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台湾林良儿童文学动物写作中的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4439字
论文摘要

  林良(1924.10.10—),是台湾着名儿童文学作家,笔名子敏、子安、路恒等。他创作了《小太阳》《乌鸦爱唱歌》《爸爸的十六封信》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获得“国家文艺奖特别贡献奖”“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终身成就奖”“国家文艺奖”等多个奖项,如今被小读者们亲切地称为“林爷爷”。在林良笔下,动物已经成为了他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世界就是一个热闹的动物王国。从古老的寓言故事到儿童诗歌、童话,再到如今备受儿童喜欢的儿童幻想文学,动物们活跃在各种文本中。他们或是伸张正义的英雄,如《纳尼亚传奇》里的老鼠上尉;或是做尽坏事的反派,如《胡桃夹子》中的老鼠们;亦或是始终陪伴在主人公身边的跟随者,如多萝西的小狗托托、阿秋的阿狐……在作家林良的作品中,这些小动物们也是他重要的描写对象。在《写猫写狗———谈儿童文学里的动物》一文中,林良先生总结儿童文学作家的动物写作方法,将其归结为将动物当纯粹的动物看待、使动物具有高度的灵性以及童话动物三种。在他的创作中,各种各样的动物组成神奇的动物王国,这些动物们既有以往动物们的共同特征,也有自身不同的特点。

  一、纯粹与超越

  林良笔下的动物们首先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纯粹的动物”。作为大自然的使者,林良为这些动物们创作了一首首短小优美的儿童诗歌。他的《小动物儿歌集》(1975)和《林良的看图说话》(1997)两部儿歌集中描写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从日常所见到珍贵稀有,林良用简单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语言为小朋友介绍各种小动物的外形和习性。“红尾伯劳,带着黑眼罩,远远看过去,像一只海盗。又像帆船的水手,爬到桅杆顶上,神气十足的向大海了望”[1](P25)在这首《红尾伯劳》中,作者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拟人让小读者们了解到“前额灰,眉纹白,宽宽的眼罩黑色,头顶及上体褐色,下体皮黄……喜开阔耕地及次生林,包括庭院及人工林。单独栖于灌丛、电线及小树上,捕食飞行中的昆虫或猛扑地面上的昆虫和小动物”[2](P239)的雀形目伯劳科红尾伯劳这种动物。

  又如“挥舞一把剪刀,样子好凶”的锹形虫,“老家在北方”的黄尾鸲,“身子够长,尾巴更长”的台湾草蜥,奔跑蹿跳像闪电的赤腹松鼠……林良爷爷的诗集就像一本科普性质的儿歌集,通过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向小读者们传递知识。

  林良先生说“小孩子喜欢动物,就跟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的自然”。他的家里养过很多的小动物,而这些金鱼、乌龟、小狗、蚕……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笔下的小主人公。这些小动物们不仅是儿童童年的伙伴,更是他们的老师,这些动物们向孩子们传递道理,培养他们善良、负责任的美好品质。

  以蚕为例,养蚕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在蚕的博览会上比赛谁的蚕养得好,观察蚕吐丝造茧、变成蛹、变成蛾的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关于养蚕的知识,仍然像我童年一样,在教室里进行着口头的传播”[3](P157)(《蚕的人口大爆炸》)。他们在与蚕的相处中,了解了他们的习性,获得了养蚕的知识。而养蚕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女儿玮玮说“妈,明天能不能帮我找几片桑叶”时,她已经将责任过渡给了妈妈,就在作者担心人口爆炸的蚕会让妈妈更辛苦的时候,玮玮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她在不知不觉间懂得了负责任。“玮玮对这几条小蚕倒是照顾得十分周到,大部分的事物都是亲自料理。我很欣赏她这个做法———亲自料理”[4](P145)(《女园长》)。

  儿童作品中的小动物经常作为儿童的化身在故事中担任角色。小读者可以在这些拟人化的小动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动物文学既是文学,就不免带上‘人学’的成分,带上了浓淡不等的寓意性”[5](P8)。作家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教给儿童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勇敢、自信、友爱等正能量。

  在林良先生的《给史努比的信》中,小狗史努比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照顾和注意,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在这篇文章中,林良先生就将小狗史努比当成是一个小孩子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向他表达大家对他的爱,以及对他的缺点进行批评。史努比将绿地拔得寸草不生,将木瓜树的叶子摘光,将盆栽毁坏,而林良先生谆谆教导这调皮的小狗“我们把‘爱’跟‘惜’当做同一个观念来看待,爱他,就要惜他”。[3](P15)在林良先生的作品《从水牛到铁牛》中,水牛不仅仅是农民在田地里耕作的帮手,也是一种文明的象征。“爷爷从前种田,过的是‘一个人,一条牛’的艰苦日子,现代农人种田,过的是一个人管理许多机器的日子”。[6](P25)作为动物的牛,曾经是作为大力士般重要的存在,拉犁、拉耙、拉耖,是农家搬运东西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如今却渐渐被耕耘机、曳引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工业文明的产物所替代。

  水牛这一种动物,在文中不仅是单纯的自然界生物,更是作为原始手工文明的代表与作为现代工业文明代表的“铁牛”做对比,体现的是人类历史的前进。

  很多作家都写过动物,老舍的《猫》,梁实秋的《鸟》,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将他们当作宠物或将自己当作动物,他们笔下的动物与林良先生为儿童创作的动物都不相同。林良笔下的动物角色们都生动可爱,保持着它们自然的形态,这首先源于作家对动物的仔细观察,而这观察之中,又饱含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林良说,他当初创作《我要一个家》,主要的动机就是来自对流浪狗的同情。“他长得并不好看,有一个大脑门儿,脸是瘦长的。

  两只大眼睛,像近视眼那样的露出茫然的神色。

  最忙的是头顶上那两根触须,挥动不停,几乎没有一秒钟的休息。六条细腿,不知道是按什么样顺序,踩动不停。他带着卡通式的匆忙,紧张的探索前进,像一只鼻子挨着地找路回家的狗。”[3](P30)(《蚂蚁军团》)细致地描写,形象的比喻,虽然作者对蚂蚁的感情从感兴趣到极端的人类主义者再到后来的感觉美好,少年时代的淘气已经被如今思想的成熟所替代。如上引文中作者是以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所以这正是思想转变后的观察。面对成年后的自己,“鸽子并不受惊气氛,不在意我在它们的群中散步。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是一只鸽子”。[4](P150)(《每天与鸽子海鸥约会》)作者喜欢这种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状态,除了鸽子,作者还提到了乌鸦、松鼠等,人和动物之间“互信”
的关系,让人感到美好,“人类在大自然里还有许多‘乡亲’”。在他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他喜爱他们,听鸟儿的歌唱,分析小狗的话语,并以平等的身份对他们讲话,给他们写信。

  二、浅语与人生

  浅语,是林良先生一直坚持的写作特点。他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用艺术技巧处理过的“浅浅的文字”创作而成的。林良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浅语的艺术”,简单易懂的语言让人读来仿佛是幼时的我们在听爸爸讲话,而在这些话中,又传递着最真挚的道理。“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写作的。它的特质之一是运用儿童所熟悉的真实语言来写。”[7](P33)在《给史努比的信》的开头这样写道“‘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算了我不会用你的语言写信,还是用我的语言来写方便些”。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总是尝试用动物自己的语言来与动物对话,而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就仿照小孩子的方式对小狗讲话。表面来看,是作者试图用小狗的语言同小狗交谈,而另一层面来看,他这正是用儿童的思维,用儿童熟悉的语言来创作的。

  “一切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都是以‘浅语’打底的。”如果作家一直通篇以浅语写作,其他没有任何可以创新,那文章就显得浅显,而“作品所以能发出光辉,主要的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了多采多姿的文学技巧。”[7](P40)林良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小读者和成年读者的喜爱,就是他将‘浅语’化为艺术,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艺术品。林良将生活的道理,人生的哲理蕴含在这些‘浅语’之中,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语言里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他笔下的小动物们也成为小读者的人生导师,向他们传递道理。在《孔雀是不妒忌的》一封信中,林良爸爸对女儿说,“一个发现了自己的人,就能有自信。他不妒忌,而且像孔雀一样,深信自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动物”。[8](P87)他用女儿生活中的事同孔雀联系在一起,孔雀成为自信的代言人,道理浅显易懂而又使读者印象深刻。浅语的罗列容易使文章浅显,而只讲道理又容易晦涩。让小动物们用浅语讲道理,则别出心意,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印象深刻而意义长远。

  在传统的龟兔赛跑故事中,骄傲自大的兔子最后输给了努力的乌龟,骄傲作为谦虚的对立面,兔子一直是被批判的对象,而乌龟的努力认真则是被宣扬的品质。一正一反的对比中,更突出正确的一方。又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故事宣扬的在困境中成长的刻苦努力精神更加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在林良先生看来,“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里描绘一个‘理想的世界’,等于‘为花苗营造暖室’……他宁愿描绘‘理想的世界’,宁愿用‘美好的暗示’来塑造孩子的品格,不愿意在花苗的根茎没长牢固以前,就把它‘送’进暴风雨里了。”[7](P94)
  
  因此,他笔下的世界是一个光明的、理想的世界,他塑造的小动物形象都是正面的形象,向小读者们传递着正能量。他认为如果暖室里的花苗经不起暴风雨的摧残,那为什么非要用暴风雨摧残呢,在《蜗牛强强》中,强强是跑得最快的蜗牛,却不是最快的动物。可是强强却抱着一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积极向上的态度与金钱豹等其他动物一起赛跑。尽管最后失败了,可是蜗牛爷爷说,与豹子比跑步,与鸟儿比飞翔,与鱼儿比游泳这些强强都是赢不了的,比谁跑得慢的话,强强一定会赢。

  失败是成功之母———林良爷爷用最简单的话教给小读者们怎样面对失败,总结失败的原因,而不是躲起来。与上文的龟兔赛跑的故事相比,作者没有贬低对手而突出蜗牛的形象,而是从自身出发,正确看待自己,继而寻找失败的原因。

  又如历来被作为批判对象的猪,被打上好吃懒做的印记。而在林良先生笔下,他为这些猪们辩护,猪身上的美好品质,是人类需要学习的。“猪把农家无所事事的闲暇,不再新鲜的食物,一一变成黄金”,“猪的好脾气,使猪成为和谐的象征。”[3](P109)(《猪的美质》)甘于奉献自己肉体、勤俭致富、性格温顺的猪取代了以往又脏又丑、又笨又懒的猪。

  “在文学的世界里,儿童文学所要反映的必然是‘理想的人生’,成人文学所反映的却应该是‘现实的人生’”[7](P96)。顾城说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成人的世界。给儿童写书,林良先生用一双充满阳光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反映在他笔下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而正是这个温暖的阳光世界教给小读者们积极乐观的态度。

  不管是图画书、诗歌,还是小说、散文、话剧,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小动物的存在。孩子们喜欢动物,所以热爱孩子的大人们就把这些动物写进孩子们的故事里。林良先生作品丰富,种类繁多,各种动物以多种姿态出现在这些作品中。

  他的作品是一个温暖的儿童世界,也是一个热闹的动物世界。他爱孩子,所以他写故事给孩子。

  他喜爱动物,所以小动物们成为他笔下的常客,有时还替他讲故事。虽然彩虹只有七种颜色,可是它确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林良先生的话语就像彩虹一样简单,却包涵深意,饱含爱意,成为打动人心的话语,而话语之中,也包括他想讲给孩子们听的道理。林良先生就用这些,为小读者们塑造了一个温暖的儿童世界。

  参考文献:
  [1]林良.月球火车[M].台北:国语日报社,2009.
  [2](英)马静能,(英)菲利普斯(编绘).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卢和芬(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林良.给史努比的信[M].台北:梦田城邦文化出版,2011.
  [4]林良.与鸽子海鸥约会———林良精选集[M].台北:九歌出版社,2011.
  [5]韦苇.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6]林良从水牛到铁牛[M].行政院农业委员会,1992.
  [7]林良.浅语的艺术[M].台北:国语日报社,2000.
  [8]林良.爸爸的十六封信[M].台北:国语日报社,200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