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法语论文

汉/法双语字典的诞生与发展分析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作者:沈斐斐
发布于:2021-10-29 共1236字

  摘    要: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推动了汉/法双语字典的编撰。早期汉/法双语字典主要用于传教士学习汉语之用以方便与国人交流。随着法国汉学的创立和发展壮大,学习汉语的外国群体日益壮大,字典内容也因使用群体及编撰对象的扩大而发生了改变。

  关键词 :    汉法双语字典,法语教学,汉语教学,传教士

  汉/法双语字典作为两国知识传输的桥梁,从诞生至今已有4个世纪之久。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中国传教期间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世将利玛窦汉字注音的拉丁字母整理成文,编写成《西字奇迹》一书。法国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在利玛窦拉丁字注音基础上,于1626年在杭州整理出版《西儒耳目资》一书。利玛窦的《西字奇迹》和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双语字典,但两位传教士利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使汉语和法语第一次被放在同一个语言体系下进行研究,大大解决了欧洲人士学习汉语的一大难题:汉字拼读问题。正是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汉字罗马化尝试,为今后汉/法双语字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字典的诞生和发展两方面来介绍20世纪初前出版的汉/法双语字典。

  一、汉/法双语字典的诞生

  1581年,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跟随葡萄牙商队进入广东肇庆。至此,中国内地大门向西方传教士打开了一扇窗。耶稣会教士进入中国内地,在明朝政府允许下,开始在中国定居、传教。如何在中国快速而广泛传播天主教是当时传教士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他们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交流向中国人传输上帝的旨意。传教士学习汉语的热情被激发。为方便学习,相关的学习工具应运而生:语法书、双语字典。《西字奇迹》和《西儒耳目资》为汉/法双语字典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17世纪出版了第一部用《dictionnaire(字典、词典)》一词命名的词汇着作:法语版基歇尔(Kircher Athanasius)的《中国图说La Chine illustrée》(1670)。法版书末加入了《汉法词典Dictionnaire chinois & fran?ais》。字典共44页,收入词目约3000个。词目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词目仅有汉字罗马字注音,整部字典未标注汉字。白晋(Joachim Bouvet)作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派遣到中国的使者也曾编写过一本《中法小字汇Petit vocabulaire chinois-fran?ais》。

  17世纪罗明坚、利玛窦、金尼阁的汉字罗马化为汉/法双语字典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双语字典编撰开始萌芽。除编写汉语语法书与双语字典,传教士还将中国文化向法国和欧洲社会推广。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和流利的汉语极大方便了耶稣会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工作。越来越多的法国传教士被派往中国。进入18世纪,汉法、法汉双语字典的编撰工作渐显规模:9部汉法、法汉双语字典出版。

  《Vocabulaire chinois-fran?ais des mots et des locutions les plus usuels》作为18世纪第一部汉法双语词汇表,出版于1745年,作者为法国学者德金(Chrétien-Louis-Joseph de Guignes)。1752年,法国耶稣会教士汤执中(Pierre Nicolas Le Chéron d'Incarville)出版了18世纪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法汉双语字典(手稿):《Dictionnaire fran?ais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沈斐斐.汉/法双语字典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3):105-1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