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目标是增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而我国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境。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治教育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 探索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顺利实现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对策;
高等学校承担着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重任,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既是职责所在, 又能提高教育的效果。随着法治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和推进,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不仅能够自觉遵守法律, 而且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社会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 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也遇到一些困境。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困境
(一) 陈旧的法制教育理念
第一, 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 大学生法治教育没有独立地位, 而是从属于道德教育。虽然两者都属于社会价值教育的范畴, 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道德教育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难以达到法治教育预期的效果和目标。第二, 高校对法治教育的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法律教学设施不完善, 没有专门的法律教研室, 法律师资队伍紧缺, 教育观念陈旧, 甚至有些老师自身都不重视法制教育课。
(二) 单一的法制教育手段
对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方式和手段都比较单一, 基本上是“填鸭式”教育。各高校开展的《法律基础》课程, 学期短, 内容繁杂, 大部分老师都是照本宣科, 简单的对知识的堆积和罗列, 不与学生互动, 而是被动的让他们接受。对学生来说, 为了应付考试, 拿到学分, 都是机械的死记硬背, 考过了就丢, 这样很难调动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三) 法制教育的力度不够
第一、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还有待优化, 其实许多高校的法律老师都不是法律专业出身, 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培训, 法律素养也不高。第二, 法制教育类别科目过于单调, 内容设置不丰富, 难以满足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三, 法制教育课安排不合理, 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大一期间开课, 不能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开设的法制课要遵循法制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一种培养大学生法律精神、提升法律素质的法治理念教育, 仅仅依托传统的课堂说教是不够的。现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 强化法律观念
法学课和法制知识讲座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 强化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思维的基本形式, 既能培养他们敢于维权的意识, 又能提升他们对犯罪的免疫力。要想使大学生自觉养成法律意识, 熟练掌握法律技巧, 仅通过《法律基础》这一门课是不够的, 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习期间, 并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达到二者有机统一, 使大学生无论在今后的学习中, 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能用得上法律知识, 做到守法、护法和用法。
(二) 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 就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而言, 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尤其是大学生产生的疑惑, 对教材的内容要进行整合, 采取专题式教学, 对他们从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法治教育, 从而增强法制教学的实效性。其次, 从法制教学的形式来说, 案例教学法是最常用, 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以及模拟法庭等方式, 既能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又能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 提升师资配置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因此, 必须由优秀的教师队伍来任教, 他们不仅接受过正规培训, 拥有一定理论水平, 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就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说, 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由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承担的现状仍没有改变,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解决, 一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法律专业知识方面培训或深造与进修, 提高其法律素养, 进而提升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引进法律专业出身的教师讲授法制教育课。
三、结语
当前,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 更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在新时期, 为适应依法治国新形势需要, 高校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转变法制教育思维, 为大学生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切实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升他们的法律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为知法、守法、护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于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徐涛.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 2012.
[3]吴涛, 邹洪伟.强化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