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该篇为本博士论文的结语与参考文献部分,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
结语
对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所谓“法律监督”,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和程序,对法律实施中的守护法律、制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等具体情况进行监察、督促并能产生法定效力的专门工作。法律监督具有专门性、程序性和法律性。我国法律监督权包括公诉权、职务犯罪侦查权和诉讼监督权三方面,三者是统一且不可偏废的整体,共同服务于法律监督实践。
第二,西方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列宁法律监督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中国国情所积累发展的法律监督思想均为我国特色法律监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思想渊源。中国古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法国的检察制度和苏联的检察制度是我们探讨当代法律监督权制度渊源。我国当前检察制度(即法律监督制度)的产生、发展、改革与完善也必然会充分吸收中国古代御史监察制度、法国检察制度和苏联检察制度三者的实践的优秀成分,并为逐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而提供历史经验支持。法律监督制度是中国人民经过历史和现实实践后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也必然会在中国特色的制约和监督权力道路上创建一番不同的风景。
第三,法律规定的检察权与学术探讨的法律监督权是则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述,二者具有相同内涵和外延。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述同一件事物。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的理论论争实质是关于检察权的性质定位的争论。有关当代法律监督权的理论论争的观点有行政权性质说、司法权性质说和行政司法双重性质说,三者均未能理清我国法律监督权的根本属性,也没有对现实的法律监督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是人大制度下的独立监督权。中国检察权定位为独立法律监督权具有优越合理性。
第四,我国检察机关所享有的法律监督权的实际运作存在着自身体制困境和外部运行困境,其中,首先是指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主体,即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难以落实;其次是法律监督权的外在机制困境,包括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缺陷和检察权行使的部门化与地方化、检察官体制的缺陷、检察制度配套保障机制空泛化;再次是检察机关与党的纪委之间的关系使检察工作流于形式。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制度的运行困境主要指立案监督、职务犯罪侦查及侦查监督、诉讼监督、裁判结论监督和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缺陷。
第五,重构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的制度,主要采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设立最高监督局以提升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的权力层级,在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置专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法律监督局以优化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制度的实践机制,强化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制度的统一立法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统一的法律监督法。
参考文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着作: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2] 《列宁全集》(第 26、27、33 卷),人民出版社 1986、1987 年版。
[3] 《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 《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1994 年版。
[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载于《人民日报》,1997 年 9 月 22 日第 1 版。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新华社北京 2007 年 10 月 24 日电。
二、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系列丛书(共八册):
[1] 王桂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版。
[2] 王桂五:《王桂五论检察》,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3] 曾宪义主编:《检察制度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2 版。
[4] 何家弘主编:《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5] 谢鹏程选编:《前苏联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2 版。
[6] [前苏联]В.Г.列别金斯基、 Д.И.奥尔洛夫编:《苏维埃检察制度(重要文件)》,党凤德、傅昌文、邹信然、邱则午、方蔼如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年第 2 版。
[7] 魏武:《法德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8] 闵钐编:《中国检察史资料选编》,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三、检察理论及相关主编着作:
[1] 孙谦、张智辉主编:《检察论丛》(第 5 卷),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2] 孙谦、张智辉主编:《检察论丛》(第 6 卷),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3] 福建省人民检察院编着:《检察改革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第 1版。
[4] 何勤华主编:《检察制度史》,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5] 孙谦主编:《人民检察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6] 孙谦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99-2009)》,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版。
[7] 孙谦主编:《中国检察制度论纲》,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8] 庄建南主编:《强化法律监督与检察权配置》,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9] 张智辉、谢鹏程主编:《中国检察--司法体制中的检察改革》(第 3 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10] 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检察理念与法律监督》(第 7 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11] 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强化法律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第 15 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12] 胡夏冰等编着:《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版。
[13] 王少峰主编:《检察制度理论思索与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
[14] 王学成主编:《法律监督权研究新视野》,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15] 樊崇义主编:《检察制度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16] 孙谦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17] 朱孝清、张智辉主编:《检察学》,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18] 蒋伟亮、张先昌主编:《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检察监督-多维视野下的法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19] 戴玉忠、万春主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检察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20] 张穹主编:《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21] 李士英主编:《当代中国的检察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1 版。
[22] 柯汉民主编:《民事行政检察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23] 李忠芳主编:《民事检察学》,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6 年第 1 版。
[24] 叶青等主编:《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25] 陈光中主编:《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26] 韩大元主编:《中国检察制度宪法基础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版。
[27] 孙谦、樊崇义、杨金华主编:《司法改革报告:检察改革、检察理论与实践对话录》,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28] 沈德咏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论纲》,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 年版。
[29] 金明焕主编:《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 年版。
[30]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对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 年版。
[31] 肖扬主编:《各国宪法关于司法体制的规定》,人民法院出版 2003 年第 1 版。
[32] 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第 5 版。
[33]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
[34] 张文显主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
[35]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 4 版。
[36] 李龙主编:《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7] 乔克裕主编:《法学基本理论教程》,法律书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38] 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 4 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39] 韩大元主编:《新中国宪法发展 60 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40] 郑成良主编:《现代法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41] 梁治平主编:《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三联书店 1998 年第 1 版。
[42] 李步云主编:《中国法理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43] 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 2 卷),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44] 谭世贵主编:《中外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45] 孙谦、郑成良主编:《司法改革报告:中国的检察院、法院改革》,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46] 信春鹰、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47]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48] 程荣斌主编:《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49] 潘剑锋主编:《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50] 李龙主编:《依法治国--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51] 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册),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52] 蔡墩铭主编:《两岸比较刑事诉讼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 年版。
[53] 最高人民法院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首次会议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四、检察理论及相关专论着作:
[1] 甄贞等着:《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2] 甄贞等着:《法律监督原论》,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3] 谢佑平等着:《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和司法性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年第 1 版。
[4] 向泽选:《法律监督:理念、机制与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1 年第 1 版。
[5] 盛美军等着:《法律监督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6] 张智辉:《检察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7] 石少侠:《检察权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8] 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9] 李勇:《传承与创新: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史》,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年版。
[10] 王俊:《当代中国检察权性质与职能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11] 尹吉、倪培兴:《当代中国检察监督体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版。
[12] 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13] 洪浩:《检察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第 1 版。
[14] 钟海让:《法律监督论》,法律出版社 1993 年第 1 版。
[15] 高一飞:《检察改革措施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16] 孙谦、张智辉、童建明:《中国检察制度论纲》,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17] 朱孝清:《职务犯罪侦查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18] 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19] 刘立宪:《司法改革的热点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20] 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21] 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22] 陈卫东、张弢:《检察监督职能论》,群众出版社 1988 年第 1 版。
[23] 蔡定剑:《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1 年第 1 版。
[24] 孙谦:《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25] 孙谦:《检察理论研究综述( 1999-2009)》,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26] 邓思清:《检察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27] 李征:《中国检察权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28] 晏向华:《检察职能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29] 万毅:《一个尚未完成的机关--底限正义视野下的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30] 樊崇义等着:《域外检察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31] 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32] 周道鸾、张思汉:《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 年版。
[33] 张文显:《法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第 1 版。
[34]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35] 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36] 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37] 姚建宗:《法理学:一般法律科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38] 孙育玮、齐延平、姚建宗:《法理学与部门法哲学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39]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40]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4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42] 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43] 何勤华、贺卫方、田涛:《法律文化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44] 何勤华、贺卫方:《西方法律史》,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45] 宋英辉:《刑事诉讼法原理导读》,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46] 王新环:《公诉权原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47] 郝银钟:《刑事公诉权原理》,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第 1 版。
[48] 孙谦:《平和:司法理念与境界--关于法治、检察相关问题的探讨》,中国检察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49] 从进:《权利制约权力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50] 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51] 孙国华:《社会主义法治论》, 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52] 林喆:《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53] 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54] 周永坤:《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第 1 版。
[55] 俞荣根:《文化与法文化》,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56] 高鸿均等着:《法治: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57] 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
[58]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59] 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60] 黄文艺:《立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61] 孙琬钟:《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 8 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9 年版。
[62] 韩大元编着:《1954 年宪法与中国宪政》,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63]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64] 冯象:《木腿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65] 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66] 费孝通:《乡土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67]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68]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 2006 年第 1 版。
[69]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70]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第 1 版。
[71] 林海:《中央苏区检察史》,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1 年版。
[72] 童之伟:《法权与宪政》,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73] 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74] 郭道辉:《法的时代精神》,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第 1 版。
[75]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年版。
[76] 黄东雄、吴景芳:《刑事诉讼法轮》,台湾三民书局印行 2002 年 9 月第 5 版。
[77] 黄东雄:《中外检察制度之比较》,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6 年版。
[78] 林钰雄:《检察官论》,法律出版社 2008 年第 1 版。
[79] 林钰雄:《谈检察官之双重定位--行政官?( 司) 法官?》,载于《检察官论》,台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9 年版。
五、域外文献着作
[1] [法] 卡斯东·斯特法尼等着:《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上、下册),罗结珍 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年版。
[3] [英]麦考密克、[奥]魏因贝格尔:《制度法论》,周叶谦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4] [美]琼·雅各比:《美国检察官研究》,周叶谦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0 年版。
[5] [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王志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第 1 版。
[6] [英]李约翰·J.爱德华兹:《英国总检察长--政治与公共权利的代表》,陈中天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 年版。
[7] [日]伊藤荣树:《日本检察厅法逐条解释》,徐益初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0年版。
[8] [日]法务省刑事局编:《日本检察讲义》,杨磊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0 年第 1 版。
[9] [法]皮埃尔·尚邦:《法国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陈春龙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 年版。
[10] [苏]B·N.巴斯科夫:《苏联检察院组织法诠释》,刘家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0 年版。
[11] [英]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李双元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2] [英]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13] [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
[14]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第 2 版。
[15] [英] 阿尔弗雷德·汤普森·丹宁:《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杨百揆、刘庸安译,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16] [英] 阿尔弗雷德·汤普森·丹宁:《法律的训诫》, 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17] [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年版。
[18] [法]狄冀:《法律与国家》,冷静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年第 1 版。
[19] [苏]B.H.库德里亚夫采夫等:《苏联宪法讲话》(删节本),刘向文译,群众出版社 1983 年版。
[20]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年版。
[21]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22]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 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版。
[23] [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24]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修订版。
[25] [英]罗素:《权力论:新社会分析》,吴友三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2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 1965 年版。
[27]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28] [英]洛克:《政府论》(上篇),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29]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30]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 2009 年版。
[31]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吴献书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9 年版。
[32] [英]培根:《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
[33] [美] 乔治·霍兰·萨拜因、托马斯·索尔森:《政治学说史》 (上卷),邓正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第 4 版。
[34] [美] 乔治·霍兰·萨拜因、托马斯·索尔森:《政治学说史》 (下卷),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第 4 版。
[35] [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眭茂译,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苏力、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36]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 1988年版。
[37] [德]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8] [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9] [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译,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40] [德]齐柏里乌斯:《法学导论》,金振豹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1] [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42] [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43] [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44] [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
[45] [德]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46] [奥]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47] [奥]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年版。
[48] [美]霍姆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霍姆斯法学文集》,明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49] [美] 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六、相关期刊报纸学术论文:
[1] 刘树选等:《法律监督论与检察监督权》,载于《人民检察》1999 年第 9 期。
[2]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改革》,载于《法学》1999 年第 10 期。
[3] 蔡定剑:《司法改革中检察职能的转变》,载于《政治与法律》1999 年第 1 期。
[4] 徐显明:《司法改革二十题》,载于《法学》1999 年第 9 期。
[5] 郝银钟:《检察权质疑》,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 年第 3 期。
[6] 夏邦:《中国检察院体制应予取消》,载于《法学》1999 年第 7 期。
[7] 冰青:《中国检察院体制不应取消》,载于《法学》1999 年第 7 期。
[8]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结构》,载于《人民检察》1999 年第 5 期。
[9] 张骐:《论法律监督的法治化》,载于《法学》1998 年第 12 期。
[10] 梁天宁:《论审判权的法律监督》,载于《河北法学》1999 年第 1 期。
[11] 李桂茂、邹建章、张国吉:《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立法的缺陷与完善》,载于《法学》1996 年第 8 期。
[12] 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载于《法学研究》1999 年第 1 期。
[13] 陈卫东、郝银钟:《实然与应然:关于侦检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随想--兼答王天国先生》,载于《法学》1999 年第 6 期。
[14] 徐益初:《析检察权性质及其运用》,载于《人民检察》1999 年第 4 期。
[15] 宋英辉、陈永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 年第 3 期。
[16] 陈岚:《论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兼析起诉便宜原则的确立及其适用》,载于《中国法学》2000 年第 1 期。
[17] 杨立新:《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载于《法学研究》2000 年第4 期。
[18] 周其华:《检察法律监督几个问题的研究》,载于《法学杂志》2001 年第 4 期。
[19] 周理松:《论检察监督的程序性与实效性》,载于《人民检察》2001 年第 6 期。
[20] 张智辉:《“法律监督”辨析》,载于《人民检察》2000 年第 5 期。
[21] 张智辉:《法律监督机关设置的价值合理性》,载于《法学家》2002 年第 5 期。
[22] 柴春元:《法律监督是人大制度下的独立权能--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理论研讨会综述》,载于《人民检察》2002 年第 9 期。
[23] 谢佑平、万毅:《检察监督原则另论》,载于《政治与法律》2002 年第 5 期。
[24] 韩大元、刘松山:《论我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5 期。
[25] 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2 年第 2 期。
[26] 李德海:《论司法独立》,载于《法律科学》2000 年第 1 期。
[27] 汤志勇:《论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相洽互适性》,载于孙谦、张智辉主编:《检察论从(第 5 卷)》,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第 1 版。
[28] 郭立新:《法律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争议评析》,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 年第 5 期。
[29] 闵钐:《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的关系》,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 年第 5 期。
[30] 张智辉:《法律监督三辨析》,载于《中国法学》2003 年第 5 期。
[31] 张智辉:《论公诉权的法治意义--兼论检察权的性质》,载于《人民检察》2003 年第 8 期。
[32] 胡卫列:《美国行政诉讼中几类特殊原告及其启示》,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 年第 3 期。
[33] 罗昌平:《对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思考》,载于《犯罪研究》2004 年第 1 期。
[34] 陈永生:《论检察机关的性质》,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 年第 2 期。
[35] 张晋红、郑斌峰:《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权之理论基础》,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 年第 3 期。
[36]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载于《法学研究》2003 年第 6 期。
[37] 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载于《法学研究》2000年第 2 期。
[38] 贺卫方:《解读检察体制改革之难》,载于《中国司法》2004 年 1 月 1 日。
[39] 邱学强:《伦检察体制改革》,载于《中国法学》2003 年第 5 期。
[40] 李浩:《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若干问题研究》,载于《中国法学》1999 年第 3 期。
[41] 谢鹏程:《论中国检察权的性质》,载于《法学》2000 年第 1 期。
[42] 龙双喜、冯仁强:《宪政视角下的中国检察权--兼议法律监督权与公诉权的关系》,载于《法学》2004 年第 11 期。
[43] 郑高键:《法律监督价值论》,载于《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44] 44.韩大元:《检察机关性质的宪法文本分析》,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45] 贾春旺:《加强理论研究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载于《求是杂志》2005 年第 13 期。
[46] 童建明、万春、高景峰:《司法体制改革中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构想(上、下)》,载于《人民检察》2005 年第 3、4 期。
[47] 陈光中:《刑事诉讼中检察权的合理配置》,载于《人民检察》2005 年 13 期。
[48] 谢佑平、闫自明:《宪政与司法:刑事诉讼中的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载于《中国法学》2005 年第 4 期。
[49] 俞静尧:《刑事立案检察监督的现状分析与制度完善》,载于《人民检察》2005年第 7 期。
[50] 汤唯:《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载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年第 4 期。
[51] 张智辉、黄维智:《抗辩平等与法律监督》,载于《人民检察》2006 年 21 期。
[52] 宋军:《法律监督理论的溯源》,载于《人民检察》2006 年第 19 期。
[53] 张智辉:《公诉权论》,载于《中国法学》2006 年第 6 期。
[54] 陈卫东、李训虎:《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载于《法学研究》2006 年 1 期。
[55] 夏黎阳:《强化法律监督制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 4 期。
[56] 陈正云:《试论我国法律监督架构及其属性》,载于《人民检察》2006 年 5 期。
[57] 邓思清:《再谈公诉与法律监督》,载于《人民检察》2006 年第 17 期。
[58] 柯汉民、强昌文、郝龙:《论法律监督的特征》,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 6 期。
[59] 万春、高景峰:《论法律监督与控、辩、审关系》,载于《法学》2007 年 5 期。
[60] 黄爱珍:《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的提高》,载于《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 10 月第 29 卷增刊。
[61] 姚忠仁、唐德才、郭颖:《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法律监督权能之完善》,载于《学术论坛》2007 年第 10 期。
[62] 黄磊:《论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载于《南方论刊》2007 年第 11 期。
[63] 郭兴莲:《略论法律监督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载于《法学杂志》2007 年 6 期。
[64] 韩大元:《宪法文本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载于《法学》2007 年第 9 期。
[65] 朱孝清:《中国检察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法学》2007 年第 2 期。
[66] 冯景合:《法律监督权,能否与检察权兼容---从法治的角度对中国检察权的反思(上、中、下)》,载于《中国检察官》2006 年第 7、8、9 期。
[67] 聂晓生、马晓梅、成华:《检察权的配置与司法体制改革》,载于《当代法学》2008 年第 5 期。
[68] 邓树刚:《论检察权的合理配置》,载于《法学论坛》2008 年第 6 期。
[69] 石少侠:《论司法改革中的检察权》,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报》2004 年第5 期。
[70] 石少侠、郭立新:《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与中国检察制度》,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 年第 6 期。
[71] 石少侠:《论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定位于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 年第 3 期。
[72] 江涌:《迷局与破解:当前检察权研究中的误区剖析》,载于《河北法学》2008年第 12 期。
[73] 黄彩云、高进:《试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载于《法治研究》2008 年第 2 期。
[74] 万春:《死刑复核法律监督制度研究》,载于《中国法学》2008 年第 3 期。
[75] 余辉胜:《我国检察权属性应然定位之探讨》,载于《河北法学》2008 年 4 期。
[76] 肖金明:《论检察权能及其转型》,载于《法学论坛》2009 年第 6 期。
[77] 蒋德海:《检察体制改革须坚持和完善法律监督》,载于《法学》2007 年 9 期。
[78] 华关根、邹积超、肖亮:《中国检察制度印象评析》,载于《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 8 期。
[79] 张智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理论探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 30 年述评》,载于《中国法学》2009 年第 3 期。
[80] 何家弘:《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检警关系》,载于《人民检察》2007 年第 23 期。
[81] 崔敏:《论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兼谈检察制度改革的构想》,载于信春鹰、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82] 金波:《法律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载于《河北法学》2008年第 10 期。
[83] 杨立凡:《法律监督的内涵》,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 年第 3 期。
[84] 周永年:《关于当前检察改革的若干理性思考》,载于《政治与法律》2003 年第 5 期。
[85] 王戬:《法律监督权:我国检察权的本质属性》,载于张智辉主编:《中国检察》第 14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第 1 版。
[86] 詹复亮:《改革和完善检察机关领导体制》,载于孙谦主编:《检察论丛》,法律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
[87] 吴峤滨:《论检察权的性质及其优化设置》,载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 4 期。
[88] 赵晓耕、刘涛:《法律监督的渊源》,载于《法学家》2007 年第 4 期。
[89] 谢鹏程:《论检察官独立与检察一体》,载于《法学杂志》2003 年第 3 期。
[90] 徐爽等:《中国检察制度历史变迁之回顾》,载于《法学杂志》2008 年第 3 期[91] 徐益初:《司法公正与检察官》,载于《法学研究》2000 年第 6 期。
[92] 谢鹏程:《论检察机关的活动原则》,载于孙谦、张智辉主编:《检察论丛》,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第 1 版。
[93] 谢鹏程:《在反思中推进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载于《人民检察》2008年第 5 期。
[94] 万毅:《法律监督的内涵》,载于《人民检察》2008 年第 11 期。
[95] 蒋德海:《论我国法律监督的政治和法治价值》,载于《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 年第 4 期。
[96] 漠川:《从哲学共性与个性的相互关系看法律监督与检察职能的辩证统一》,载于《检察日报》2011 年 11 月 25 日。
[97] 梁景明:《论法律监督的二重性--基于法治和政治二场域的讨论》,载于《法学杂志》2008 年第 1 期。
[98] 章武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司法体制改革》,载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1 期。
[99] 陈光中、崔洁:《司法、司法机关的中国式解读》,载于《中国法学》2008 年第 2 期。
[100] 冯向辉:《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载于《江海学刊》2009 年第 3 期。
[101] 喻中:《如何理解“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第 129 条对于中国宪政体系的意义》,载于《长白学刊》2009 年第 3 期。
[102] 蒋德海:《“以法律监督为本质”还是“以控权为本质”?--兼论中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载于《河南社会科学》2011 年第 2 期。
[103] 赵云、章筱伊:《“以人为本”视阈下的法律监督权》,载于《实事求是》2010年第 6 期。
[104] 樊崇义:《法律监督职能哲理论纲》,载于《人民检察》2010 年第 1 期。
[105] 卢乐云:《检察机关初查制度之价值评析及其实现--以法律监督权为视角》,载于《中国法学》2010 年第 1 期。
[106] 田宏杰、温长军:《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载于《政法论坛》2012 年第 3 期。
[107] 樊崇义:《简论法律监督与检察改革》,载于河南社会科学 2010 年第 2 期。
[108] 赵春凤:《司法解释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及路径》,载于《中国检察官》2010年第 5 期。
[109] 王志国:《诉讼监督的理论与实践--“2010 诉讼监督论坛”综述》,载于《法学杂志》2010 年第 11 期。
[110] 张娟、张晓媛:《法律监督的名与实》,载于《青海社会科学》2011 年 1 期。
[111] 韩大元、于文豪:《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宪法关系》,载于《法学研究》2011 年第 3 期。
[112] 王玄玮:《论检察权的属性与运行特点》,载于《法治论丛》2010 年第 6 期。
[113] 卞建林、李晶:《关于加强诉讼监督的初步思考》,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 期。
[114] 卞建林、李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公诉改革若干问题》,载于《人民检察》2009 年第 11 期。
[115] 曾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和诉讼权优化配置的价值和技术分析》,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 年第 6 期。
[116] 蒋清华:《检察权性质的“法律监督权说”驳论--从科学划分国家权力的角度》,载于《人大法律评论》2011 年第 1 辑。
[117] 王俊民:《论检察法律监督权的本质》,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11 年 4 期。
[118] 李国明、晏向华:《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法理和现实基础》,载于《当代法学》2011 年第 6 期。
[119] 王玄玮:《论检察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年第 3 期。
[120] 樊崇义:《一元分立权力结构模式下的中国检察权》,载于《人民检察》2009年第 3 期。
[121] 张智辉、张雪妲:《探索“检察”真谛 促进制度建设--2010 年检察理论研究回眸》,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 年第 1 期。
[122] 张雪樵:《法律监督法的基本架构设想》,载于《人民检察》2009 年第 9 期。
[123] 黄旭东:《关于<检察监督法>之立法构想》,载于《求索》2011 年第 2 期。
[124] 庄永廉:《推动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工作--29 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决议》,载于《检察日报》2011 年 7 月 1 日第 1 版。
[125] 崔永东:《法律监督问题初探》,载于《法治研究》2012 年第 2 期。
七、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2005 年博士学位论文。
[2] 冯景合:《检察权及其独立行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 2006 年博士学位论文。
[3] 徐静磊:《论检察权--政治与法律的博弈》,中国政法大学 2007 年博士学位论文。
[4] 谢小剑:《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四川大学 2007 年博士论文。
[5]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以法律监督权为内核》,中国政法大学 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6]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以法律监督权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重庆大学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7]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中国政法大学 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8] 张宁:《当代中国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吉林大学 2010 年博士论文。
返回本篇博士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强化当代中国法律监督权制度的统一立法 (本篇博士论文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