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期的园林艺术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园林艺术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连接作用,而当时的皇家宫廷园林达到了造园的最高水准。
一、宋代社会文化状况及宫廷园林的发展历程
1.宋代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状况。宋代处于多民族政权对峙的时期,虽然边关有战乱,但其统治下的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得到极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当时,宋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明显提高,手工业作坊超过以前规模,商业较为发达,出现了一些着名的大都会。经济的繁荣更助长宫廷生活的奢华,游玩赏乐的社会风气促成帝王及士民开始广建园林,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在社会生活方面,人们的生活、居室、饮食等都得到极大的改善,在服饰、居室等方面还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饮茶品茗成为宋人休闲及娱乐的重要内容,茶馆还成为商人交往的场所,一些宫廷园林还向普通民众开放,更增添了东京城的喜庆气氛。
宋代的王公贵族及士大夫也喜欢在自己的宅邸之中穿池栽树,营造属于自己的园林生活。宋代的文化也像其宗法及政治制度一样不断自我发展与完善,尤其重视细节工作。宗教在宋代得到飞速发展,当时的宋徽宗尤其推崇道教,大型宫廷园林的建设与道教的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宋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当时的大量文人频繁创作山水诗文,他们陶醉于山水风光,借景抒情,并突出表现在山水绿化之中,最终形成有着文人构思的山水园林艺术。
2.宋代宫廷园林的发展过程。宋代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都为宫廷园林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当时东京城的园林星罗棋布于城市内,使得东京城成为当时园林绿化非常发达的花园城市,史料中记载东京园林约九十余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为园圃,百里之内,并无荒地。”宋代园林随着人们游赏兴致的提高,其建造工艺也逐渐提升,宫廷中的园林在建造规模、工艺上都算是最高水平。宋东京城的宫廷园林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园,只包括行宫及大内御园,其中的宜春苑、琼林苑、菁华苑等都属于行宫御园,后苑、延福宫等属于大内御园。当时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并夺取后周政权后,东京城的园林并没有遭受破坏,所以宋代的宫廷园林大都沿袭前代,有着悠久的造园历史。在宫廷园林中,东京四园最为着名,宜春苑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增建而成。这些园林在宋代宫廷园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体现宋代宫廷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宋代宫廷园林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其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不但继承了前代的园林特征,而且还有着自身的探索,其中的后苑作为宋代长久存在的宫廷园林,见证了宫廷园林的发展历程。延福宫则是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它在以往宫廷园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终成为宫廷园林艺术的代表。总之,宋代宫廷园林有着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散乱、缺乏规划到后来的统一、布局严谨,有其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历程。
二、宋代宫廷园林的概况及艺术分析
1.宋代宫廷园林诗画典范。宋徽宗可谓是宋代帝王中广建宫廷园林的代表,他热爱诗文书画,他对山水画的热情激发了其造园的兴趣,其中他亲自参与修建了“艮岳”,这一人工宫廷园林。艮岳是宋代着名的宫廷园林,创建于宣和二年,初名为万岁山,其造园工艺远高于前代所建造的园林,有着百余种不同的建筑形式。艮岳园有着百余处景点,每个景点都非常丰富,有着浓郁的文人山水情怀。它的建筑都是出于游园目的,没有朝会的功能。艮岳园林艺术的精湛主要体现在其山水重叠、建筑及植物等方面。从叠山方面看,艮岳东北有万岁山,并有着一山三峰的景象,主峰位于中间,其下有山涧流水,万松岭位于主峰下方,有着绵延的山脉,山系延绵不断。同时,艮岳园还有一套完整的水系,西南部有个完整的水池,里面池水分流成两条小溪与山系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山水地貌体系。同时,艮岳的植物配景也丰富多彩,其采用灌木、乔木、水生植物等,还有鸟兽的放养,几乎成为一个天然的植物园。艮岳的建筑有四十多处,其中有华丽的宫廷风格及乡土风格的茅舍村屋。这些建筑风格迥异,山坡上还有许多亭宇,有着观景的作用。宋代的宫廷园林虽然没有唐代规模宏大,其选址紧紧依托开封,主要分布于城外及宫廷附近,其中很多的宫廷园林依托东京的泗河供水,园中大范围种植花木,非常自然,同时在规划上也非常细致,深受帝王的喜爱。
2.行宫御园的园林艺术风格。宋代东京的行宫御园数量并不算多,主要有宜春苑、琼林苑、芳林苑等,这些园林有些是直接由私家园林转化而来,其规模较大,同时这些园林有着不同的归属时期;另外,还有一些是由帝王建造或者归皇家所有的园林,如同乐园等,其规模相对大些。宜春苑原为秦王赵挺花园,最初建立于津门外,后来因卞和水患迁至朝阳门,为帝王宴请之所“,曲江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故名之。”
宜春苑有亭台、花木繁盛,园中有满足“习射”用的建筑,杨侃《皇畿赋》认为宜春苑与其他园林相比亭台最为突出。后苑在宋代不断增建,最终建成为一个花木茂盛、池沼众多的宫廷园林。这里有着明显的宗教建筑,其用地面积不大,而在狭小地段中有着众多的建筑。后苑的园林艺术在四园苑的基础上又有所增加,在满足日常游览的目的之外,又有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它的景物层次非常丰富,水景繁多,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在太清楼东部还有“宴饮观稼区”,成为宫廷关心百姓的一种象征,出现了满足宗教功能的建筑,这便开创了后世宫廷园林宗教建筑的先河。宋代宫廷园林都非常重视皇宫内苑的建造,后苑的不断完善对宋徽宗时期的延福宫及艮岳等园林艺术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3.高超的造园工艺。宋朝时期的科技已较为发达,建筑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当时的大内御苑建造技术非常高超,其布局得当,有着众多的山体、水体形式,艮岳中不但有叠石为洞,而且在洞中还有大小各异的亭台。延福宫“架山石以升山,疏泉为湖,河堤中作梁以通湖。在山顶开池以成瀑布。”这些造园手法有着多种科技含量,使得宋代宫廷园林更加有色、浑然天成。宋代宫廷园林建筑大都由专人设计,选拔全国建筑人才进行方案征集。例如,宋真宗时为建五岳,曾召集天下名师进行设计比赛,当时宫廷图画院的画师不但进行日常的宫廷用画创作,而且还参与宫廷园林的设计与绘画工作,如大型的道教建筑群便是由图画院的画师刘文通设计的。刘文通在真宗时入图画院,擅长画楼台,其长期从事宫廷园林设计,有着丰富的园林设计经验。当时的宋徽宗也是位优秀的园林师,他精通绘画,并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宫廷园林设计中。他在位期间,宫廷园林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宋徽宗主持的艮岳园林成为了宋代宫廷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宋徽宗有着新颖的造园思想,如在街道两侧种植莲花,引入众多体现宗教文化的建筑场所,有着“写意化”建园风格。宋代宫廷园林与唐代相比更加注重精细化,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创设出优美、舒适的环境。钓鱼赏花成为宋代宫廷园林的重要内容,许多宫廷园林都建有金鱼池,是一种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的园林小品。
4.宋代宫廷园林功能的多样化及生活化。自古以来,宫廷园林有着政治及生活两个方面的功能,宋代的宫廷园林更趋向于自我精神的满足,更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世俗化生活中寻求诗情画意。
宋代宫廷园林有着“壶中天地”的布局,其功能逐渐由以前的农庄型向生活型园林转变。园林中的人工元素较多,带有浓厚的农庄型韵味。例如,宋代宫廷园林除了具有宴饮、接待外宾的功能外,还有兼具运动、文化功能,当时的琼林苑中有横街“牙道”,乃为“人击之所”。这些园林的出现体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方面,宋代的蹴鞠运动、古玩鉴赏等也多在园林中举办。宋代末期还有清心殿、炼丹亭等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园林建筑,这与当时的宗教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另外,帝王对山岳的崇拜,很多朝代都会举行封禅仪式,北宋便将这种仪式设在宫廷园林之中,除了宜春苑外,其他园林都有“封禅五岳”的相关记载。
三、宋代宫廷园林的探索与创新
宫廷园林从秦汉到宋代,其规模发展较小,宋代的园林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完备的景观体系,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学艺术成为园林艺术的重要内容。宋代的宫廷园林建造不多,风格自然朴素,园林的物质空间主要划分为宫廷区及园林区。宋代的宫廷园林作为政治生活的内容,其景观一般要符合当时的治世思想,作为园居生活还应满足主人的情趣及各种游园需求。南宋时期,人们开始将特制的山石欣赏与花木欣赏联系起来。例如,宋高宗赵构的德寿宫“古梅之旁有奇石一块,梅石相互辉映。”宋代的宫廷园林继承了前*写意山水园林的风格,并超越了对自然直接描摹阶段,注重自然美的提炼,并将其运用到园林创建之中。宋代有着浓厚的赏石文化,这也促进了宫廷园林特制石的欣赏,当时的宫廷园林有着丰富的水体形式,几乎涵盖了自然界所有的水体,水体的处理更注重与山石的结合,并出现一些独特的平面设计,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宋代后期的宫廷园林在宴饮、骑射等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延伸出修身养性的场所,这样园林与诗画结合得更加紧密。宋代宫廷园林有着系统的规划设计,初步构建了后世园林的空间格局,其“写意化”的园林风格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园林中的水体及曲尺形走廊的大量应用,说明宋代宫廷园林正向天然形态及多变形式阶段转变,其更注重山、水、植物的协调。受当时士大夫文化及“扬文抑武”社会背景的影响,宋代宫廷园林中出现了大量宗教建筑,园林中的花木布局也带有明显的绘画特色,其景观及功能更加多样化及生活化,这在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有着重大的进步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杜丹妮.宋代园林诗画情趣特色探析[J].学术探讨,2009(4).
[2]刘永涛.传统文化中的宋代园林[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5(3).
[3]田志谦.宋*写意山水园林与山水美学刍议[J].重庆社会科学,2009(1).
[4]倪峰.宋代园林艺术探微[J].园林艺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