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同案同判原则与司法公正

来源:学术堂 作者:杜老师
发布于:2019-01-22 共3249字

  摘    要: 同案同判的原则并非判例法的专属, 而是法律本身具有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 也体现了人们对法律的确定性和普适性的追求。不论是在实体部门法还是在程序法中, 追求同案同判都是不可回避的诉求, 对法律结果的实现, 法律效果的追求, 法律实践的展开, 都是举足轻重的。同案同判原则是对于法的公平价值实现的终极追求, 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于案件本身的实体的公正的实现, 同时通过不断纠正法律适用和法律解释方面的瑕疵, 来反推立法工作的进行, 从而在实践层面推进立法和司法的科学化。当然,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司法腐败行为的纠正和预防, 在根本上杜绝司法腐败现象的产生, 提高司法队伍的廉洁性, 实现司法公正。本文通过对同案同判原则的思考和研究, 结合对于当代司法制度的反思, 力求在理论层面对于司法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为现代审判制度的改革提供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

  关键词: 同案同判;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前言

  在法律面前, 所有人都应享受同等的权利, 并受同等义务的制约, 这是制定法律的初衷, 也是终极目的。但在司法实践过程当中, 由于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 实现绝对的平等总是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这并不妨碍司法实践对于公平正义标准的相对确定化, 对于权利义务条件相对对等的条件下实施相同的法律权利的保护和法律权利的赋予, 本身就是法律应有之义, 也是同案同判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同案同判与法律的公平正义属性

  首先, 同案同判原则是法律本身具有的公平正义属性的要求。法律的基本属性就是实现公平正义, 实现平等, 这是法律的基本属性, 也是基本价值。同案同判原则是追求公平正义, 追求平等最朴素最直接的体现, 体现出最直接的司法诉求, 即要求不同的人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案件中, 能够得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判决。同大陆法系的国家相比, 判例法的国家更容易实现同案同判, 其与判例法的弥散性是密切相关的。而大陆法系国家, 比如在中国, 因为审判的法律依据来源于成文的制定法, 成文的制定法因为法律解释的主体的不同而必然会产生差异。这就导致了, 虽然制定法是固定的, 但是解释出来的制定法是不是符合所需要审判的具体案件, 适用是否合理, 解释是否正确, 都成为同案不同判的原因。

  同案同判原则实质是要求法官在裁判的过程中, 对于法律事实的把握和对于相关法律解释, 建立固定的标准。这里就涉及法律解释的方法, 其实不管是何种解释方法, 都不能对同一法律文本的释义有很大的出入, 不管是文义解释还是体系解释, 或者是历史解释, 在解释的过程中, 要更多地着眼于更多的更广的视角, 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个案, 为了个案审判的正义的实现而牺牲了或者说背离了立法的本意, 是得不偿失的。对于法官来说, 在处理具体案件时, 更多时着眼于类似的、相同的案件的审判有利于更科学地解决个案。如果说在审慎考虑类似案件中发现了共同的问题, 也更利于社会性法律问题的解决。

  2 同案同判原则与司法公正

  同案同判原则是司法公正的要求, 法律的裁判结果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法律精神和审判精神能够得到贯彻和实施。追求公正的司法裁判结果不仅仅是司法参与者和当事人之间的追求, 同时也是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的目的。公平正义的实现是法律尤其是一部良法的生命。如果不能对相似的案件进行相似的处理, 对于司法公正的损害是极其严重的。而在实际的司法裁判中, 对于社会性问题的解决, 司法裁判更多地着眼于政策和政治的影响, 这首先就是司法不独立的问题。

同案同判原则与司法公正

  比如许某案的判决, 广东高院最后以盗窃罪判决许某有期徒刑五年, 而在其后在云南, 温州以及上海相继发生的类似案件, 裁判结果却是从无罪到无期不等。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 仅仅是因为司法机构地区的不同, 以及考虑到维护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等的考量, 就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从最轻的无罪到无期徒刑的区别, 这当中, 我们要思考, 出现问题的是我们的制定法还是运用制定法裁判的法官。

  3 同案同判原则与法的确定性

  同案同判原则实质上也是我们所有人对于法律的确定性的追求。卡多佐法官说:“一方面, 我们尊崇法律的确定性, 但必须区分合理的确定性与伪劣的确定性, 区分哪些是黄金, 哪些是锡箔;另一方面, 即便实现了法律的确定性, 我们仍需牢记:法律的确定性并非追求的唯一价值;实现它可能会付出过高的代价。”追求确定性是人类的本能, 而法律制定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自身行为准则确定性的追求。我们通过学习知识而减少自身对于世界的不确定性的认识, 更多地认识世界的规律性和确定性, 这有利于我们减少内心的不安, 从而能够心安理得地生活, 有规矩可循。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法律就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对于自身行为准则的主客观经验和合集。

  在实践中, 我们不管是着眼于个案还是着眼于同种类型的案件的影响, 都可以看出公众对于审判结果确定性的追求。从南京的彭宇案来说, 作为当年影响大、被选入难度十大经典的案例。公众通过彭宇案的结果, 快速地调整了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 这就是公众对于行为准则确定性的追求。公众对于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用他们对于法律权威的信任, 来源于他们对于同案同判和对于法律公正的信任。于是, 个案的不公最后演变成所有案件的不公正, 最后影响到社会行为规范, 影响到法律, 在彭宇案以后卫生部出台的一个关于如何扶老人的指导条例,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可悲的产物。

  4 同案同判原则与司法实践

  我国在现代立法中对于同案同判原则有着众多积极的尝试, 比如在共同诉讼中, 尤其是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 对于相同对象性质类似的侵权行为, 不同的原告针对其提出的相同或者相似的诉讼请求, 都应当得到相同的支持。在代表人诉讼中, 起诉时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必须要经过公告程序, 其目的是为了通知更多涉及同等权益的人来申报权利, 在裁判结束后, 不能够及时参加诉讼的权利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只要法院认为其请求成立的, 可以直接适用案件的裁判结果, 而不需要再次进行审判。

  这不仅仅是对于司法资源的节约, 也在更多地体现着同案同判原则, 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裁判结果的公正公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制定也是为了实现同样的目的。

  5 同案同判原则的意义

  同案同判原则对于我国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不管是提高司法裁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还是从后倒推立法的完善和发展, 都是有很强的作用的。同案同判原则最重要的问题是法律的解释适用问题和法律事实的确认比较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核心的问题, 法律事实的确认比较是进行同案同判的前提。在确认了法律事实之后, 再换到法律解释适用的问题, 具体的法律条文在具体的情境中应当做什么样的变更, 在具体的条文中对于特定概念的理解是应当考虑个案还是着眼于大局, 对于法律解释的方法是更多参考实际还是经验。最后涉及什么样的裁判算是同判, 形式类似还是实质相同, 是不是一定要完全一样才算是同案同判。这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立法和司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法律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法治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立法者需要信任制度, 信任司法人员, 尤其是我们的法官、信任他们能够在处理相关的实务问题的时候, 对待相同法律解释的问题, 能采取最合适的解决方式。立法者应该给予司法独立最大程度的尊重。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而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确立司法中心主义是司法改革的应有之意, 同案同判原则是对于司法中心主义重要的构建, 在给予法官更多的自主性和尊重的同时, 确立更加科学的审判艺术、审判逻辑以及审判方法。

  参考文献:

  [1]本杰明·卡多佐着, 董炯, 彭冰译.法律的成长、法律科学的悖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2]郑言.司法独立视域下的中国司法改革[J].人民论坛, 2012 (29) :28~29.
  [3]林来梵, 张卓明.论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J].中国法学, 2006年第2期.
  [4][英]哈特, 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5] 何勤华着.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M].法律出版社, 2007版.
  [6]Bernoy-Reddish, LA. and C. S. Areni., Effccts of probability markers onaclvertising claim accepta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NO. 11 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