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镇青年亚文化, 一个看似生僻的词汇背后却代表着一群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青年群体, 这一非主流文化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 小镇青年; 亚文化;
小镇青年亚文化, 是指在当代城镇环境下, 以小镇青年为主体的一种非主流的文化活动。谈到小镇青年亚文化, 大多数人或许都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但由于我来自小镇, 对小镇也称得上是十分熟悉, 因此会对小镇青年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
首先说说何为小镇青年亚文化。亚文化作为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 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 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 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1]而小镇青年亚文化显然就是在小镇上生活的过程中, 小镇的居住环境、民风、教育等等对青年共同影响而产生的亚文化, 这一文化由小镇青年所特有, 也为小镇青年所独有。
1、 小镇青年文化获取
现代社会, 小镇青年大多在镇上的学校上学, 环境较为简陋, 生存现状不能算好, 也不能算差。虽然说这几年国家对一些偏远贫苦的乡镇进行教育投资, 教育帮助, 但是和大城市里的教育资源, 获取文化的方式、途径、便捷程度, 还是无法比拟的。大城市里有图书馆, 优渥的师资力量, 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资料库。反观小镇, 没有图书馆, 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而且小镇青年因为周围没有较为浓厚的阅读氛围, 幽静的学习环境, 少有人会想方设法去获取文化, 大部分都是作为文化的被动接受者。而大城市里就不一样了, 大家会想要提高自身素养, 也许有时就会阅读电子书或者纸质书获取精神食粮。虽说小镇青年如今也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 但是大多数人都无法物尽其用, 到是都用来玩游戏, 打电话, 手机、互联网很少能成为小镇青年获取文化的方式。对小镇中的青年来说, 吸收文化的自觉性还难以实现。
2、 小镇青年文化气质
再谈到小镇青年的群体文化气质, 让我想起电影《心花路放》中, 周冬雨饰演的小镇青年:黄头发, 黑皮肤, 顶着一头“杀马特”造型, 不拘小节, 大大咧咧, 行为出格。其实, 周冬雨饰演的只是被标签化的小镇青年, 但也恰好是人们心目中小镇青年的形象。[2]被标签化的小镇青年, 需要正名, 他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消费的渴望, 同样需要被尊重和满足。虽然现在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但已经逐渐缩小。说实话, 现在的小镇青年群体文化气质与大城市无明显差别。文化的熏陶,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作为一个动词, 也就是“文而化之”的意思。就“化”而言, “文化”不能静止、凝固地看取, 而应将其放到现实生活和实践中, 注意到“文”是如何通过“化”的方式赋予到人的行为方式、思维观念、生命形态, 以及一切器物自然中。因此文化气质不是静态的物体, 而是动态的存在于各个方面的表现。文化气质主要体现在行为举止中, 有文化素质的人不会在街上大吵大闹, 有文化素质的人表现在礼仪上。小镇青年相较于大城市青年文化程度较低, 导致礼仪等方面不经意间就表现失当, 但大多数时候还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他们也只是在一些小事上看起来有痞气, 在触犯原则的问题上甚至比城市里的年轻人更加激愤。小镇青年文化气质直接、朴实、浮于表面。也许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文化底蕴、城市气质, 但也许他们身上的朴实无华、纯真是人类最原始的品质, 这与小镇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
3、 小镇青年群体性特征
小镇青年亚文化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 就是从众性、群体性。小镇青年地缘关系紧密, 人际交往较多。走在小镇的街道上, 其实很容易就会遇到成群结队的小镇青年, 他们也许是走在路上偶然碰到了一个朋友, 而那个朋友也二话不说就跟着他们去了。也就是说, 在小镇上, 你很难找到一个孑然一身的青年。再回望看城市, 有多少青年为了学业, 为了创业, 为了工作独自一人在外打拼, 仿佛一个人的生活已经成了他们的常态。城市快速的节奏, 上下班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 快餐店里强烈的音乐节奏好像都在催促着人们快点, 再快点, 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还保持着群体之间的走心交流。城市里的青年在这种重压之下必然没有小镇青年活得洒脱自如, 也许小镇青年就喜欢这种说走就走的随性自然吧。比起城市中忙于奔波的满怀抱负的年轻人, 小镇青年有着更多的空闲时间, 有着与大自然, 与淳朴的风土人情更多的接触机会, 因此一群人一起去逛逛, 即使是一起聊聊天也挺好。而这种小镇青年文化也是我所喜爱的, 十分率性、自由。
4、 结论
小镇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较为边缘化的文化虽说不引人注目, 但也绝不会消失。上个世纪的小镇青年还接二连三地走出乡镇, 背井离乡为寻求优渥生活而投身城市发展, 然而一个世纪后, 超七成的小镇青年幸福指数高于城市里的同龄人, 甚至比起一些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和青年白领, 小镇青年们拥有更多的可供自由支配的财产和更高的消费力。在小镇中这种闲适的生活也慢慢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在高速向前拼搏的青年也会停下来, 回头望望。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在2015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人口回流的现象确已出现。
参考文献:
[1] 卞波.亚文化风格的审美解读[J].文史艺术, 2016 (11) :137.
[2] 王石川.文化产品要走进“小镇青年”[Z].人民网, 2016 (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