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必然会占据原属于农村的土地。由此形成的城乡结合部制约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二元管理体制是众多影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目前对城中村的改造仍然没有比较完备的解决方式,文章从城中村的社会背景开始分析,归纳总结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为城中村的发展方向提供部分思路。
关键词: 城中村; 城市化; 发展方向;
Abstract: The deepen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continued to deepen will inevitably occupy land originally belonging to rural areas. Thus the urban and rural fringe area restric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nd the dual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no complete solution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urban villages,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urban villages.
Keyword: urban village; urb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1 、社会背景
1.1、 城中村的概念
城中村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农村与城市的特殊区域,该区域内居民大部分转化为城市居民,基本上不再务农,但仍然保留农村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城市飞地”。它是我国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产物,在城市生活的边缘,但仍然保留着传统农村部分典型特征,是城乡结合部[1]。
1.2 、城中村的形成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加深,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迫切,城市周围农村和近郊也被纳入城市化的边缘,形成了城市包围农村的现象。在这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的制约,城市不能全面消化和接收村集体所属土地,未被规划的土地保留着农村居住的形式,就形成了城中村。回顾大部分城中村发展的进程,在城市化大潮下,村民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与城市居民大不相同,各方利益冲突导致在城市化进程中都是以政府和开发商为主导的,而村民往往处正在相对被动的位置[2]。
虽然城中村是由农村移民在城市中建立的飞地,它位于城市空间边缘,却是社会变迁的核心。它通过自身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生产建设当中,积极推动城市的发展。
2、 城中村改造现存问题
2.1、 现状分析
当前城中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市规划建设不到位、自身发展不健全和社会管理难度大。城中村缺乏较为统一且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指引,容易导致建筑杂乱分布、土地空间利用率较低等难题。由于城中村内部公共配套设施不规范,不仅破坏城市整体形象还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城中村是城市中的“飞地”,其人口组成复杂,流动人口、村民和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易滋生较大的分歧和矛盾[3]。
2.2 、经验借鉴
2.2.1 、广州经验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不足:一是广州市周围存在138个行政村,由于在改造过程中,通常只对有价值的区域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是不充分且不彻底的,易形成新的城中村[4]。二是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停留在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建设等比较浅显方面的研究,没有一个系统的改造方案和理论。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1)以“先行试点、稳妥进行”为原则,其中猎德村的改造模式具有标志性意义。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于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旧城改造,猎德村处于广州市城市规划的中心区域,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及改造成本,通过将土地进行拍卖获得足够的资金用于改造,即所谓的“土地产权置换开发商物业”新模式。
(2)与之前以政府和开发商为主导不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平衡各方利益。
(3)采用等面积置换的办法,对三层半以上(多为违法建筑)的房子采用补偿一半资金的办法,保障了村民的利益。
(4)由村党支部和村集体牵头改造,村民选择自己信任的公司作为村集体利益代表,在与政府和开发商沟通中发挥作用,这样有利于处理征地冲突和钉子户问题。
(5)政府和开发商在改造前,充分了解村民的意愿,并尊重村民对有关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建议,在改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维护。
2)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城中村进行试点,根据试点过程中的相关经验,首先将城中村逐步纳入城市化的管理,让城中村的改造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进行,避免重复规划和建设,按部就班的对城中村进行合理的改造,形成整体改造,分期开发的模式。
2.2.2、 深圳经验
1)深圳市城中村改造的不足
(1)村民就业问题并未获得有效的管理,其经济来源仍然依赖于政府返还的土地。
(2)建筑未经过全面合理的规划,建筑形式杂乱且高度不一,建筑质量差,无秩序无组织。
(3)外来人口多,租房获得的租金收益高,隐形利润大,加大了改造的难度。
2)深圳城中村改造的经验
(1)将城中村划分为非建设用地、不准发展区及控制发展区,按照每镇一村的办法试点改造城中村,明确各类用地的使用规范,将临近村落合并集中,统一进行规划改造。
(2)改造过程中,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先解决公共设施、园林绿化,住房空间和环境等问题,保障居民正常的衣食住行。
(3)为平衡各方利益,政府采取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城中村”,设立改造专项资金,扶持市政配套建设,采取房地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等措施加以解决。
2.3 、改造建议
2.3.1、 明确政府主导职能
政府是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引导者和主要组织,其必须带头做好城中村改造的总体规划,并确保其强大的职能作用贯穿改造的全过程。同时考虑城乡二元体制的差异,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策略用来应对实际情况,从居民本身的利益出发,将会获得良好的改造成果。
2.3.2 、完善沟通反馈机制
在政府的领导下,以村委会为基础成立城中村改造领导小组,抽调与改造工作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明确权力与责任,做到事事有回应,确保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3.3 、拆迁政策需配套
城中村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在城中村建设过程中使原住民获益,促进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造福各方。建立出让村民可接受的拆迁政策,减轻居民对失去土地后的忧虑,让其在经济层面得到一定的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2.3.4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切实保障村民的生活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通过加强城中村改造产业的工作定位,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举措,让城中村村民可以拥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共同发展。
3 、城中村的发展方向
城中村希望融入正常社会,并希望被接纳,只要拥有适当的资源和规划,城中村就会繁盛兴旺,如果没有,则可能爆发我们不乐见的结果。受制于现阶段的各种因素,城中村将会长期存在,直到能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发展方向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种。
3.1 、整体推倒重建改造
如果土地的开发价值远大于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或者其土地在某个特定时期的背景下必须被开发,则整体的拆除重建是不可避免的选择,例如广州市已经重建成功的猎德村。
3.2 、渐进式改造
渐进式改造就是逐步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先拆除其中比较容易改造的一部分,再拆除相对于困难的一部分,同时保留城中村中一部分具有价值的建筑,最终达到对城中村整体改造的目的[5]。
3.3、 局部开发
相对于其他两种方式,局部开发则更加符合实际要求,例如对城中村一些具有特定价值的区域进行优先改造,使其具备更接近城市的环境、生活和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能在不影响城中村的流动人口组成的情况下,使得该区域的商业模式和环境条件更好,并且对村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能让生活在城中村的居民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的生活当中。局部开发是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改造模式,有利于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帮助城中村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4 、结语
城市需要发展,必定会遇到一系列未知的问题,只有正视它,及时的治理它,才能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好,而不是一味的忽视问题。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制结构让城市中出现了城中村,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城中村改造拖延的时间越长,只会造成它的布局越来越成熟,问题越积累越多,改造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所以应该尽早分析各种类型的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尽快研究出相对应的模式加以改造,促进城乡一体化,共同构建美好城市,为未来良好的人居环境提供基础[6]。
参考文献
[1]王子新.“城中村”的改造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4):48-52.
[2]刘强,王勇,周凯琦.逆转与嬗变:城中村认知与改造研究演进[J].现代城市研究,2019,(8):41-48.
[3]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3):30-38.
[4]李斯哲.猎德村改造若干法律问题思考——兼谈广州市城中村立法的完善[J].前沿,2012,(23):90-91.
[5]张蓉蓉.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困境探析[J].浙江建筑,2019,36(2):54-57.
[6]王海龙.建构新型城市化时期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4(3):7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