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9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1 年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2012 年《吉林省旅游业壮大计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将吉林省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同时将构建以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和民俗风情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2013 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一批环境舒适优美、文化特色突出、旅游主题鲜明的特色旅游名镇”、“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乡村旅游以其特有休闲、清新、自然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成为旅游业中新的亮点。然而特色性不强、基础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低、品牌意识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加快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对丰富旅游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愉悦城乡居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开辟了渠道
乡村旅游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乡村休闲、农家享乐和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农村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田园风光、绿色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等自然条件,为开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民根据这些自然条件,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景区的建设,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开辟了更广阔的渠道。
2.为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增加 1 个就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 6—8 个就业机会,其乘数效应极大。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众多,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渐增加。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而且为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3.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主要群体是都市游客,这些游客来到乡村旅游,在感受农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的同时,会对乡村旅游的建设及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会把都市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带进乡村,不仅对农业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会促进农民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促进农民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4.有利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是彻底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必由之路。有关研究表明,每 1%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全国消费额提高 0.1%—0.34%;每 1%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使CDP增加 0.50%—0.85%,对于继续从事农业人口意味着增加总收入。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城镇化建设可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特色不鲜明
个性化、特色化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然而,吉林省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切实地根据乡村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忽视对旅游产品个性化、特色化的研究与开发,没有形成自身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内容、项目大同小异,难以满足都市游客的不同需求,制约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2.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然而许多乡村在发展旅游时,严重地破坏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不顾客观实际和旅游市场规律,盲目上,跟着上,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有的旅游开发者只注重规划,却忽视了原生态旅游资源所具有的价值,如恬静乡间小路、夕阳下的田园风光等。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乡村旅游开发观念,一味地去效仿其他乡村旅游开发好的村落。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旅游规划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自身的资源,而且要开发好自身的资源优势。
3.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对乡村旅游建设投入的资金有限,乡村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不高,食宿地卫生条件较差,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等,严重地影响了游客的心情。如道路狭窄,自驾车无法进入乡村,卫生间的卫生条件差,餐饮条件没有保障等,都使游客在乡村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一个较满意的体验,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使得乡村旅游的重游率降低。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目前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大多数是当地的农民,这些人的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缺乏旅游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缺乏对乡村旅游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的理解,思想观念亟待提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管理不专业、服务质量不高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阻碍了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品牌意识差,产品单一
目前,吉林省乡村旅游的经营与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缺乏特色,品牌意识差,产品单一;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品牌特色不鲜明,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品牌效应差等问题。乡村旅游仍然处在“吃农家、住农家”这样一个基础的接待服务阶段,乡村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还比较单一,旅游产业链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实现旅游推动乡村发展的作用。
四、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1.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突出文化内涵
借鉴发达国家乡村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如荷兰以养殖花卉为主、法国以发展特色农场为主、德国注重服务质量、英国致力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等,利用自己特殊的优势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吉林省发展乡村旅游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营造不同的主题环境,突出乡村的乡土文化气息和民族民俗风情,以满足游客们的不同需求。如开发建设绿色生态园、民族村、温泉浴、垂钓园、冬捕节、冰雪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特色的旅游项目与产品,会让都市游客流连忘返。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前提,如果乡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仅会使游客感觉到不满,更重要的是重游率会直线下降。来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大多是因对所在的城市感觉到巨大的工作压力或生活压力,才来到乡村这样安静、舒适的环境,以达到减缓心理压力、放松的目的。如果这些要求在乡村旅游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很不满意,所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十分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乡村道路与环境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恬静、舒适的环境。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专业的管理人员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与基础,因此加强乡村旅游管理者及从业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而且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一是组织乡村旅游管理者及有关从业人员到一些成功景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学习他们的良好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经营理念;二是组织他们到大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进修培训学习,学习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是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全面策划,对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地提高乡村旅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品牌的影响力
2007 年,国家旅游局确定我国的旅游推介主题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其宣传口号是“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大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推销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和促销;充分利用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各类宣传推介活动;建立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销;加强乡村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
此外,在省内主流媒体创建宣传栏目,不断地向广大游客推荐景区、精品线路和各类主题活动,突出吉林省乡村旅游的特色,强化品牌的影响力。
5.发挥政府管理部门作用,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乡村旅游保险、乡村旅游投诉处理、乡村旅游救援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游客乡村旅游消费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制定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游客的合法权益,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Z].2009-12-30.
[2] 夏林根.乡村旅游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7.
[3] 肖湘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6.
[4] 高愈萍.浅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6).
[5] 曹洪珍.大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