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儿童文学论文

周作人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研究及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19 共4787字
论文摘要

  西方 19 世纪发现了“儿童”,从儿童理论到儿童文学,西方从容地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中国儿童受到瞩目是由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派“废旧学”、“兴新学”、造就新国民开始,秉承欲强国从儿童抓起理念,一开始便有“教训”的意味,他们或着力创作儿童诗“、学堂乐歌”,或提出新的儿童观。
  周作人关注儿童在他们之后,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盖儿童者,未来之国民,是所以承继先业,即所以开发新化。如其善遂斯,旧邦可新,绝国可续,不然,虽当盛时而赫赫文明难为之继。”这些虽与维新派主张相通,但又有所超越,他大量翻译了西方及日本儿童理论与作品,并首先提出儿童本位的观点,这些扎实的工作使得其成为中国儿童教育的代表人物。周作人早先与鲁迅用文言译介了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辛亥革命后,又在《绍兴县教育会月刊》《教育部编纂处月刊》或译介或自发阐释儿童文学理论,之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儿童的文学》时,标志着其儿童文学理论已经成熟。

  一、周作人儿童教育观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陈秋华《周作人与儿童文学关系的深度解读》中认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是以儿童本位为指导的,而儿童本位正是周作人儿童教育观的核心。从这一层来看,周作人儿童教育观与儿童文学的相互关系,体现为其儿童文学创作观在文学层面上践行了他的儿童教育观。他的儿童本位教育观,直接将儿童研究从萌芽提升到成熟的理论状态,是其关于儿童理论最为重要的表述。周作人的儿童教育观存在着三极,分别是游戏、玩具,儿童文学。
  其中儿童文学更是旗帜鲜明地表明其儿童教育观,如“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可见其儿童文学是以儿童本位为指导的。中国古代素有“重老轻少”的倾向,表现在儿童文学上则为“因为中国看不起小孩,所以文学中写儿童的向来不大有”,周作人结合自身幼时的遭际,称“留下的印象只是猫狗要比圣贤更有趣味”,生发出对于儿童文学的缺失的遗憾。他批评陈家麟、陈大镜的文言译作《十之九》依旧是“班马文章,孔孟道德”,是“用古文来讲大道理”,他们翻译不是基于儿童本位的,仍然把幼儿当作“教训”的对象。
  上述论着表明,周作人对童话的见解,以及对安徒生童话错误翻译的指责时所秉承的是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教育观。他从文化人类学和儿童心理学出发,溯本求源,认为童话是天然的儿童读物,“原来童话(Marchen)纯是原始社会的产物。宗教的神话,变成历史的世说,又转为艺术的童话,这是传说变迁的大略。
  所以要是‘作’真的童话,须得原始社会的人民才能胜任。但这原始云云,并不限定时代,单是论知识程度,拜物思想的乡人和小儿,也就具这样资格。”
  这是从文学性质上肯定了儿童本位的合理性,儿童有其自身的独特世界,原始文学便是专属于儿童的读物。又“,且童话多及神怪,并超逸自然不可思议之事,是令儿童穆然深思,起宗教思想,盖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儿童之宗教亦犹原人,始于精灵信仰,渐自推移。”周作人从儿童文学理论上提出了儿童的天性表现,指出了儿童不同于成年人的独特文学接受特征。
  周作人涉及的儿童文学涵盖了寓言、童话、儿歌、儿童诗、儿童剧等,不同的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教育作用是具体丰富又有所区别的,所指向的都是“儿童本位”,为此,他甚至反对对于儿童进行灌输科学教育等,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其儿童文学主张的缺陷。

  二、周作人儿童文学教育思想

  80 年代,王泉根在其编选的《周作人与儿童文学》代前言《论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就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做了比较简要又精确地概括,认为其儿童文学理论及作品包含了“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美感”等教育思想。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散见于各处,主要集中在《童话研究》、《儿童的文学》、《童话略论》、《童话的讨论》、《儿童剧序一、序二》、《< 蛇郎 > 释义》、《妙峰山与无底洞》、《< 两条腿 > 序》等文章中。其中,也有比较集中的表述,在《儿童的文学》一文中,周作人明确指出:
  “小学校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有这样三种作用:顺应满足儿童之本能的兴趣与趣味;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
  作于 1912 年的《童话略论》中有《童话之应用》一节:
  “(一)童话者,原人之文学,亦即儿童之文学,以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故二者,感情趣味约略相同。……(二)凡童话使用,以幼儿期为最,计自三岁至十岁止。……(三)童话叙社会生活,大致略具,而悉化为单纯,儿童闻之,能了知人事大概,为将来人世之资。……以上三端,皆其显者,若寄寓训诫,犹为其次……”以上两段重要的论述,几乎涵盖了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现根据钟淑河先生整理的《周作人文类编 5》共计 59 篇关于儿童文学的理论文章,将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归纳为以下几层:
  第一,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
  首先,儿童是具有自身独特性,是个完全的“人”,有独特的精神生活,“虽然和大人有点不同,但他仍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的内外两面的生活”。
  其次,精神生活缺失有它的害处,“倘若不供给他,这个缺损永远无物能够弥补,正如使小孩单吃淀粉质的东西,生理上所受的饿不是后来给予乳汁所能补救的一样。”
  在此,周作人发现及认可儿童的精神生活,并认可儿童文学是儿童生活上的必需,不能满足还有其害处。为提供良好的“精神粮食”,周作人针对儿童文学之童话提出了四点标准:“(一)优美。(二)新奇。(三)单纯(四)匀齐。”这既是对于童话本身的要求,又可以说是对童话创作的建议。尤为重要的是他对故事本身的重视,由此,周作人反对“过于悲哀、苦痛、残酷的,神怪至于恐怖的”童话,也排斥寓言的训诫作用。要求儿童故事能够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更为广泛地说,儿童文学之于儿童,在于用适宜的儿童故事去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既是为之后问学打下基础,又是顺应儿童本身的兴趣,又培育与引导儿童的趣味。
  第二,美育功能。凡文学,皆有美育的功能,或给读者以想象,或给读者以情感。美育也是周作人所看重的,“今余之所主张者,则在于趣味之教育,曰美育是也。”儿童文学之于儿童,其美育功能体现为“为能长养儿童之想象”,增加其感受之力,“使在后日能欣赏艺文”;能够增加他们的创造力,“小孩的诳话大都是空想的表现,可以说是艺术的创造”;此外还有启迪心灵,尤其是对艺术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是故,周作人反对商人的读本,“儿童应该读文学的作品,不可单读那些商人编撰的读本,念完了读本虽然认识了字,却不会读书;因为没有读书的兴趣。”
  如上所述,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对儿童产生较大的多方面的功用,既培育想象或幻想能力,又让儿童增强感受美的能力。但是它存在着让儿童深陷其中,心力下降的副作用。为了杜绝此副作用,周作人一方面反对“太艺术的,即偏于玄美”的作品,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幼儿后期,要求重形式,也重内容,少年期则近于现实。
  第三,培育语言表达能力。周作人认为儿童对于语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追求,在幼儿前期,对语言的要求便是“声调好听的便可”,儿童偏于喜欢好听,侧重于听;少年期可以学习浅近文言,可以学习语言。更重要地在于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他引斯庚那女士的话,“合念对话的练习可以养成清楚的捉住文字中的思想之能力,养成一种本领,用了谨慎措辞,轻重的口气,自然的表示,去传达自己的思想。”这既是儿童剧对于儿童思维、语言表达等的引导作用,推而广之,是儿童文学本身对于儿童的作用。
  第四,认知功能。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包含了一定的浅近知识,能够让儿童认知从花草鸟虫的自然到社会生活,获得知识、增加见识、懂得名物。“童话所言实物,多系习见,用以教示儿童,使多识名言,则有益于诵习,且以多述鸟兽草木之事,因与天物相亲,而知自然之大且美,斯皆效用之显见者也”。同时,周作人反对故事中过分人事复杂,并认为寄寓训诫的寓言,若没有故事,不能提起儿童的注意,价值也不大。
  周作人儿童文学的积极向上的教育思想性大抵如此,也存在着过分强调儿童个性忽略了对儿童的积极地教育与引导的缺陷。甚至,对科学小说也存在质疑“,科学进到中国的儿童界里,不曾建设起‘儿童学’来,只见在那里开始攻击童话”。周作人为童话辩解是出于维护儿童的想象力的目的,但以此攻击科学显得分不清方向,同时,把儿童放在一个过分纯净的环境里本身为周作人所反对。周作人将科学与童话对立的态度本身也是其始终停留在儿童本位教育观的反映。

  三、新佚文与周作人儿童文学教育思想丰富性

  《周作人散文全集》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煌煌大卷 14 大卷,似乎有囊括周氏所有散文之势,目前针对周作人的研究大多以此为根据。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关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上。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该《全集》虽名为“全集”其实并不完整,遗漏的文章仍然很多,这些佚文对于全面认识周作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里面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1936 年发表的《回忆童年》除了对儿童本位主义做抽象的论证外,周作人还对日本、英国等国关于童年回忆的文学进行了精辟的评论,并指出儿童感性生存对于文艺以及儿童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这一篇佚文既揭示出周作人对于外国儿童文学的介绍与研究,还能看出周氏儿童文学理论对于生命的感性存在的强调,这个强调无疑显示出周作人思想的超前性。当然,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特殊时期,周氏的儿童文学教育理论也出现了颇多“让人遗憾的地方”,而这些文章并没有被《周作人散文全集》所收录。例如在周作人的《新民青少年团中央统监部成立大会开会词》是他40 年代投敌后针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讲话。这个讲话思想与之前他一再标举的儿童本位观出现了较大的背离。
  在这篇文章中,周作人看待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出发点已经转变为政治目的,他认为青少年儿童应该做到六个方面:“一是忠国家、二是爱东亚、三是重道义、四尚勤俭、五是负责任、六是受纪律”。除了第四点外,其他各点都完全背离了他早年的教育思想,陷入了他早年所批判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窠臼。

  四、周作人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启示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作为现代儿童文学的集大成者,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对于当代的儿童教育也有着借鉴的意义,审视之余,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的启示大抵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儿童教育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要创作优秀的童话,它本身可以读、可以诵,是儿童需要的养分,还可以合作表演,培养语言表达。周作人对于童话研究最多,着力最深,其提出来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仍然有意义二是对儿童教育教学的作用。周作人提出的故事和画本结合、童话绘是儿童画本的中心、艺术性的游戏活动、包含好童话的儿童剧等对于丰富当代初等、学前教育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
  三是其按照幼儿年龄提供不同儿童文学读物对于当代教育有着借鉴意义。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合不同的儿童文学是周作人关注要点,虽然只区分了幼儿前期、幼儿后期、少年期三个时期,但当代教育应该沿着他的思路完善区分细则,辅之以教材上,以应用到初等、学前教育教学,也能避免过分童话导致儿童心力不足。
  四是美育功能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对于当前过分知识化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佐证。在农村,幼儿园小学化教学与小学过分知识化是主要的问题,周作人探索的儿童文学美育功能为儿童教学提供了方法以及科学论证的正面作用。
  五是为我们留下了科学与童话之间如此较好合理共同存在提供了议论的空间。这是避免因过度童话化导致存在心力不足的可能的另一种途径。周作人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翻译和创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其思想应该不断回溯,去挖掘其合理的成分,并化而用之,继续在现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其后期的错误思想,我们也应进行学理性的批判。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钟叔河.周作人文类编·上下身[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605. 710.625. 733. 803. 678. 685. 666. 682. 721-722. 667. 687. 585. 786. 707. 721.
  [7] 王泉根.论周作人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J].金华: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