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基于SWOT的浙江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来源:水利经济 作者:邵婷;童纪新
发布于:2014-07-28 共5571字
论文摘要

  1、 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建设背景和现状

  1. 1 浙江省水利风景区建设背景

  浙江省河流湖泊众多,有钱塘江、苕溪、运河、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湖泊主要分布在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鄞县东钱湖、嘉兴南湖为浙江省四大名湖。

  建国初期,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尤其是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中游地区、黄河流域以及长期未得到治理的海河流域。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是四大流域,浙江省在此期间并未兴修较大的水利工程。在大跃进、“文革”期间,受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全国水利工程建设缓慢,但浙江省水利工作有着突破性的进展,浙江第一座大型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富春江水电站于1977 年顺利完工;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于1978 年全线投入使用。1978 年改革开放,浙江水利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水利工作有了一系列的改革整顿,全省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1988 年启动浙中乌溪江引水工程、1992 年起开始修建钱塘江中上游的千里江堤、1997 年沿海开始修建千里高标准海塘、2007 年底千余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水利工程的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水工建筑景观、水域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2001 年 7 月,水利部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标志着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正式启动。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水利风景区在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维护工程安全、改善人居环境等。2001 年10 月,首次评审会召开并通过了 18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浙江省入选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有 3 个,成为景区入选最多的省份。

  1. 2 浙江省水库型风景区发展现状

  水利风景区分为水库型、灌区型、湿地型、城市河湖型、自然河湖型和水土保持型 6 种类型。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以水库为依托,其风景资源包括水库水体及相关水工建筑、沿岸草木、山林、历史建筑等具有游览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截至 2013 年 9 月,浙江省拥有 24 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中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有 7 个,另有 3 个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内含水库资源;2012 年浙江省水利厅颁布《浙江省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定管理办法》,评出浙江省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绍兴市汤浦水库水利风景区,桐庐富春江水利风景区,松阳县松阳溪水利风景区。浙江省内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占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总数的 33%。拥有先进的景区开发模式和健全的管理制度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不仅可以促进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条件的改善,还能为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提供保障,给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助力。

  2、 基于 SWOT 的浙江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分析

  SWOT 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的 4 项因素即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战略。笔者运用 SWOT 分析法对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发展进行分析,指出了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问题,为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的发展对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2. 1 优势分析

  2. 1. 1 相对于非水利风景区的优势

  a. 独特的水利工程景观。自然河流经水工建筑物拦截蓄水形成水库,拦截处的水工建筑物是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所独有。雄伟的水力发电站、坚实的大坝、雄壮的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都是经科学研讨的,每一处景观都是水利科普教育的课本。气势恢宏,泄流磅礴,科技含量高的水工建筑带给游客的不仅是视觉震撼,并且能将治水文化、工程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

  b. 舒适的库区小气候。水库蓄水使得水域面积扩大,光热水等气象因素随之变化,库区降水量、降水频率增加,空气湿度上升,改善了库区原有的气候状态。浙江省水库区多数被青山环绕,丰富森林资源增加了负氧离子,起到了降温增湿、净化空气的作用。山水结合、山清水秀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库区小气候,为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环境。

  c. 开阔的水域能开展多种游乐活动。景区活动单一、联动薄弱、互动不足是许多旅游风景区的通病,而水库型风景区具有开阔的水域,能开展一系列的水上娱乐活动。水库旅游依据旅游活动开展的方位可分为中心地带、周边地带和零散地带。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中心地带是水体表面及水中,在这一区域中开展的活动以水上摩托、快艇、竹筏以及潜水等项目为主;周边地带为水体沿岸,此处是游览娱乐、健身休憩的最佳地段;浙江多丘陵和山地,扩散区域是水库周边的山林地带,这一区域的水上活动有漂流,同时也可以开展科普探险和养生康体的休闲活动。

  d. 生态游,感受物种多样性。库区水资源充沛,良好的水环境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水中生物;库区雨水充足,植物生长迅速,森林资源丰富。因此,库区周边成了众多野生动物良好的繁殖地和栖息地。库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了解野生动物生活习性、认识植物的形态特征提供了良好条件。

  2. 1. 2 相对于外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优势

  a. 水资源和水库资源丰富。浙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 1600 mm,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浙江省内山地和丘陵占 70. 4%,这一地形特点为水库的兴建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浙江省内建有小(二)型以上水库 3 942座,其中大型水库 28 座,中型水库 120 座,丰富的水库资源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建设基础。

  b. 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为邻,省会杭州市与上海市两地高速公路距离约 130 km。浙江省沿海海岸岸长水深,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四大国际深水港之一———宁波北仑港就坐落在浙江。在浙江省约10 万 km2面积内,分布着 7 个机场,这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属较大密度。现连接浙江的主要铁路干线已有 10 多条,杭州铁路枢纽是全国性枢纽,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杭州东站也已建成使用。截至 2011年底,浙江省建有等级公路 107880 km,等级公路分布密度在全国 23 个省中排名第 3。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铁路、水运、航空以及公路交通网络系统是为浙江旅游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c. 生活水平高,客源基础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各省前列,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据中国年鉴网数据,2012 年浙江省国内经济生产总值 34 606. 30 亿元,列居全国第 2;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 34550 元,居各省前列,仅次于上海、北京。浙江省经济稳健发展给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助力,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也将拉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为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支撑。

  d. 社会形象好。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境内重要地貌景观 800 余处,水域景观200 余处,生物景观 100 余处,人文景观 100 余处。

  2. 2 劣势分析

  a. 存在严重的景区形象遮蔽现象。形象遮蔽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风景区,其中旅游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风景区的形象形成遮蔽效应。相较于浙江省内其他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千岛湖景区开发早、规模大、特色明显、知名度高,通常成为游客山水之旅的首选。在浙江省内,千岛湖景区强大的竞争力已经对其他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形成遮蔽效应。

  b. 防洪抗旱、供水发电与旅游资源利用存在矛盾。浙江省内水库型风景区的发电站多为大坝拦截蓄水,利用上下游水位差形成的水势能进行发电。

  水力发电以及旱季洪涝的影响都会造成水库水位的骤升骤降,而水库周边景区设施及项目的开发需要保持一定水平范围内的水位,两者互有矛盾。库区周边不规范的渔业养殖将会造成景区环境脏乱差,旅游开发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c. 存在明显的资源闲置季节。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完全建立在山水资源上,库区建设以亲水性项目为主导,相对于以人文景观为主的其他的景区,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旅游淡季更为明显,资源集约利用率亟待提高。

  2. 3 机遇分析

  a. 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旅游的休闲度假模式受到人们的青睐。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坐拥秀丽的山水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再加之独特的水工建筑景观,为亲近自然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场所。

  b.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2012 年浙江省全年预计共接待入境旅游者 866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 5 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 3. 91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4 475. 8 亿元人民币,实现旅游总收入4 801. 2 亿元人民币,浙江省旅游总收入位列全国第 3。浙江省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造就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良好的大环境。

  c. 气候变化,温度上升。由于人类大规模地排放增温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导致了全球性的气温上升。研究表明,近 1 万年来主要是近 5 千年来历史时期气温变化幅度不超过 2℃ ~3℃;近百年或20 世纪以来气温变化幅度在 0. 5℃ ~ 1. 0℃ 之间。

  独特的库区小气候,舒适凉爽,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是人们休闲避暑、度假纳凉的理想去处。

  2. 4 威胁分析

  a. 景区建设带来生态负效应。自然河流经水工建筑物拦截蓄水形成水库,大坝等水工建筑的修建会对水体和水中生物、大气、地质、河道及沿岸景观和生物、大气产生影响,局部水位上升可能带来移民问题。水库的兴建将影响库区的生态环境,再加之不规范的景区开发,可能会给当地生态系统及自然资源带来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b. 缺乏成熟的审查、监督机制。景区开发和水库兴建的不同步,给后续景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带来诸多受限因素,景区最初的规划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水库兴建时的规划和景区后期建设、运营的需求,景区规划需根据景区开发、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景区开发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会存在冲突,规划的执行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区域自然环境。目前,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建设申报、审批程序已逐渐规范化,但我国水利风景区未设立专门的开发监督部门,缺乏规范化的审查、监督机制,不能及时了解景区规划的执行及景区开发建设的相关情况。

  c. 市场竞争激烈。水利风景区虽拥有其他景区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优势,但此类景区开发起步晚,公众熟知度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水利旅游吸引能力比较弱,在全国诸多类型景区中排名第 23 位,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在旅游业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3、 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将不断出现,对景区发展战略的研究是长期而持续的任务。

  a. 完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电子档案。项目档案建设既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历史真实记录,也是进一步推进风景区建设、管理、开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依据,也为景区宣传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政府应该加快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网络档案平台,公开的信息不仅局限于现有的景区介绍,而且应公示各景区建设开发状况、生态维护状况等信息。通过多种媒介来推广景区电子档案平台,以达到提高公众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认知度的目的。景区建设及维护信息的公开化也有利于推动库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促进景区生态环境、水工建设功能、景区旅游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 建立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联盟,打造主景区,带动周边景区。自然山水风景区多数远离市区,但仍是人们在各类旅游景区中的首选,以游客接待量为统计数据排列出的中国 2012 年旅游百强景区的结果显示,超过 60% 的上榜景区为山水自然风景区。充分利用人们对山水景区情有独钟这一特性,建立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旅游战略联盟。在战略联盟的角度上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进行集群宣传,形成规模效应。

  打造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主景区,以主景区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景。千岛湖景区是 2012 年浙江省内唯一一个上榜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通过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利用千岛湖景区的影响力带动周边的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从对客源的争夺到客源的互相分享的转变。充分运用战略联盟这一平台,对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进行旅游资源整合,推动各景区联合旅游产品的开发。

  c. 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相互推动。从单一景区旅游客流来看,浙江省内最受欢迎的并非是水库型旅游风景区,以 2013 年十一旅游黄金周为例,千岛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在 18. 94 万人,西湖景区日均接待游客在 68. 44 人次。据此可以提出:强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将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与受欢迎程度高的其他类型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其他景区来推动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水库型水利风景区也为其他类型的景区提供游客资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带动的过程。

  d. 建立景区人才流动培养机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战略联盟为依托,建立独具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特色的人才队伍。构建在战略联盟高度上的人才培养体制,逐步建立能拥有战略联盟视野的管理队伍以及掌握浙江省水库型水利风景区基本旅游信息的景区服务人员队伍。启动景区人才流动培养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景区建设提供给多元化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水利部. 水利风景区发展纲要[EB/OL].[2005-03-28].
  [2] 百度百科. SWOT 分析模型[EB/OL]. [2013-06-23].
  [3] 周玲强,林巧. 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与 21 世纪发展趋势研究[J]. 经济地理,2003,23(1):139-143.
  [4] 高磊. 形象遮蔽下的旅游景区开发研究:以沐川竹海为例[J]. 城市旅游规划,2013,10(2):122-123.
  [5] 孙家驹. 全球气温上升的原因及其后果[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8(4):90-92.
  [6] 汪恕诚. 论大坝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关系[J]. 中国三峡建设,2004(6):4-5.
  [7] 丘萍. 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8):751-753.
  [8]季敏,张晓梅. 浅谈国家水利风景区水利档案的管理[J]. 治淮,2009(7):48-4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