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观念论文(8篇专业热点范文)之第三篇
摘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要求,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法治的主体力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从高校青年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依法治国的视野下提出青年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依法治国,青年学生,法制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要求全体公民都成为法律的守护者和践行者,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进行全民法制教育。高校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希望,做好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对法治社会建设和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1 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一方面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
(1)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根据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法制教育要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是对公民进行有目的和有计划的依法治国宣传教育,使公民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从而培养法制思维指导个人的行动。高校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2)青年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青年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开展的同时课程教育,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基本知识和法律实践能力。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助于青年学生法制思维的培养,夯实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培育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而推进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实现青年学生的社会价值,因此也是高校青年学生全面成才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
2 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高校法制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健康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总管当前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现状,青年学生法制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重要问题:
(1)法律知识欠缺。当前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学内容相对不完整,这就造成大学生的法制学习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大多数停留在道德层面。高校学生的法律教育没有完整的体系,作为公修课程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能进行系统化的法律知识教育和学生的法律知识系统学习,因此造成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知识处于欠缺状态。
(2)法制观念薄弱。高校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因此对于合法权益的维护没有那么强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大部分高校学生都会选择沉默,不能通过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益。大学生法制观念薄弱会直接导致大学生丧失对法律权威的信心,不能约束个人行为,很容易放纵个人行为而触犯翻绿,最终会走上歧途,这都是大学生法制观念薄弱的危害。
3 高校青年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成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和高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高校原因,这都严重影响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1)社会因素。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人治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国传统文化的阶级观念划分弱化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造成法律意识的缺失。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民族法制建设,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大学生还没有树立法律的绝对权威。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青年学生接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复杂的社会环境为高校青年学生法制教育带了很大的挑战,这势必会大学生对法律信心的缺失。
(2)学校教育因素。高等院校是青年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青年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承担着青年学生法律教育和法制观念培养的重要职责。当前高校学生的法制教育神兽传统教学考核的影响,教学内容注重业绩考察,忽视学生法制教育的本质目标,重视学生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学生法律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造成大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都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维护好个人权益。高校法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大部分法律教师非法律科班出身或是兼职,因此不能对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青年学生法律知识的提升和法律观念的培养。
4 依法治国视野下青年大学生法制关键培养途径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个精神世界培育的过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法制精神信仰和思想共识的过程。高校要在依法治国的内涵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协调社会力量改革当前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制素养,培育青年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
(1)设置大学生法制教育体系。根据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内容,要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学科体系和课程内容、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法律类核心教材,纳入法学考试的范畴,这位我国法律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具体的路径。高校在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上,要将法律课程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独立出来,建设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队伍,这样提升法制教育的学科教学地位,学生也会更加关注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的法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提升学生法律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高校要将法制教育贯穿在学生四年的大学教学大纲中,根据学院专业和年级差异设置不同的法律课程,符合大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心理发展特点,强化青年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治观念的养成。
(2)营造大学生法治教育环境。要实现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就需要为青年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首先是社会环境,要加强社会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证法律在公民心中的权威地位,培养全面的法律意识。只有良好的法制社会氛围才可以让青年学生看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提升对法律公正的信心,为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社会背景支持。再者是高校规章制度,高校要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含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律的气息。通过具体的校园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对规则产生认同感,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制思维。在校园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人人平等,树立法规的权威,为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最后是校园文化生活,高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板报和社团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宣传法律法规理论知识,在校园中进行普法活动,通过先进人物宣传、法律演讲大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的活动参与激情,增强法律学习的激情,提升普法活动的效果。
(3)搭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高校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育,不只是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提升大学生法律运用能力。法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因此在学生法制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增加法律实践内容,如参加社区普法活动和法院检察官员实习等多种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进行结合,锻炼青年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高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法律实践活动需要具体的活动场所,对学生的法律知识运用和思维反应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在校内设立模拟法庭,让师生真正融入到法制的氛围中,感受法律的权威和严肃性,在校外要牵头合作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当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让学生可以获得庭审旁听和基地实习的机会,丰富高校法律教育的方式,提升高校学生法制教育的质量。
结语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法治社会的根本保障。高校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观念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高等院校要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指导下,全面认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学生法治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法制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综合素养,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法律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顾训明, 管璇璇.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讨[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 (04)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