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习期间赴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桓台县、寿光市、青岛市进行了为期一周关于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企业管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内容的考察,收获颇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山东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总量大.2012年,山东省生产总值(GDP)50013.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51768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2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75.3亿元,进出口总额2455.4亿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59.4亿元,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三、第二和第三位.
(二)结构合理.2012年,山东省一产、二产、三产比例为8.6∶51.4∶40.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1%;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在参观过程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化工冶炼、原材料、制造业.比如山东汇丰石化集团、东岳集团、海尔集团、青岛啤酒等.山东省的投资总量继续排名全国前茅,而且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50%和80%,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
(三)县域经济发展强劲.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94个,其中超过30亿元、40亿元、5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达到31个、19个和10个.我们参观考察的桓台县、寿光市也是全国经济百强县,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417亿元、618亿元,财政收入分别达25.03亿元、82.8亿元.两个县都有自己的突出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桓台县的突出产业是化工、造纸、皮具、冶金机械,其中东岳集团的氟硅产材居世界首位.寿光市则以现代农业和物流商贸闻名,大棚蔬菜种植更是蜚声海内外.县域经济中又特别注重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园区经济发展.以桓台县为例,该县大力建设园区,以园区经济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县内的三大主导工业和六大特色产业集群,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5%、79.6%,上市或挂牌交易企业达到13家.
(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我们考察的东岳集团是一家创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该企业以氟硅产品和离子膜等新材料和环保节能新产品为主打产品,走技术创新和人才兴企之路,在25年内一举发展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产基地、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该企业的氯碱离子膜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市场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2012年,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217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
(五)微观经济主体活跃、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大.2012年,山东省有各类市场主体367.9万户,居全国第3位,注册资本(金)41379.1亿元,居全国第6位,平均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379.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58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1401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23家.上市公司139家,总股本876.91亿股,总市值7628亿元.企业产品中,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1个,山东名牌产品1826个,山东服务名牌445个;有世界驰名商标430件.获省长质量奖企业35家,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72个,龙头骨干企业148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19293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910家.
我们考察的寿光市建有5个国家级农业放心菜生产基地,10个外资农业示范基地和500多个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商标达116个,20多个规模大、市场竞争强的生产示范基地.数量庞大且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微观经济主体为山东经济带来无尽的活力.
(六)城乡发展协调,群众受益多.2012年,山东省城镇化率达52.4%.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72.2亿元,增长14.3%,城乡市场零售额增幅差距比上年缩小1.8个百分点.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837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4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43.居民消费指数(CPI)中,城市为102.1,农村为102.在考察行程中,我们感受城乡发展相当和谐,没有明显差异.其中,寿光市三元朱村建立了"四纵五横"的新村道路、排污管网和街心花坛,81栋连体别墅、幼儿园、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和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所有村民办理合作医疗,让人羡慕.
二、山东经济发展的原因简析
(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的强大精神动力.山东的实干和韧劲全国闻名,在精神层面不输给国内任何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强烈的进取意识,构成支撑山东经济发展的精神要素.
(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山东半岛在历史上较早形成冲积平原.平原和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68.2%.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使山东农耕技术、手工业、商业在历史上就很发达.山东环渤海弯,海岸线长,众多天然深水良港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独具的优良条件,为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山东还比邻朝鲜、韩国和日本,距俄罗斯东部海参崴也较近,发展海外贸易十分便捷.
(三)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2012年,山东的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26.5亿人次,完成货运量33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7亿吨.
(四)十分重视投资拉动.1978年至2007年,山东累计投资总额7万亿元.从2003年起至2010年,山东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和2006年起超过一万亿元.尽管2011、2012年被江苏超越,但其绝对数仍然十分庞大.另外,其投资领域也值得借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投资主要在以交通引领的基础设施领域,后期则在原材料和制造业的大规模投资,山东通过有选择的投资几个重点行业,形成了一批具备国内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如石油开采、钢铁、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电子产品及计算机、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在国内占有较大比重.
(五)十分重视管理和过程控制.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都需要精心管理和过程控制.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特别是引进国际一流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模式,对于企业减工降本、产品升级换代、市场扩张、品牌影响都十分关键.同时,政府工作效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软环境.改革开放后,山东较早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其中,青岛在2002年便在全国率先进行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对66个政府部门按设定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考核,效果明显.现在,不仅山东、全国很多省都在推行目标绩效管理.考察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青岛市政府绩效管理体系,它通过设定目标任务,明确市直66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注重过程监督,防止权力寻租,推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处理,为经济主体和广大市民提供高效、快捷、确准的服务,其行政效率备受称赞.
三、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启示
通过考察、比较和思考,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有如下启示:
(一)坚定不移走工业强省之路.依目前态势判断,山东已经完成工业化过程,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相对贵州而言,贵州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部分地区进入中期阶段.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没有工业经济的充分发展,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贵州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又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方面.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唯一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贵州必须走工业强省之路.
(二)加大投资力度.贵州经济史告诉我们,贵州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投资、开发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贵州发展的投资项目和机遇,大力改善铁路、公路、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改善发展条件,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发展活力.实施产业扶贫,推进生态移民,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加大项目库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围绕贵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进行投资,提高投资产出效率.
(三)大力发展壮大县(市)级区域经济.贵州的区域经济十分畸形,空间布局不合理,体现在省会城市经济一级独大,县(市)经济普遍弱小,产业竞争力不强,品牌和规模效应不凸显.因此必须壮大县(市)级区域经济实力,形成多极平衡发展态势.要按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克服"小、散、乱"和同质恶性竞争.其次,要加大市场主体培育,特别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成长潜力的因素.再则,园区经济和城市综合体是县域经济成长引擎,要通过这两极来助推.
(四)加大对外开放,实现省际间经济发展互动和互补.开放度不深、面不宽是贵州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局之一,因此,要进一步对外开放,通过开放实现企业重组嫁接、技术互换转让、人才合理流动;通过开放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升级换代、要素资源共享;通过开放把握大市场,获得产业大发展的空间.
(五)以人力资本提升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要加大教育和培训投入,尽快培养"本土"人才,引进和借用省外、国外高层次人才;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市场化机制,提高市场转化率,特别是围绕我们的资源禀赋,盯住优势特色产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科技贡献率.如山东有氟硅产业,贵州可以搞莹石产业.
(六)加强政府绩效管理.要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和效能监察工作,下大力整治"慵、懒、散、卡"等不正之风;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着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加快要素市场改革,提高土地、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效率;规范市场竞争,减少行政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