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经济学论文

制度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本科论文)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0-22 共5283字

  目   录

  
  摘要
  
  一、 相关概念
  
  二、 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三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

  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五 通过制度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制度是创新的根本。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新制度产生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真正强大才有坚实的基础。所以,邓小平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现在,世界各地为了通过制度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在创新思维,调整发展战略,独辟蹊径,宁肯在其他方面做出让步与牺牲,也要全力推进新体制、新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好的制度才会带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会有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制度创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
  
  一、 相关概念
  

  经济学上,有关创新思想的研究始于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着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如涉及到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及非技术性变化的组织创新。根据他的研究,创新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而诺斯对经济学家只是利用投资和技术创新等原因来解释经济增长提出质疑,指出国家、产权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制度创新的角度 金融频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 检索优先 专属展现 同行交流 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就制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分析,首先给出相关的概念。
  
  1. 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有三层含义:(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 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2.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着人们行为和相互联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何自力对制度创新的定义为, 人们为了获取在现存制度结构内无法实现的潜在收益, 寻求、设计并建构一种用以替代现存安排结构的新的制度安排。
  
  二、 影响制度创新的因素
  

  1. 产权机制
  
  埃斯莫格鲁等(AJR, 2001, 2002) 认为, 制度是决定经 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能够提供投资激励和机会的社会将会更加富裕, 私有产权制度可以界定为保护私有产权的一个制 度组合, 它对于激励投资和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产权 理论是诺斯制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以交易成本为核心的产权 结构是其制度分析的重点。诺斯强调了“制度- 产权结构” 对一国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 正是产权界定明确, 并由国家 强制力量保证充分实施的私有财产制度, 导致了西方近代的 技术革命的发生和西方世界的兴起。而对于这种私有财产制 度的来源问题, 诺斯认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 并且“产 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 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结果”。科斯通过对交易的法律制度的 分析, 论证了产权结构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指出如 果交易费用不为零, 则合法权利的初始规定就对经济运行效 率产生影响, 从而可以通过改变立法确定的产权结构来降低 交易费用, 提高市场效率。因此,产权有助于人们在交易时形成合理的预期,激励人们的经济活动, 而且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权机制是构成制度安排的最重要的因素。
  
  2. 动力机制
  
  制度创新本身充满了不平衡的利益冲突。有些人要在变 革过程中承受更多的损失, 而另一些人却是主要受益者; 有 些制度变革本身就是一种既得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没有人 受损就不会有人受益。制度创新的发起人和推动者, 往往是 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勇气的企业家式的人物, 他们推动制度创新的最大动因, 就是为了获取在现行制度结构内无法 内在化的外部收益。每个行为主体对新制度安排的取舍是由 该项制度安排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决定的。若收益 与成本相抵之后的净收益为正, 人们就会支持这项制度创新; 若净收益为零, 人们对这项制度创新就可能采取袖手旁观或 模棱两可的态度; 若净收益为负, 人们就会全力抵制有关的制度创新。其中以戴维斯和诺斯的经典文献《制度变迁的理论: 概念与原因》为主要代表。戴维斯和诺斯从外部收益的来源人手, 认为制度是经济主体或行动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安排, 外部收益的出现和变化“诱致人们去努力改变他们的制度安排”, 是制度创新的动因来源。
  
  3. 治理机制
  
  威廉姆森在《治理机制》(1995) 一书中, 明确提出了一 个制度环境与经济组织相互作用的三层次框架。威廉姆森认 为, 交易成本经济学主要关注经济组织内部合约关系的治理。 然而, 治理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各种备选治理模式的比较绩 效, 一方面随着制度环境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也随着经济 行动者的特性而变化。因此, 治理机制是影响创新的关键。制度创新可分为诱致性制度创新与强制性制度创新, 诱致性制度创新具有自发性、局部性、不规范性, 制度化水平不高; 强制性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 而不是个人或团体。因此,政府决策机制是机制概念在政府中的应用和引伸。政府决策机制就是指政府决策参与主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模式。构建政府决策机制, 就是通过制度安排使政府 决策参与主体之间形成合理而又稳定的关系, 通过对政府决策系统的结构、过程和方式的最优组合, 达到政府决策的最大效益, 减少决 策费用, 降低决策成本, 为政府管理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最佳路径, 以提高政府的公共决策能力。所以, 由于市场调节并不是万能的,在政府层面上, 有效的治理机制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并且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制度的创新。
  
   4. 协调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是指在社会系统变化中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组织、制度和发挥其功能的作用方式。康芒斯把经济制度作为研究对象, 并把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在他看来, 利益冲突和资源稀缺性是制度产生的原因。因此, 他认为, 制度的基本功能是利益协调, 而利益协调的基本成分便是交易。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制度供给职能, 重视政府在正式制度安排中创新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并且要重视政府自身的改革, 完善利益协 调的相关法律制度安排。
  
  三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创新
  
  犹记得2008年那场环球金融危机,危及到当时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第三世界的国家。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仍抱有良好的预期,政府通过一系列利好的制度,拉动眼见将被危机浪潮波及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刺激汽车消费,并与此同时坚持环境保护立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而放眼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这 两项刺激方案只能被列入政策的边缘范围。翻天动地的改革开放,数次经济大调,无数刺激方案,在缺乏宪政指导和私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却飞速发展,用年年第一的增长率向世界宣示着这一奇迹。
  
  与西方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来源于制度的变革和政策的推动。始于70 年代末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以经济增长和国民富裕为目标,在 “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路下大刀阔斧的改革:进行渐进式改革而不是迅速瓦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市场经济植入计划体制,在保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承认市场自由化;以双轨制为特征的边界改革使国有部门通过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去捕捉获利机会;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令其不仅支撑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而且改善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与环境, 使改革的阻力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就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途中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下,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势互补,大胆尝试,从而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以足以堪称奇迹的增长速度迅猛发展。 从单一体制到多元经济结构,从统一分配到多种生产要素共存,制度的创新拓宽了中国经济前进的道路,开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9.67% , 远高于同期世界3.3%左右的增长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35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27倍。
  
  三十多年已过,宏观调控力度不减,经济增长势头不弱,中国经济在良好的制度下大步迈进。技 术与资本需适应制度的发展,制度本身也应不断创新,引领经济前进。中国改革的成功正验证了经济发展中制度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制度创新的需要。
  
  四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消费、投资和出口常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其中,以消费最能驱动经济增长。然而,受到依靠行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影响,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按支出法计算,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9年的48.0%,相应地,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7.7%。经济增长较高地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使得我国长期陷入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贸易顺差较大的压力。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依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分别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从农业和工业部门转移的劳动力,而且还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仍滞后于工业的发展。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07年6.6%,但相应 年份,第二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7.2%。第二产业中又以工业的增长最为迅速,然而,工业的过快增长不仅限制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还造成高投入、高污染和高能耗,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
  
  三是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节能减排是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由之路。自2003年以来,党中央一直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方针。然而,由于工业特别是高耗能、电力、钢铁等的行业和高污染的电解铝、化工等行业增长过快,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只分别减少6.61%和8.95%,这将使得未来节能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我国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基本条件,但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较弱。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技术相对于资金和人才更为缺乏,使得一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无法投资,由此引致资金流向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未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五 通过制度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是注重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既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需加大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核心构成,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依据行业或生产环节对知识产权的敏感程度不同,适时地制定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另一方面,应增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水平,提高知识产权侵权的成本。此外,对于自主创新的必要环节,还应建立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划分与使用保障,创新人员的激励和管理以及自主创新产品的投融资和采购等制度。
  
  二是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正式制度的建设; 另一方面也要培育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 比如文化、意识形态、习惯等, 从而实现两者的协调, 使正式制度创新与非正式制度创新并重。三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建立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结构, 使宏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的创新主体之间形成协调与合作机制, 保障制度创新的合理速度, 并且核心制度创新与配套制度创新相结合。总之,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制度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是通过激励或压抑创新实现的,因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因而,好的制度是能持续激励创新的制度,同时,这种制度本身也应是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不断调整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 何自力. 比较制度经济学[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2] Acemoglu,Daron,S imon Johnson,Jam es A.Rob-inson. The Colon ial O 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 ent:AnEmp irical Investigation[J] .The Am erican Econom ic Review, 2001(12) :1369-1401
  [3] D. C. 诺斯. 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M ]. 上海: 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 齐晶晶,阎维洁,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新视角、新观点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32-3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