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放射医学论文

急性脑缺血诊断中CT灌注成像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18 共2396字

  1991年Miles等首先提出CT灌注成像的概念[2];国内2004年对脑缺血CT灌注研究报道,现在技术趋向成熟;但临床运用相对还是较少[3].本研究对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放射科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4],均为24h以内发病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将头颅CT平扫发现有脑出血、颅内感染、严重心肝肾病变等的患者排除在外[5].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在38~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0±12.0)岁。

  1.2 方法 GE Lightspeed 128层螺旋CT 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10mm、10mm.CT灌注成像是经肘静脉团注50ml碘海醇(300mgI/ml),速率为2.5ml/s,开始注药的同时将底节层面选取出来,进行单层连续动态扫描,扫描速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层/s和46s,扫描条件中层厚、管电压、管电流分别为10mm、120kV、100mA.最后进行常规轴位CT增强扫描。在队CT灌注成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首先将感兴趣区(ROI)从病变侧及对侧相应部位选取出来,对各ROI的动态时间-密度曲线进行比较,然后将平扫密度在0-100HU之间的组织选取出来,将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计算出来,计算时严格依据每一个像素的动态时间-密度曲线;评价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运用GE Perfusion 3软件包中的协议将脑血容积(CBV)、峰值时间(TTP)、峰值增强(PE)、脑血流量(CBF)等计算出来[6].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计80组280层灌注参数图像,分析过程中将每组的同一层面选取出来,这些层面在8层中具有较大异常灌注范围,人工手动将异常灌注区选取出来并将其面积数值详细记录下来。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研究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过程中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用秩和检验,用Pearson直线先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CT灌注成像各个参数定性分析 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72例患者CTPI异常,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90.00%(72/80);CTPI的CBF、CBV、MTT、TTP、PE异常率均显着高于单层CPCI(P<0.05)。具体见表1.

  2.2 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相关性 CBF、CBV、MTT呈线性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图1-4.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具有较高的致死及致残率,患者的预后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常规CT扫描能够对脑缺血性脑梗死及出血进行有效的鉴别,但是在缺血性梗死早期其具有较为轻微的异常改变或没有异常改变。CT脑灌注成像检查操作简单,能够将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效显示出来,在脑缺血的早期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中枢神经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也最为成熟,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7].脑血流量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这一过程经历着一系列动态变化,脑局部血流在脑灌注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发生代偿性改变,从而使机体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普通CT图像要想将早期脑梗死显示出来是极为困难的,一般CT增强扫描也很难发现有阳性,CT灌注成像能够将病灶的部位及缺血范围大小早期明确下来,在早期诊断和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脑组织损伤程度及组织血流灌注状况进行分析了解的途径是通过CBF、CBV、MTT和TP等参数,能够将病灶的部位及缺血范围大小早期明确下来。通常情况下最为显着地改变包括超早期脑梗死CBF、MTT、TP、CBV、CBF分别轻到中度下降、延长、延长、无特异性改变、减少[8-10].

  脑动脉梗阻后血流灌注改变早于组织学改变;灌注成像观察血流灌注状态可早期发现缺血灶,判断脑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程度。CT灌注成像是观察病变微血管变化的功能性成像64排脑容积 CTP属于一种功能性影像,能够将更全面而详细的血流动力学提供给急性缺血患者,将低灌注区及其范围、位置明确下来,对半暗带区域进行有效推测。将其与重建颅内Willis环结合起来能够对相应供血动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将有效的依据提供给临床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工作,因此在临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1].GE的128层螺旋CT具有较宽的探测器,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较快,密度分辨力较高,且操作简单。CT灌注成像时间短,无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经济实用,干扰因素少,且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高。密度曲线TDC参数-计算灌注参数,经工作站获得假彩编码图[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68例患者CTPI异常,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97.14%(68/70);CTPI的CBF、CBV、MTT、TTP、PE异常率均显着高于单层CPCI(P<0.05);CBF、CBV、MTT呈线性正相关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能够早期发现缺血灶,反映CBF下降程度。CBF下降是影像脑损伤的重要因素,灌注成像同PET、SPECT、PWI、氙CT相比,评价 CBF具有省时、经济、准确的优势。5、提供更多脑血流灌注的信息,评价缺血脑组织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可判断脑缺血组织能否恢复。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提早恢复自理能力。

  总之,CTPI在诊断急性脑缺血中的运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述山。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5):475-476.
  [2]赵惠荣,元小冬,郭晶。等。CT灌注成像指导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147-149.
  [3]魏有东,吕发金,李琦。等。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0):2242-2245.
  [4]苏凯燕,刘增韬。急性脑梗死的CT灌注成像[J].中国社区医师,2014,(01):78-7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