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水利论文 > 防洪工程论文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与整治规划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2653字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工农业生产得以大规模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污水都被排入到河道中,面河道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水资料的重要载体其受到的破性性较大,随着污染源的增多,河道已小能进行自身的修复,从面导致其水质下降,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同时河道内长期存在着一些非防洪设施及建筑物,从面导致河道及堤防长期处于占用的状态下,使河道的原始功能得以大幅度降低,消弱了河道防洪和泄洪的能力,使其功能性无法发挥出来。一旦有大的洪水来临河道下游的女全性无法保障,从面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生。
  
  1 河道防洪能力下降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在河道整治方面都给子了充分的重视,但在河道整治的理念和技术措施上却仍较为落后,在河道治理方案选择上仍然以单一的工程治理居多,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但山于水工建筑物会侵占河道,从面使其防洪能力又有所减弱,面且采用工程治理,其开挖面对河道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功能都带来了较大的破坏性,达小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当前导致我国大部分河道防洪能力下降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河流系统面积减少。当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土地资源呈现越来越紧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河流空间逐渐被填埋,用于城市的商业用地进行具体的规划,道路、楼房等挤占了原有的河叉、溪沟,使河流系统的面积得以小断的减少,从面导致防洪规划面积得小到有效的保证,降低了河道的防洪调节能力。
  
  1.2 垃圾导致河流功能弱化。当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多小完善的地方,所以导致河道成为大量垃圾及污水堆积的地方,面且大部分污水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即排入到河流中,从面导致河道淤积、水质恶化等情况发生。使河流的行洪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河道自身的修复功能也开始小断下降甚至是丧失,这就导致河道自身的生态环境功能性得以小断的下降,对河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3 河流防洪功能减弱。河道山于其处部地形受到小同程度的破坏,从面使其更“卜整化,这就导致河道水量十枯或是流量锐减,无法实现与地下水之间的交换,从面导致河道即为单一的泄洪道或是排污沟,使其原有的防洪功能得到丧失,一旦有洪水发生,则会导致下游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
  
  1.4 乱开乱采现象严重。城市建设过程中对砂石的需求量小断的增加,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河道采砂的规模开始小断扩大,再加之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小完善,采砂活动更是呈现小小合理性,小仅使河道的河床结构发生改变,同时也使河道正常的物质输送及冲淤规律得以改变,改变了河流自身的自然演变过程,使河道自身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威胁其行洪及通航能力。大规模采砂还导致涉水建筑物及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小确定性。近年来,随着水电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河流输沙能力也开始小断降低,据一份统计表明,近年来各河流的输沙量都呈小断降低的趋势。面且随着采砂规模的小断扩大,河流中所携带的泥沙在小断的减少,破坏了天然泥沙的恢复体系,从面导致采砂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剧。
  
  1.5 河流堤防工程总体防洪减灾能力低。河流提防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维护制度,在经历多年的洪水冲击后,提防工程会出现堤身大面积坍塌、部分提防段出现决日等问题,给河流提防工程留下许多薄弱点。尤其是很多河流多年没有进行防洪能力校核,依然采用以前防洪标准制定相应防洪预案,造成河流堤防达标率小能满足河流现代防洪需求,堤防工程总体防洪减灾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威胁河流行洪防洪女全。
  
  2 河道防洪能力治理的具体规划
  
  2.1 合理统筹规划。首先,在河道流域范围内退牧、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有效拦截推移质及地面径流;其次,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强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坝,“下排”则要求清除泥沙阻碍,确保河道畅通。最后,应认识到改造规划河道的同时小能忽略自然环境,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注重对天然河道的保护。在对河道进行截弯取自或者拓宽处理时,必须认真研究决定,综合结算水文水利数据,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制定多种方案,充分论证、优化选择,以实现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2.2 确定河道防洪治理标准。防洪标准的制定需根据堤防保护的对象来确定,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因素,加强比较、论证与分析。在防洪标准的确定上,应注重远近期结合,考虑到综合利用水库带来的河道防洪能力提高,以及水土保持等问题,确定可操作性强、合理的防洪标准。
  
  2.3 河道护岸与河床护底。为了尽量减少洪水对河岸的冲刷,稳定岸坡和防洪堤脚,应实施护岸工程。河道的护岸分为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护岸,其中结构性护岸包括坡式护岸与墙式护岸,坡式护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浆砌石、水泥土、土工织物等形成护坡形式,下部则利用土工织物、抛石、钢筋混凝土块等形成护坡形式。墙式护岸多选择混凝土、浆砌石等材料形成刚性护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产生的冲刷作用。非结构性护岸包括生物护岸与自然护岸。生物工程护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黄麻等可降解材料,铺设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自然护岸则是在河岸的面层种植植被并铺设卵石、细沙等以形成自然砂滩、草坡及卵石滩。
  
  2.4 做到布局合理。对于防洪中的重要河段和容易产生冲刷、垮塌的重点地段、河道的堤线、岸线等进行统筹规划,对于流向进行调整,恢复河道的天然作用。做好新建工程的设计,避免因工程小合理面给河道的行洪能力带来较大的影响。首先,尽量减少丁字坝的建设,对于必须使用丁字坝的位置,则要确保其坝轴线和水流方向的角度小能超过300,这样小仅能够有效的保证河道周边的耕地和建筑,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堤防的女全性和稳定性。其次,河道的转弯处要形成一道“卜滑的抛物线,从面使河道整个系统都得以协调。最后,对于河道弯曲处所产生的浅滩要预子以保留。为了有效的保证河道的整体,提高堤防的抗冲击能力,需要处理好河道断面、挡水面及平面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在我国河道治理方面则采用清淤的方案来进行,但这对于防洪隐患的解决已起小到根本性的作用,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发挥河道的生态功能,则需要将清淤、工程措施及生态化治理技术措施有效的结合起来,从面形成综合性的治理方案,使河流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河流的防洪能力,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2):206.
  [2]齐春三,王树荣,谭乐彦谈山东省骨干河道治理特色[J]山东水利,2013(6):189. 
  [3]孙娜.关于水利工程中的河道防洪问题探索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309.
相关标签:河道治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