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是一种下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均较高,感染原因可能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非典型菌种感染以及真菌感染四种。其中支原体感染是非典型菌种感染导致肺炎的一种。经相关研究报道,支原体感染肺炎相比其他种类的病情症状较轻,但是随着慢慢研究发现,支原体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症状表现种类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ARD(急剧呼吸窘迫症),肺的纤维化,细支气管阻塞性炎症以及胸腔大量积液等不良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生命。目前支原体肺炎的致病原理尚不清晰,但多方研究指出小儿支原体肺炎致病机制可能与免疫系统调节有关,为验证这一问题,笔者此篇就免疫调节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影响做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接种卡介苗的儿童56例(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规定),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3~12(平均7.6±3.2)岁,均在我院体检身体完全健康,年龄性别等差异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所有没有严格按照此次研究流程或中途退出的患者;所有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足或其它影响研究指标疾病的患者均给予剔除。
1.2研究方法:56例儿童均按照常规接种卡介苗,并跟踪随访半年,记录肺炎的发病率,并采用常规的肝感染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病程等指标。
1.3评定方法:对接种卡介苗后患得肺炎的小儿进行常规治疗的效果评价,根据《儿科学》第7版的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明显的症状得到改善,病程有所缩短,在未来的1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或者只出现1次。好转:治疗后患者的明显症状有所改善,病程也有缩短,未来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再发2次。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明显症状没有改善,病程没有缩短,未来1年内下呼吸道感染再发3次以上。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19.0处理计算,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x±s作为计数标准,p<0.05具统计学意义为评定标准。
2、结果
跟踪随访半年的时间,56例接种卡介苗的儿童中,有9例小儿出现肺炎现象,占总人数的16.1%。经常规治疗,显效率达44.4%,有效率达33.3%,好转率为22.2%,无效率为0%,总有效率为100%,由此表明:卡介苗对小儿肺炎的防治性良好,即使出现肺炎发病经常规治疗均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见表1。
3、讨论
关于导致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早期国内有文献表明:临床用于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标准是参考赵顺英归纳的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但是相关细致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关于其致病机制各家说法不一,经临床研究,不少学者认为支原体感染肺炎是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具相关作用。
T淋巴cell是机体免疫系统中参与细胞免疫的一类细胞群。其亚种细胞类型的CD4+T以及CDS+T起着相互平衡的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机体免疫应答有重要调控能力。由于CD4+T以及CDS+T两种亚种T淋巴细胞的相互制约才维持了人体的平稳。在免疫系统出现应答行为时,如若CD4+T亚型细胞的功能低下,会使机体容易感染,CDS+T亚型细胞功能低下,则会使免疫系统调节产生抑制。有关研究提出,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小儿患者肺周边血液的CD4+T亚型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D4/cDS的系数也下降严重。有研究提出,T细胞辅助cell中两种亚型细胞的数量失衡以及B细胞免疫应答的过度增殖是导致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原因。而且当前也有相关研究证明患有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小儿肺部周边的血清内CD4+T亚型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D4/cDS的系数也下降严重,从而使小儿的免疫系统应答出现紊乱,T细胞无法更好的起到信号传导以及对免疫的控制,B细胞则过度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作用于人体的肺部cell,表现为支原体肺炎。而卡介苗就是通过介导细胞免疫发挥对肺炎的抵抗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接种的56例儿童中有16.1%出现肺炎发病情况,经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100%,由此表明卡介苗对小儿肺炎的防治性良好,即使出现肺炎发病经常规治疗均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中以cell的免疫功能下降为主要因素,接种卡介苗对其免疫功能进行介导,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具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华,黄盛文,罗振元,等.贵州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中肺炎支原体检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0):2135-2136.
[2]杨红欣,丁纯.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3):1635-1635.
[3]沈晓玲,张爱丽,季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13-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