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要素市场化角度谈一谈怎么样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第一,新一轮城镇化必须避免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和思路。如何理解城市化或者城镇化? 不管叫城市化,还是城镇化,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把握城市化的本质和规律。从经济学来理解,所谓城市化就是指资源的积聚效应,或者叫规模经济原理,即城市化主要是生产要素的积聚过程,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这应当是解释城镇化规律的基本依据。从发展经济学来讲,城镇化或者城市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强调人口城乡流动,强调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而从社会学来说则是人口流动过程如何实现人口城市化,也即城乡人口社会融合问题; 如果从空间经济学来说,现在强调最多的是城市空间结构问题,即城市空间资源如何实现均衡配置,从而选择是走单中心城市化还是多中心城市化,特别是强调如何形成大中小城市群的发展格局。从这些不同维度来看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发展模式,我们可以说传统城镇化发展其实是一个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不可持续的一种模式。
具体来说,传统城市化模式其实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的城市化伴随着一个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不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但是快速城市化的背后,伴随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目前已经达到 3. 03 倍; 而且城乡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整体收入差距扩大的最大贡献者,大致在 50%左右。
二是传统城市化也是伴随中国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进城流动人口无法与户籍人口实现社会融合的过程。由此我们的城市化其实也产生了两个意义上的城市化率,即按照常住人口统计,2012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 52%,但是按照户籍人口统计,城市化率只有 35%,两个城市化率相差17% 。这个问题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表现尤为突出。
三是传统城镇化是一个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的土地城市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看出土地城市化远远高于人口城镇化; 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房地产化,另一方面却造成诸如空城或者鬼城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则是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许多稀缺的资源并没有通过城市化得到合适配置。四是传统城市化是一个产城分割而非产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突出问题就是制造业发展、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产业园区是产业园区,城镇化是城镇化,产城分离,导致城乡结构更加失衡,城市内部通勤成本居高不下。
五是传统的城市化也是一个空间资源配置失衡的过程,突出问题就是大中小城市之间的体系包括空间资源配置并没有效率,空间资源配置失衡。
第二,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和问题产生的症结是什么呢? 从本质上说,传统城市化的一个根本性的症结是要素价格的扭曲,要素市场化价格机制不合理,城市化进程中资源配置机制严重扭曲所致。换句话说,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在本质上来说,就是廉价的城市化和廉价的工业化。
一是劳动力资源受到户籍制度限制,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造成劳动力价格难以反映真实供求关系,加上城市化进程中公共服务体系不均等,造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成本低廉。
二是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获得土地价格低廉,形成激励性的土地盲目扩张,缺乏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是包括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价格也是严重扭曲,利率等未能够实现市场化,因此具有对投资补贴性质尤其是国有资本投资补贴性质的投资扩张机制,造成投资推动的高增长模式,难以形成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增长模式和城市化模式。
因此,从本质说,传统城市化问题的根本性症结,就是促成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生产要素价格严重扭曲,资源配置不合理所致。
第三,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和发展,要从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入手。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通过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以及技术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建设、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技术、管理等要素市场改革,在全面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创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轮城镇化首先是一场深刻的市场化改革过程,而不再是简单的投资扩张、大拆大建等。
主持人韩康: 权衡同志发言体现了上海学者的特点,上海学者分析问题不但深入细致,而且比较精致。我们都知道现在城镇化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能把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分析得如此细致、精致,同时又点破了城镇化发展的要素市场改革问题,非常好,这种研究的风格值得我们学习,谢谢。下面请张西立同志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