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艺术设计论文

简谈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文化产业 作者:江昱星
发布于:2023-01-14 共5067字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着多元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在当今社会的艺术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在艺术创作中,人们试图把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化融合进艺术设计思想及创作表现形式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可以使设计产生更加深入人心的效果,让设计更有灵魂和内涵。首先,简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其次,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简要摘取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探讨以及阐述;最后做出观点总结。

  相互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现代艺术设计应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到《诗经》《楚辞》,再到各种宗教哲学、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现如今,设计师、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让受众从其创作中感受到美、感受到文化的意向。

  艺术设计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思想文化结合的产物,而物质文明和精神力量的总和就是文化。现在很多艺术家或设计师在创新内容时,总是想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制约来达到新的境界,认为这样会与众不同,代表着新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模式,然而最终却还是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因为其是根基。艺术设计应该将最传统、最本质的东西通过各不相同的艺术设计模式发扬光大,这就是所谓的设计不能忘本,不能违背本源。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或设计师,一定要具备足够的文化底蕴和设计审美内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代艺术设计者只有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创作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当丰富,其涵盖的范畴也非常广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现在仍然浇灌并被运用于众多的现代艺术设计当中。设计是一种艺术活动,而艺术是设计的手段,艺术可以让设计更加饱满、立体。在现今商业化的社会中,设计师更多的是要满足大众提出的固定条件和要求,艺术只是更好地实现设计的一种手段,他们往往不能要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艺术创作,而必须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设计者最纯粹的目的就是创造美。

  案例分析

  水墨元素和数字媒体设计

  水墨元素源自中国古老的水墨画,具有独特的学术审美和意义。水墨画作品具有凝练简洁、行云流水般的灵动格调;水墨元素注重平衡与统一,崇尚简洁,既表现了传统艺术的精神凝练与美学升华,又展现出一种虚实交互相生的艺术美感,从而呈现出独特的雅致意境和气韵。

  现如今,互联网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成为美术与设计学科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水墨技法中的“虚实相生”通过现代数字媒体设计可以得以很好的体现。传统水墨元素的不确定性通过对数字化软件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控制。

  其中,2018年8月11日,由北京炎黄艺术馆主持、中国香港艺术网络协办的“虚异”京港澳水墨新媒体艺术展在炎黄艺术馆举行。展览会请来了我国内地、香港及澳门18位艺术家的另类水墨艺术作品,探索我国传统文化水墨艺术创作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这也是内地首个专注新媒体水墨艺术创作的展览会。有的艺术家从传统出发,把传统水墨画转化到新媒体载体上,如汤柏华借鉴敦煌壁画的形式,以万余块石膏板绘制成的《夏虫国》水墨动画,描绘出了“夏虫不可语冰”的现实世界;刘清华描绘了一千张水墨飞蛾,通过创作记录下了飞蛾短暂的一生,参透了生死哲理;麦盛丰的水墨画作品《行行重行》描写了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刚取缔的通菜街行人专用区的场景,记载着当时香港人民生活的共同追忆。另外,艺术家管伟邦的新作《身份:君子与社交网络》也结合了传统水墨和新媒介,用绢本墨竹寓意古代君子,而背后的视频则是社交媒体的图像。拼凑出了古今比较的角色认知。在展览中,亦有许多作品用水墨新媒体诉说着今人今事。也有画家从文人诗意入手,试图从各种视角去融合水墨和科技,表现当代意象。无论是通过新型媒介形式重塑古意还是模拟传统形式表达当代观点,都体现了艺术家叙事的多样性和应用媒介的特殊视角。其将水墨与新媒介相结合具有古今东西结合的特点,可以预见,其在当代艺术研究领域中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将水墨画中蕴含的东方美学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既要重视对传统水墨元素文化底蕴的展现,发掘出更多文化品牌价值,也应积极融合现代数字媒体,使传统水墨元素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二者均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纹样和字体设计

  中国汉字沿用了数千年,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欣赏者的视觉角度出发,汉字都来源于自然图像纹样,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有鲜明的图像纹理之美。

  在中国,图形与文字的结合最早可追溯至原始的文字形式,古代的汉字以象形文字为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并利用曲线的笔画形式将被表现对象的形状表现与勾勒出来。中国的古代图像显示了独特的民族性,在图像的表现方面也和现代图像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但又有很多差异。首先,方式上的参考与选择。汉字纹样在造型艺术形式上既传承了华夏文明,又在形式上比较讲究圆满完整性和美观,在结构上也更加讲求与其内在的相互对应、穿插和运用联系,并强调了整体画面的相对性或平衡性,如中国古老的太极阴阳图案。同时,汉字又在建筑中被设计应用在了长方形建筑中,每个汉字都要达到视觉的平衡,以适应平面垂直方向的布局。不过,在造型艺术上,其对汉字纹样和文字图案的要求也存在一致性。在汉字造型上,不仅可以从形态上参考传统形状,也可以从笔画上参考传统纹样的形状。例如,可以将中国古代的“回”纹图形当作一个笔画的起始或结束,使得它既富有古老含义,又富有现代特征。其次,精神上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纹样是一个亮丽的“贝壳”,它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持续发展着。中华儿女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许多传统纹样里均有反映,这些纹样大多以祥瑞意象出现。在美术字体创作中,人们通常也会采用含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并将其融合在美术文字创作之中,比如“龙”字形的设计便容易让人们想起用龙纹来进行汉字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文字随处可见,文字对传递讯息而言十分重要。一直以来,从事文字领域工作的设计者把文字的研发重点放在了对文字结构、笔画、部首等的编排运用上。而我国的传统设计数量多,内容丰富多彩,就现代产品设计领域而言,中国历史符号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至关重要,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特质风貌与精神,但很少有中国图案纹样运用于字体设计。文字经历了早期的印行体到艺术字,再到现在的创意文字。一般来讲,字体创作的主体材料多是古代碑帖、传统字帖、名家书法,从中直接描摹拓取。近年来,一批艺术家开始重视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汉仪词库和方正词库中的剪纸字体,即将中国剪纸图案表现形式和文字相融合而形成的。这种变化也表明传统的图案对于字体造型以及整体平面设计来说是一种可以参考与利用的重要来源。汉字来源于图画,所以汉字的结构具有与其他图画样式贯通统一的布局和结构形式。汉字独特的图像性、可融合性是其最大的优势。汉字本身可以说就是直接的、具象的图画。

  以下是对设计师张昊的调研学习和材料引用。张昊是汉仪字库签约字体设计师,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秘书长。他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常常从文字的本源入手,查询文字的甲骨、篆、隶等写法,研究文字的音、形、意。张昊不仅做字库字体如此,做品牌字形更是这样。他习惯于在设计之前先探源,从中挖掘汉字的本意,并认为这恰恰是西文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为鲜花销售品牌“花间醉”进行字体设计时,他参考了篆书和金文的写法,在保留识别性的同时,对“醉”字做减法,用酒瓶的形象呼应造字原理,以体现花间迷醉的感觉;在为原创作品网络展示平台“原创秀”进行字体设计时,他参考核心字“原”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和含义,据此演绎出电源符号和泉水源头作为核心创意点,体现原创动力的源源不断。从张昊的各种字体设计中可以看到视觉形态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在设计实践中共同发挥的作用。因此,艺术设计不仅需要突破陈规,大胆创新,更要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中国传统剪纸和服装设计

  中国传统剪纸历史悠久,传播范围广泛,对现代中国服装艺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把传统剪纸工艺纳入现代中国服装艺术中,能够给服装设计带来全新的思想源泉,通过继承与发展,为其创造崭新的平台。

  在中国,剪纸是人民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情感表现。因此,人们常采用符号式转换,以剪纸为表现载体,去展现喜悦、快乐的心理状态。例如,把“喜”的心理转换为“喜鹊”这一事物;又如,在我国传统剪纸中经常出现的莲花和鱼,莲是连的谐音,鱼是余的谐音,其实就是把“连年有余”的愿望,转换为“莲花”和“鲤鱼”这两个形象符号。由此可见,我国剪纸艺术运用了符号的象征性,由此衍生出很多沿用至今的符号设计图案。

  中国传统剪纸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主要通过是镂空工艺,从视觉上塑造出透空的美感。剪纸技术与服装设计艺术的结合,把原本彩纸这一介质变为衣服。通过刻板和柔软的组合,将娴熟的剪纸技巧和富有审美的服装设计结合,使剪纸的艺术美在服装设计中得到了发展,也为服装设计艺术增添了特殊的美学意义。中国古代有“世间事物,非阴即阳。”的朴素哲学思想,体现在中国传统剪纸中,表现为既讲究阴阳对比手法,也注重构图的均衡稳定。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应用在服装设计中,实现了由二维向三维的过渡。在三维空间的人体中,设计师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来呈现作品,大大增加了服饰的立体美。把中国传统剪纸美学理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并把传统剪纸的艺术原理转化在衣服这一媒介中,可以实现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由纸张艺术转变为织物和服饰的艺术。

  笔者通过对《滕凤谦剪纸与装饰艺术研究》的研究和学习,对剪纸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滕凤谦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领域理论开拓与艺术实践并进的专家,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专家,当代剪纸艺术家。他在1945年发明了板蜡染工艺。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他着重研究民间传统剪纸艺术,并致力于现代剪纸的创作实践与探索。滕凤谦对剪纸文字的概括简练,方圆有度,刚柔并济。滕凤谦老师既是对中国剪纸的发展历史有着重要开拓精神和转折性作用的研究者与画家,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创新式剪纸美术的重要开拓者,也是开创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探索之先河的重要先驱。书中还提到了他对古代物候历法与民间剪纸传统主题纹样的研究。例如将鸟拟化为太阳,鸟禽图腾、鸟禽的生命象征及其物候之间的关系。滕凤谦的这些研究和贡献让笔者意识到了民间活态文化的价值,“艺术的真谛在民间”。将传统文化与自然法则和生物形象相结合,设计出美妙的图案和纹样。

  总结感悟

  身为中国人,既然做设计,就应该做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曾有人效仿西方先进的艺术家,但往往学不到精髓,还弄丢了自身最为本质的特色。而成功的设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进一步拓展,以及对其他地域文化有意识地借鉴而后加以运用。总之,本土化、广泛的民族化、对异域文化的反省,这三点非常重要。

  张道一先生曾说:“中国传统民艺的四个特点——俗、野、粗、简。”俗是最能表达大众心音,野是对情感的最自然表达,粗是抛开了矫揉造作的虚饰,简是最直接的凝练。在欧洲的学习和经历让笔者更加意识到了中国本色。当长期独自处在一个空间范围中时,人确实很容易忽略掉本质、本色、根性的所在。可以这样理解,这些东西和感知都是在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走出家门才能体会到家的意义,走出家乡才可以体会到家乡的情义,走出中国可以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祖国的力量和文化,走出亚洲才可以意识到东方的特质,而终有一日去外太空时,也一定会意识到地球的意义和生命的可贵与渺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要真正理解,就要先脱离出来,才能别有一番感悟;然后再回去,带着新的体会,用合适的方法有意识、有目标地钻研下去,这也是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

  准确清晰的自我认识是一切的基础和原始。如果因外在掩盖了本质,忽略了现状,那就是失掉了根基。倘若没有坚固的、无法磨灭和转移的根,那么所吸收的外部文化将无处可去,甚至会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寻胜兰.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2]杨智.古风新韵:中国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

  [3]赵玉亮.滕凤谦剪纸与装饰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

  [4]赵毅平.字之源,创之趣一- 张昊的字体设计探索[J]装饰,2018(04):68-73.

作者单位:伦敦创意艺术大学
原文出处:江昱星.简谈艺术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J].文化产业,2022,No.253(36):70-7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