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日本居民营养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3 共4557字

  3 中日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与来源结构比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等食物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居民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等主要营养素摄入量不断增加,居民的营养状况持续改善。从营养素摄入水平看 ( 图 5 ~ 图 7) ,与日本相比,中国居民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在 20 世纪60 ~ 70 年代有较大差距,这主要与中国当时食物供给缺乏等因素有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3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快速增加,与日本的差距逐步缩小,特别是 2000 年后,中国居民的 3 大营养素摄入量与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于近年超过日本居民的摄入水平,2011 年中国居民热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分别达到人均每日摄入量3 075kcal、95. 3g和 93g,分别比日本高 356kcal、6. 9g 和 5. 7g.

  从主要营养素来源结构看,中国居民的 3 大营养素来源与日本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 图 8 ~ 图 10) ,即植物性食物是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尤其以热量摄入获取最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居民的热量获取来源中,虽然植物性食物仍占绝对优势,但动物性食物来源呈明显的增加趋势,2011 年占比增至 22. 4% ,比 2004 年提高 2. 4% ,高于同期日本居民约 2. 1%.从蛋白质摄入量来源看,虽然中国居民的蛋白质获取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随着中国奶业等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性食物来源蛋白质摄入量快速增加,这与日本居民的动物性食物来源蛋白质摄入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植物性食物来源相对稳定的走势有所差异。就脂肪摄入量来源看,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脂肪摄入量已经成为中国居民主要脂肪来源,而这与日本居民脂肪摄入量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来源形成较大的差异。

  4 日本居民营养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政府通过建立 《营养改善法》、《学校配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极大改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居民的营养不良状况。受其岛国资源禀赋影响,日本的食物消费进口依赖性较强,但从消费习惯看,日本居民历来重视传统饮食文化,大米、豆类、水产品等食物在其食物消费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日本较快地实现了从温饱到富裕社会的转变,居民食物与营养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动物性食物消费增加尤为明显,“西化”趋势显现[7],居民膳食营养不尽合理,肥胖等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加。为此,日本在坚持推进营养配餐、膳食改善政策的基础上,于 2000 年推出了 “健康日本 21”项目[8],大力普及营养知识,实施 “食育推进基本计划”,促进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加快改善。从近年来主要营养素摄入量情况和来源结构看,日本居民的植物性食物供能比和蛋白质、脂肪摄入量有所回升,这对其营养健康状况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中国正处于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时期,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食物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正在转型升级,同时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与营养相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已成为居民健康的重要威胁[9],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模式显得尤为迫切。从中日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和来源结构比较结果看,中国居民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人均每日摄入量已经超过日本,也高于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量,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已经转变为以动物性食物占优的膳食结构,这可能也是近年来中国出现的儿童肥胖率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症等慢性病多发、频发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借鉴日本食物与营养改善措施[10],科学制定食物与营养政策,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科学膳食。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科学膳食。针对中国居民营养知识水平不高的现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现代传媒途径,大力宣传营养健康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引导科学合理膳食。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食物营养发展政策。针对中国区域特征明显、资源禀赋差异大的客观实际,在发挥现代市场流通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食物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本地区食物与营养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推动营养健康管理法制化进程。针对中国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现状,加快推进居民营养条例、营养教育立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程,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持续增强提升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的保障措施。同时,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饮食文化,特别是要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模式,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西方饮食模式的冲击,从而减少动物性食物过度摄入引起的非传染性慢性病发病率,促进中国食物与营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光忠,汤为本,剑夫 . 营养经济学的基本构思 [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7 ( 6) : 80-83.

  [2] 苏畅 . 经济因素对我国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影响的研究 [D] .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

  [3] 刘华,胡雪枝 . 中国居民营养素及其来源构成的阶段性分析 [J] .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 ( 36) : 20999-21002.

  [4] 罗良国,王艳 . 日本食物消费结构演变及启示 [J] .农业经济问题,2007 ( 8) : 104-1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