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会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等,由于人口大规模聚集的特点,往往存在潜在风险源多、现场管理难度大等难点,导致组织与运营工作屡遭挑战。如2022年11月初万圣节庆祝活动举办期间,韩国首尔梨泰院因群众过度聚集发生踩踏事故,造成共157人遇难的严重后果,暴露出展会活动潜在风险预测不精准、应急预案不充分等问题,对参加现场活动的人员健康与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展会活动的潜在危机与突发事件,本文以2022年12月举行的深圳碳中和产业博览会为例,探讨研究会展活动风险分析与应急管理机制构建,以供行业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会展策划;应急管理;
当前,学术界和行业领域普遍从广义角度来理解“会展产业”的内涵,即MICE,包括会议(Meeting)、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Conferencing(大型企业会议)、节事活动(Events)和活动展览(Exhibition)[1]。由于会展活动具有人员密集、空间限制等特征,给现场安全管理和应急事件处置增加了难度。台风、火灾、爆炸、人员踩踏等意外事故会给展会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使活动停滞。过往,学术界对会展产业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其如何提高展会经济效益,加强展馆建设、展会推广策划与城市营销等,忽略了众多非经济因素对会展活动造成的影响,如展馆的人文环境、参展的安全性及可信赖度,还有天气、火灾、治安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冲击[2]。本文将以2022年举办的深圳碳中和产业博览会为例,探讨构建会展活动风险分析与应急机制构建。
1 会展活动风险分析
1.1 宏观风险
分析会展活动的宏观风险,可以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与自然因素五个方面展开,把握会展活动风险的整体情况。
1.1.1 政治因素
会展活动是人流、物流、资金流高度密集的活动,对外界环境安全要求极高,在战乱频繁的国家或地区,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会展活动。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府廉洁高效,努力构建公平、透明、宽松的营商环境。社会和谐,政策支持,会展活动所处的政治环境较好。
1.1.2 经济因素
会展业作为第三服务产业,深受举办国家和城市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只有经济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完备、人均收入增长、消费市场繁荣的社会,才能带动会展活动蓬勃发展;而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则可能增加会展活动的风险。深圳是国内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城市GDP全国排名第三、广东省内排名第一,2022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新能源、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增速仍保持较高,大力拉动了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1.1.3 社会因素
目前,在“碳中和”新能源产业领域,深圳市低碳发展已经取得了显着成绩。深圳是全国首批“低碳省市”试点城市、碳交易试点城市、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单位GDP碳排放量跻身全球先进城市行列,率先实现了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辆电动化,地铁网络、城际铁路加紧建设,绿色建筑发展快速,为成功举办“碳中和”博览会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绿色环保”理念深受当地群众认可和支持,展会面临的社会风险较小。
1.1.4 政策因素
一般情况下,展会活动是否能顺利举行有赖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众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在活动期间需要到现场检查,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处理;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必须联动相关的公安、消防和医疗部门抢救险情。展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主题聚焦“碳中和”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可以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许可与支持,面临的政策风险较小。
1.1.5 自然因素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深圳在12月的平均温度是13℃~22℃,处于旱季,降水较少,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发生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
1.2 微观风险
分析会展活动的微观风险,可从会展场馆风险、会展组织风险、会展服务供应商风险、现场群众风险四个方面展开,把握会展活动风险整体情况。
1.2.1 会展场馆风险
会展活动的常见举办场地包括展览馆、会议室、室外展区和周边环境,其风险源往往来自这些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会展场馆的设计师和施工方须保证建筑设计布局的安全性,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会展活动组织者须组建安保团队,对所有进入展馆的人员做好严密的安全检查工作,通过开展日常巡逻和电子监控设备扫除场馆周边的潜在治安隐患,维护场馆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治安环境,保障参加展会活动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1.2.2 会展组织者风险
会展组织者主要包括会展活动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组织者必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提前预测参加活动的人数,并评估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保障参展单位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如果有参展单位需要对展台进行加建或改造,督促其办理临时搭建许可证,督促施工安全,落实建筑安全防范责任;在信息时代,会展活动组织者还须提防网络安全风险,组织网络工程师给服务器建设防火墙,维护参展机构及人员的信息安全。
1.2.3 会展服务供应商风险
会展服务供应商包括餐饮服务企业、物流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和酒店住宿企业等,共同为会展活动的顺利运营提供协助与支持。他们亦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承担安全责任,例如,餐饮服务企业须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物流运输企业须保证展品准时安全、完好无损地送达目的地;旅游接待企业和酒店住宿企业须做好安保工作,以防入住宾客的财物被盗,共同承担展会活动的安全责任。
1.2.4 现场群众风险
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如火灾、集体食物中毒或群众踩踏事件,会展活动现场群众往往处在被伤害的弱势位置,因此是被保护对象。会展活动组织者应在展馆现场派发应急安全手册,把关键的应急讯息如火灾发生时的紧急逃散路径、人员受伤后的急救措施告知每位参与活动的群众,引导他们参与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减少可能带来的伤亡。此外,还可以引入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服务,为会展活动主办方和承办方分担和转嫁风险。
1.3 会展风险整体分析
1.3.1 定性分析:SWOT分析法
在识别和描述会展风险后,我们需要对会展活动风险进行整体评价与分析。进行会展风险的整体评价分析,可以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本文选用SWOT分析法对会展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1)Strength优势:(1)主办单位有中国贸促会,会展活动组织经验丰富,有足够能力应对展会突发公共应急事件;(2)展会举办场馆是2019年建成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建筑体楼龄新,设备先进,出现建筑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的概率较低。
(2)Weakness(劣势):(1)该展会是首届举办,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过往没有共同合作组织活动,尚需时间互相磨合,默契度不足;(2)展会规模较大,涉及众多参展机构和服务供应商(餐饮经营单位、物流运输商、展台搭建商、周边酒店等),管理协调难度大。
(3)Opportunity(机会):(1)国家大力支持“碳中和”新能源高科技产业发展,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展会的组织工作可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2)该展会的参展机构工作人员、受邀嘉宾和专业观众多为高科技从业者,文化素质较高,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配合展会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Threat(威胁):(1)国内下半年天气干燥,容易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主办方须小心防范;(2)参加展会活动的人员较多,可能造成人员过度聚集甚至发生治安、踩踏事故等风险,主办方须做好现场的安保和人员分流工作。
1.3.2 定量分析:风险分析表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设法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以确定风险的等级。为了量化风险,本文运用风险严重程度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风险的严重程度(RS)=风险发生的可能性(RP)×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RI)
其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RP分为5个递增等级,1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最低,5表示发生的可能性最高;同理,风险发生后的危害程度(RI)也分为5个递增等级,1表示危害程度最低,5表示危害程度最高。
因此,本文列出风险分析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计算(见表1)。
表1 风险分析表
根据计算结果,在四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中,发生火灾和观众踩踏事件的风险严重程度较高,会展活动组织者须高度警惕并做好相应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并把可能带来的伤亡和损失降至最低。
2 会展活动潜在风险应急管理机制构建
根据罗伯特·希斯提出的“4R”危机管理理论,会展活动管理者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提高对会展危机的防范能力,做好应急防范工作[3]。会展活动现场瞬息万变,人员密集,如果活动主办方没有建立顺畅的沟通路径与完整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参会人员在没有统一明确的指挥下很可能惊慌失措,导致现场混乱,酿成严重的后果。会展活动主办方应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应包括:
2.1 培训与演练机制
首先会展活动的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应该居安思危,树立正确的会展危机意识,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在日常管理和运作中就抱着遭遇和应付危机状况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极度困难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预测潜在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培训和演练工作[4]。对参与现场活动管理的团队成员开展会展应急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会展活动可能面临的各种危急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安全、人员踩踏、治安事件、恐怖袭击、台风防汛等,同时在会展活动正式开幕前做好各种危机状况演练工作,让现场管理团队成员熟悉自身的职责范围和应急工作流程。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迅速镇定地指挥现场观众撤离,尽量减小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2.2 监测与预警机制
会展活动出现的危机往往是突发性的,无论主办单位在活动举办前是否做好详细的风险分析与培训演练,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都可能不断地给会展现场带来新的危机,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应根据会展特点,考虑会展活动可能出现的所有危机情况,将可能对会展活动造成威胁的各种潜在危机一一列举出来,并加以分类,根据其危害性的大小定级,有针对性地设计特殊应对指引、预计所需经费、准备相关物资、明确责任人选。通过宣传与教育让人们一目了然,保证公众接收准确预警信号,同时能够准确了解其含义,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人员能对症下药,遵循预先设定的程序快速进入状态,有序开展会展危机处理工作。
2.3 救援与处置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现场管理团队成员应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流程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置,快速调动应急物资,及时指引群众紧急疏散,并对受伤人员实施救援工作,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同时尽力守护财产安全,力求把突发事件对会展活动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至最低水平。
2.4 监督与媒体沟通机制
由于会展危机往往发生在活动场馆内部,与外界交流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展主办方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果不能及时公布危机信息或故意隐瞒,容易造成谣言四起、参展商和公众恐慌的局面,使自身陷入被动处境,因此主办方应与媒体建立起良性的监督与媒体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澄清,从根源上消灭谣言[5]。同时,会展主办方和场馆方应在日常管理和运营中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向参会群众发放安全指引小册子和疏散路线图等应急信息,减少社会公众的顾虑,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启动事故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应急预防和预警工作,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吴信菊.会展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12):1-3.
[2]张伟红.突发事件凸显非经济因素对会展业影响[J] WTO经济导刊,2009(12):89-90.
[3]王涛.会展危机管理问题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20(4):49-51.
[4]刘松萍.关于建立会展预警机制的若干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8):.70-72.
[5]王东强.浅论会展危机应对策略[J]商业视角2007(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