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物业管理论文

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基本界定和培养方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0 共5648字
论文摘要

  一、引言

  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十七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一个政党要永葆生机,必须创新;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也必须创新;一个企业行业的生存壮大,必然需要创新,一个员工要做好工作,更需创新。创新,我们别无选择,因为现在是一个人人皆创的时代。

  物业管理在我国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虽通过不断创新步向了现代化、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但因创新不足存在管理不到位、服务不优质、经营不高效,更因创新型人才的极度缺乏而无法提升层次、塑造品牌、拓展领域;因此,培养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势在必行,责任重大。但要把握和利用好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就必须首先解决其来源问题,即培养问题。此即为本文的写作意图,并为后续开展的有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基本界定

  (一)创新型人才

  何为创新型人才,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结合创新的理解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于满足理想化需要或现实性需求的不断实践中,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各类人才。创新型人才除了具有一般人才(非一般人)所应有的个性、能力、身心、品质、精神等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显着特点:

  1、普遍创新性

  这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点。创新型人才在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能普遍地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的思想、见解和办法,能普遍地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能普遍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打破不利现状、冲破人为束缚、突破惯性障碍,并能以自己的创新性努力和创造性劳动获得相应的有益成果。

  2、全面发展性

  此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和支撑。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是与其知识、经验、历练及其他素质密切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型人才都是全面发展性人才,是“全人”(非完人);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高度发展的人才。

  3、成长自由性

  即是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和条件。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审议报告指出:“创造性与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自由性是指其个性自由及以此为前提的思维思想、作为作用等的自由。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必须是具有显着独立性的个体人,而非工具人、机器人、木偶人;必须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自主的人、自为的人,而不是模式化的人、被套以种种条条框框的人、不想作为或无所作为的人。虽然不能完全说个性自由发展的人就有创造性,就能成为创新型人才;但没有个性的自由发展,创新型人才就不可能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人才就是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人。

  (二)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

  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是指那些具有优良品质、突出才智、坚强意志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熟悉创新原理和规律、掌握创新理论和方法,在对物业的管理、服务和经营实践活动中能以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至少符合以下条件:

  1、知识结构合理

  人类的文明进步、科学发展和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成为创新型人才,都必须具有与此一方面或多方面相对应的合理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深的专业基础、广泛的学科领域和与此一方面和多方面有关的前沿性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容易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方法、形成新理论。物业管理的学科性质是融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从业者尤其是其中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具有广博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增强从业的知识基础。

  2、创新思维灵活

  创新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成果的思维过程,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思维是质疑思维、发散思维、横向思维、灵感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多向思维、转向思维、符合性思维和复合型思维等思维形式的综合而灵活运用。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不同背景、不同素质、不同层次、不同思维的业户,其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灵活的创新思维,并高度重视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积极增强主动进取的创新意识;必须敢于和善于冲破思维偏见、思维定势、思维惯性的束缚,能在越界思维、超越对立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头脑中构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方案执行中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3、实操能力较强

  物业管理的实操性很强,包括电梯运行与维护修缮、给排水系统和供电供气供暖设备的日常养护与定期检测、智能化设施和布线布网系统的维修管理等,都需要物业管理从业者的实际操作而使物业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与环境得以运行良好、作用有效。作为物业管理从业者中的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更需在将自己的创新性设想或概念付诸行动、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以较强的实操能力为基础和保障;因为,人在将知识通过思维活动转化为创新性劳动、再转化为创新性成果的过程中,都无法离开实践的能量和能力。

  4、心理品质良好

  物业管理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紧密相关,面对的服务对象、管理客体、经营内容也各有不同,遇到的突发事件、公共危机和纠纷矛盾更是司空见惯。这就要求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必须具有比一般从业者更好的心理品质,包括抗压力、抗风险、抗危机的心理预见能力和承受能力,敢于联想、敢于怀疑、敢于批评、敢于冒险、敢于猜测的心理管理能力和防范能力等等。

  5、职业化管理俱进

  有人说,职业化管理是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对职业化和职业化管理目前尚无定论,但一般认为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为合适的人、创合适的效,使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符合职业标准、职业规范和职业制度;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主内容及其具体的子内容。物业管理需要其从业者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心态以及职业准入的资格与资质,能够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企业的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语言、职业化动作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以较强的职业通用能力开展职业工作,以较好的职业化心态力、职业化人际力、职业化执行力、职业化时控力、职业化团结力、职业化创新力等展开执业活动,并与时俱进地实现自身的职业化蜕变、增强职业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学校培养不对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可见创新型人才对创新型国家至关紧要。如果说物业管理是伴随房地产业的产生而出现的话,那么从3000多年前有关田地交换和买卖之时就该有物业管理活动,在后周出现“物业”一词之际就该有物业管理工作了,在20世纪60年代发端于香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沿海地区之后就该有物业管理的现代化了;可以说,我国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了。但是,从目前看,学校在物业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路问题,具体表现在:

  1、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人才培养定位是指对人才的培养和所培养的人才确定方位、指出方向。其中,人才的培养定位解决培养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培养的学科、规模、目标和特色等问题,培养的人才定位则侧重于培养人才的类型、层次、服务面向等;同时方位是个大致范围或基本边界、方向是方位中明确的走向或目标。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办专业,在职业高中(职高)、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学校等学校运行中,虽然在人才层次、培养规模上都很明确,在培养目标和特色、人才类型上都在努力;但仍然存在方式单一、方法简单、学科不明、服务面向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与培养目标的“拔高”、人才类型的“时髦”、培养特色和人才特色的“自封性”或者说是“标榜化”交织或纠结而成为一种长期困扰学校专业教育教学的难题、死题。比如,一本、二本、三本和一专、二专等普通高等学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是按照学校的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技能型或教学技能型定位还是只按研究型和技能型两种定位来培养相应的人才?是以学校课堂内的理论教学为主、校外统一安排见习实习为辅还是学校课堂理论教学、学校实训室模拟仿真教学、校外企业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体验职业与岗位学习兼顾并融合的培养方式方法?是培养高中级人才、初级人才还是管理人才、操作人才亦或是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通用型人才?是培养服务城市或城市物业还是面向广大物业所在、业户所需的物业管理人才?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业管理实践需要的专业人才,更无法培养出适合企业、行业、社会和业户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思想不具体

  虽然国家对普本明确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对普专、职专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育人思想,但对这些都缺少进一步的细化说明。甚至有些学校提出人才培养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识教育为基础,或者是能力培养为本位、知识应用为基础、创新能力为目标;但这同样缺乏可量化、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和办法。从而致使所培养人才的能力目标不清晰,专业能力不足不厚不稳;专业基本技能内涵不明确,专业特色不突出,缺乏专业竞争优势,与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行业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期望的差距性就可想而知了。

  3、人才培养规格不合理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组织检查和评估的基本依据。不论人才培养规格是按二因素、三因素还是四因素来进行架构,目前各类学校都有自己的做法;但因一些学校要么学年、学分不分或执行无效、低效,要么设计的培养规格与规格的培养不切合、不适应,要么规格定得高而落实低;如此等等,都使得学校培养的物业管理人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脱节,德商、智商、情商等“十商”无法与市场和社会现实对接,人才找工难、适应难、晋升难与企业招工难、用人难、提拔难并发作用,从而导致物业管理企业和行业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甚至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普遍存在“学不学一个样、专不专一个样、用不用一个样”的态度和看法。

  (二)企业培养无基础

  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对企业来说,可以采用积极引进和组织培养的方式。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数量也相对有限,这对尚处于发展弱势或劣势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在资金、环境、条件等先天基础都不怎么厚实。而由企业自己组织培养,不论是内部培养还是送出培养、对下培养还是请人培养、岗位培养还是职位培养,既要领导者懂专业、会管理、善用人,也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但这方面对目前的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来说都是短板,甚至是困境。即或是现在有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下重视、共行共为、有所成效,但也明显暴露出其在培养方案和教案设计、培养主讲和主场安排、培养内容和内在组织、培养时段和实效运用等方面基础不牢的弊端。比如,企业的内部培训,不论是高层领导或理论性与实操性都很强的管理者还是从学校、研究机构、培训机构请人来对企业员工培训,也存在经费紧张、场地受限、时间较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等弱基础和软条件,无法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之功效。

  (三)社会培养多对付

  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因学校和企业存在一定的不足,就催生了开展物业管理专业培训以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大量存在。但是,由于一些不良培训公司鱼目混珠,讲师及其所开发的课程质量不合格,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偏差过大、针对性和指导性缺乏;以及一些物业服务企业抱着应对性(应对员工进步提高的呼声和心愿)、应景性(应景其他企业和社会的时髦做法)、应付性(应付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态度对待内部员工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等;就直接促使了这些公司或讲师在开展物业管理专业培训或物业服务企业员工培训时往往是“对付了事”,包括培训公司或讲师的声誉和形象宣传、培训内容和效果的渲染、培训方法和手段的选用等都严重存在着对付处于僵局中的行业、处于困境里的企业、处于无措下的领导、处于饥渴内的员工。这种由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炮制的对付性“文化大餐”、“知识快餐”、“专业剩餐”,是根本无法促进物业管理服务者多文化、厚知识、很专业的,对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有害无益的。即或是对物业服务企业从业者进行的资格培训,如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物业管理部门经理、物业管理师等,也完全是对付国家的要求、企业的期望、员工的需要,起不到真正经过培训而认证其资格的作用。

  目前,物业管理从业者还处于低学历、低能力、低资历和转行转职者多、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多、初级管理人才多的“人才怪圈”中,严重缺乏适合物业管理快速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对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管理行业乃至和谐社会建设都至关重要,企业、社会以及业户都期望有更多高水平、强能力、能创新的专业化物业管理人才充实于物业管理服务活动中,都在想方设法地培养、引进和输送既符合各方面需要又有创新性的优秀物业管理服务人才。因此,创新型物业管理人才必须尽早尽快了解并有力有效解决其来源——培养问题,也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协同性地按照创新型人才是专业者、责任者、学习者和创新者的兼容角色来设计其培养规格、灵活其培养方法、凝练其培养特色、良化其人格品质、深厚其理论知识、提升其能力素质、强化其社会责任,从而使其成为物业管理领域各项改革的助推者、贡献者和先驱者。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