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放射医学论文

螺旋CT联合高场强MRI诊断中央型肺癌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527字
摘要

  我院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在基于螺旋CT基础上联合了高场强MRI进行补充诊断,收到了很好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自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的93份病历,本组病例均为经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央型肺癌,并且留有较完整的CT和MRI影像资料。男性64例,女性29例,年龄37~84岁,平均(71.4±8.2)岁。共93个病灶。病理分类:小细胞癌22例,鳞状细胞癌52例,大细胞癌13例,腺癌6例。

  1.2检查方法

  整理所有病例的CT和MRI资料;CT设备为通 用 公 司 的LightSpeedVCT64排 螺 旋CT,扫 描 条 件:120kV,210~250mA,矩阵512×512,扫描场为35cm,螺距1.0~2.0,肺 尖 区 和 肺 底 区 层 厚8.0mm,肺 门 区2.0~5.0mm.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

  1.5/kg,流速3.0ml/s,注入造影剂后45~60s病灶扫描,扫描参数:层厚3mm,螺 距1.0~2.0.MRI检 查 设 备 为 通 用 公 司 的SignaTwinSpeed1.5T双梯度磁共振仪,SE序列T1WI,TK/TE=400/10ms,T2WI,TK/TE=3600/87ms,层厚7mm,层间距2mm,行横轴、矢、冠状位扫描。

  2结果

  2.1 CT扫描影像及其增强扫描表现肺门位置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直径0.8~7.5cm,平均(3.1±0.3)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纵隔淋巴结增强扫描有增大。者54例(增大标准为最大横径≥10mm),提示淋巴。结转移;受累支气管远端。肺组织显示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表现;管外型肿块包裹支气管生长,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肿块边界不清;43例早期受累支气管远端肺组织现肺气肿表现;65例肿瘤和纵隔、肺门血管间脂肪影消失,其中39例血管被包裹2/3管周长;有胸膜炎表现69例,其中包括胸膜增厚50例,胸腔积液19例;67例强化幅度超过20HU.

  2.2 MRI扫描影像表现支气管受累明显狭窄,呈细管状或闭塞;肿瘤T1WI呈均匀的中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见斑点、星状或网状改变,周围正常肺组织(包括肺组织、肺血。管和支气管)显示无信号;T1WI信号较肌肉信号稍高;有43例T1和T2延长,提示肿瘤内有坏死;肿瘤的T1、T2信号强度与肺内阻塞性肺炎、肺不张信号强度不同;肿瘤与纵膈内的血管和脂肪信号强度不等,T2WI信号稍低于脂肪信号,纵膈大血管因流空效应无信号;纵膈淋巴结增大者63例(增大标准为最大横径≥10mm);80例患者肿瘤与纵膈及肺门大血管间正常脂肪信号T1和T2均延长,提示肿瘤侵犯血管,其中52例血管被包裹2/3管周长。

  2.3临床分期隐匿性癌6例,Ⅰa期9例,Ⅱb期17例,Ⅲa期20例,Ⅲb期24例,Ⅳ期17例。

  2.4诊断的准确率统计CT正确诊断76例,误诊7例,漏诊10例,正确率81.72%;CT结合MRI正确诊断88例,误诊1例,漏诊4例,准确率为94.62%.7例CT误诊的病例有6例隐匿性癌,1例为Ia期肺癌;CT联合MRI诊断误诊只有1例隐匿性癌。

  3讨论

  中央型肺癌发生于支气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管内型癌瘤自支气管黏膜表面向管腔内生长,形成息肉或菜花样肿块,引起支气管阻塞;管壁型癌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侵犯管壁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管外型癌瘤穿透支气管壁向腔外生长并侵入周围肺组织或(和)肺门淋巴结[1];癌瘤浸润蔓延范围不断扩大过程中,可使远端肺组织产生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支气管扩张等一系列间接征象。随着多排螺旋CT及高场强MRI临床应用的普及,使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尤其是早期中央型肺癌。本组93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央型肺癌的CT和MRI图像,67例显示肺门软组织肿块,病灶的强化幅度超过20 HU,支气管腔内或壁外肿块,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或“杯口状”截断,支气管远端“三阻”征象[1].CT误诊7例中,老年患者既往慢性支气管炎史5例,肺组织一侧磨玻璃影密度增高,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慢性感染;2例右上叶絮状阴影,考虑渗出性病变,未定性。随后经支气管镜活检证实。这7例误诊为1例Ⅰa期肺癌和6例隐匿性癌。

  漏诊10例均为轻度肺气肿改变。对于CT影像表现不具特征性、早期黏膜下病灶、病变小且靠近血管和脂肪等组织密集的纵膈处的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联合高场MRI辅助诊断发现,高场MRI图像能清晰显示支气管黏膜增厚的支气管受累的迹象,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且在血管和脂肪组织丰富处,还可以确定病变分布情况。

  在CT检查漏诊和误诊的17例患者中,通过MRI和CT观察比较,在靠近血管和脂肪多的纵膈处,发现有5例,CT显示局部渗出,考虑支气管黏液;而后MRI图像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T1WI呈中等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进而怀疑中央型肺癌。另有1例MRI矢状位,冠状位检查显示支气管管腔狭窄、闭塞,腔内无明显软组织异常信号,且双上肺有纤维病灶,因此误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

  10例患者漏诊因仅见局部轻度肺气肿,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肺癌。CT结合MRI正确诊断88例,准确率为94.62%,与CT的诊断相比增加近13%.

  MRI不但能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信号,显示支气管狭窄的迹象,也显示了对邻近支气管、血管的侵袭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早期征象,有助于临床上肺癌的分期;本组病例MRI显示血管的肿瘤浸袭52例,血管被包埋达2/3管周长,显着高于CT显示39例,对临床手术路径选择有重要意义。

  MRI能直接横、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做出MPR或VA成像[2],而不会产生伪影的影响。此外,MRI的血管和脂肪的信号灵敏度和组织分辨率优于CT[3],因此对黏膜下型及近纵隔的中央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根据此次研究,多层螺旋CT诊断中央型肺癌是最常用的,但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误诊和漏诊现象。支气管黏膜下病变,必须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分辨率(HRCT)薄层靶扫描技术,1.0mm的冠状位和斜位显示支气管重建,调整窗口位置,和阅读时进行10倍以上放大[4],发现支气管黏膜下病变的厚度和长度比大于1的病灶,如果有异常血管增强的迹象,高场MRI扫描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健,李妍瑜,姚茹国。孤立结节的CT病理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27(6):377.

  [2] 黄佐良,何春望,周继华,等。血管集束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3(1):48.

  [3] 沈钧康,王中元,陆之安,等。肺癌钙化的CT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1(4):180-181.

  [4] 肖湘生,董伟华。肺癌肿块分叶状形态的病理基础-病理与影像学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7(1):16-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