地的农事体验、民俗及传统节日等培育成伴随季节交替而演变的、年复一年循环不息的旅项目,让景区山林生态与自然田园优势互补,为游客、特别是城市游客打造梦中家园.

  5.4旅游服务设施外围化,保障景区资源永续利用

  金坛茅山景区规模较小,隆起的山脉本就是区域令人瞩目的景观元素,要保障山形水系完整和资源永续利用,需将景区与外部空间统一规划,形成功能差异显着的圈层式旅游结构.景区作为旅游核心区域,主要功能是景观资源保存和景点建设.服务设施,如访客中心、规模休闲度假酒店、商务议中心等可配置在景区外围,形成旅游规模配套圈,布局和景观与自然村落面貌相协调,追求内敛的档次区分,而非外表夸张,保障地域景观的非城市性,延续"茅山远眺,人间福地"审美愉悦.

  根据景区外部地域环境和经济特征,规划引导形成农业观光产业圈.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整体提高周边社的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水平;保持粮、茶、果等有机农产品优势,扩大省级有机农业圈的综合影响力;通过高科技农业项目引进和农业产业调整,形成不同规模档次的特色农园、休闲山庄,壮大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形成区域旅游良性互动,在保障核心资源永续利用并不断增益的同时,有效带动周边旅游产发展.

  6、主要结论

  经过参考了其他研究者的学术成果后结合乡村开发实际,本文系统分析了金坛茅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存在问题、意义,并对其建设提供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精神文明最求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闲暇时间用于以健身、放松、休闲、娱乐、体验生活为目的的乡间生态旅游,这势必会带动具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区的兴起.茅山风景区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开发资源、环境、区位、交通、设施、资金、政策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茅山景区的开发建设.茅山风景区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定优势,不仅要在现有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创造特色、夯实功能,同时还要积极改进,对已经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而那些尚未显现出来的问题隐患要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求降低风险成本,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总而言之,茅山风景区的制胜之道就是顺应生态时代发展的趋势,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建设,特色开发,并积极寻求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可以说茅山景区资源的规划与开发任重而道远.

  7、谢辞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富有挑战的,老师的谆谆指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在我的论文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成了我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以来一直想要为发展几乎毫无动静的家乡茅山景区的一丝贡献,在此,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和一直走来的伙伴们.

  8、参考文献

  [1]江苏省旅游局,江苏导游基础知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2]陈扬乐,旅游策划,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

  [3]丁宗胜,旅游市场营销,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茅山志编纂委员会,茅山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

  [5]亚德里恩?布尔,旅游经济学,[M],龙江智,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杨兴柱,陆林/王群,旅游规划公众参与的核心内容初步研究,[J],人文地理,2006

  [7]朱青晓,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

  [8]李瑜/李军,旅游规划中的旅游产品规划一以西藏山南乃东县为例[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2

  [9]汪宇明,核心一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

  [10]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

  [11]唐德荣,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