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其渗透在一些学科教学中,旨在让学生懂得正确理解生命,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感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内涵,并使其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与发展,是当前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尤其是生物学科本身蕴含着许多关于生物个体的知识,而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将生命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上,可充分突显生命教育主题。因此,教师需探究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发展模式,渗透方式
生命的美、生命的价值都是学生有待去发现的重要内容,而要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生命的意义、领悟生命的内涵和产生热爱生命的激情,都需要教师加强生命教育的开展。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开始将生命教育引入到自身的课堂教学之中,让生命教育成为焕发生物教学活力的重要催化剂。
一、不同角度下生命教育的渗透意义
生命教育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当前生物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随着他们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生物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作为一项对学生实施的重要教学内容,强调生物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孕育及其发展过程,进而使其正确理解生命,同时也理解生命的价值。而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德育手段。站在德育的角度,在生物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己、他人,甚至是尊重自然。换言之,就是教师要促使初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并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
而站在生物学科特点这个角度,在其课堂上引入生命教育,实际上是符合其学科特点的。因为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以生命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一般是与学生身边生活相贴近的动植物、人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把握好生命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还是人类的遗传和发育过程,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每一条生命降落在地球中生存的艰辛,从而使其学会正视生命,并且学会尊重生命。
二、初中生物课堂上生命教育的有效渗透策略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生物课上的生命教育是处于缺失状态的,不少生物课教师都没能意识到生物学科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没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而如今初中生物教师却关注起生命教育,注重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生命教育的渗透与运用展开以下的详细分析。
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一个生命的形成过程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整个生命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又形象地了解到生物的生命周期,明白人的生命的生殖与延续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也就是要从受精开始,精子与卵子相遇形成了受精卵,然后在子宫里分裂形成胚胎,由母体子宫为胚胎提供养料,直到胚胎成长为胎儿,最终成为一个婴儿。
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片,又或者制作简洁的课件,将这些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制作出来,让学生可以形象地感受一个生命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懂得母亲生育生命的过程中所需经历的艰辛,要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的生物知识学习,并结合生命教育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在这一正确的生命观指导下,学生可以慢慢形成积极正向的生活态度,学会从各方面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为自己以后走进社会可以发挥更大的生命价值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生物学科生命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合生命教育,还需要教师选择一些与学生身边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生物内容来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学会站在珍惜生命健康的角度来学习生物知识。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将这一教学原则也融入进来。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营养物质在一个人的体内产生代谢及其相互间转化的关系。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饮食卫生这方面的问题。如人类若是在饮食不合理的情况下,就可能引起低血糖、脂肪肝以及肥胖症等系列病症。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若是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探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自主设计合理的饮食搭配方案,则可让学生有效了解食物营养与个人的饮食习惯及其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起健康的生命观念。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如教师可提出以下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跟随社会时尚潮流而进行节食减肥?”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脂肪人体的需求。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摄食具有脂类营养的物质,那么其人体中的重要结构则很难合成。而且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青春期的正常生长状态,如果是营养不良,则会影响其正常发育,但是如果摄入实物过多,也就是在暴饮暴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因此,从这里渗透生命教育,可发挥很好的生命教育意义。
3.将尊重生命的理念贯彻在生物教学中
当今社会有不少青少年存在不尊重自己生命或者不尊重他人生命的问题,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教育方面的存在的弊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在生命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与动植物的生命。而在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渗透这一尊重生命的理念。这主要是因为在以前的生物实验中,存在一些漠视动物生命的生物实验,比如动物解剖。而在新时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改变这样的教学问题。
如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鱼在失去鱼鳍之后的运动状态。在这里,生物教师必须要做好生命教育的渗透工作,即便是要研究鱼鳍的具体作用,也不可直接将鱼的鱼鳍剪掉。这是对动物生命的一种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与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观念,要求教师尽可能地采取其他比较和谐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性实验。例如教师可先将鱼的鱼鳍用胶带绑住,让鱼儿在这期间无法摆动自己的鱼鳍,进而让学生观察鱼儿在这个时间段的运动状态。又或者教师可利用演示性视频来将这一鱼鳍作用的探究实验演示出来,避免使用真正的鱼来进行实验,达到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实验的最后,可放开鱼鳍,让鱼儿恢复游动,从而促使学生深刻明白生物在自己的生存场所中,一定会遵从其生命规律。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若是可以做到尊重生态环境中的各种生命,那么这不单是对生物的一种保护,还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一种保障。为此,我们要懂得学会如何去尊重、珍爱生命,爱己,也爱他人。
总而言之,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活动。不仅是站在生物学科特点这个角度,还是站在德育教育这个角度,教师都必须要将生命教育与生物学科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锋。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关注生命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165.
[2] 吴倩。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