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探讨预防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用及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作者:洪月明.
发布于:2018-12-24 共2564字

  摘 要:目的 试分析于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接受预防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 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接受预防疫苗接种的93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在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类型, 并依据统计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接种疫苗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结果 对934例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实施统计后发现, 共有95例儿童出现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为10.17%;出现不良反应儿童所接种的疫苗类型主要有麻腮风、乙型肝炎、百日破、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 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发热、腹泻、过敏性皮疹、局部肿痛、硬结以及无菌性脓肿。结论 导致儿童接种预防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较多, 应当积极做好疫苗接种全过程的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条例, 提高技术操作的规范性, 降低儿童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接种疫苗;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

  儿童计划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制剂后,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使儿童获得特定病原的抵抗能力, 进而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 也是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1]。从长期实践证明预防接种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是在接种疫苗的过程当中,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使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甚至可影响儿童健康。对此, 本研究主要分析预防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 为制定预防对策, 保障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儿童保健科门诊接受预防疫苗接种的934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并对入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疫苗接种资料实施回顾分析。入选研究对象中, 男498例, 女436例, 年龄1~8岁, 平均年龄 (4.5±1.2) 岁, 所接种的疫苗种类为:麻腮风疫苗207例、乙型肝炎疫苗215例、百日破疫苗163例、乙型脑炎疫苗185例、脊髓灰质炎疫苗164例。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疫苗接种操作规范要求对接种部位实施消毒, 并利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完成后需要在观察室观察40min, 在未出现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即可离开。

  1.2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入选研究对象在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

  2 结果

  入选研究对象中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17%, 各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见表1。疫苗接种后的具体不良反应表现情况见表2。

  表1 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情况    

  表2 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表现    

  3 讨论

  3.1 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1) 疫苗质量原因:疫苗存在杂物、纯度较低以及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运输与存在的情况下, 极易降低免疫效应, 而当儿童接种疫苗并产生免疫反应后, 机体的传播性质就会恢复甚至增加减毒菌的毒性, 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2) 医务人员技术操作原因:在儿童接种以免过程中并未对问诊以及查体形成重视, 而儿童在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影响下, 会存在明显的免疫缺失, 在未完全掌握儿童接种禁忌证的情况下实施接种, 极易出现不良反应, 甚至会对机体造成损害。同时接种疫苗过程中, 未将疫苗液体摇匀、接种部位不正确、注射剂量及深浅度不够准确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儿童个体与其外部原因:儿童年龄普遍偏小, 耐受力以及心理术中较差, 极易出现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 容易出现晕针甚至晕厥症状;儿童在疫苗接种后就进行剧烈活动未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并且过敏体质以及肥胖儿童易出现变态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儿童在炎热季节接种疫苗, 接种部位多会因穿着短袖而暴露在空气中, 极易受到灰尘、汗液等刺激, 进而引发不良反应。

  3.2 应对措施:

  (1) 接种前:严格依据疫苗接种条例, 在儿童接种疫苗前实施全面体检, 询问儿童监护人近期是否服用药物治疗, 是否存在过敏史等疫苗接种禁忌证, 并告知监护人疫苗的作用、接种禁忌证、接种后注意事项以及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医务人员需要明确掌握各种疫苗的作用、禁忌证、适用范围、接种部位、适用剂量等基本知识, 正确合理的使用疫苗;工作人员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亲切与儿童进行交流, 缓解儿童的恐惧感, 并指导监护人正确固定儿童体位, 保证顺利完成疫苗接种。 (2) 接种中:保证接种室环境的清洁度, 定期通风消毒;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对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种类、疫苗效期以及疫苗质量实施核查, 并在接种前对接种部位进行检查, 在确保无硬结及瘢痕存在的情况下, 将充分摇匀的疫苗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安全注射[2]。 (3) 接种后:在完成接种后需要让儿童在观察室留观40 min, 在确保儿童未出现异常反应的情况下方可离开。同时需要告知儿童监护人在接种疫苗后避免儿童进行剧烈活动, 保证充足的休息, 避免儿童抓挠注射部位, 保持皮肤干燥, 合理安排儿童饮食, 减少使用易引起过敏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疫苗接种后易出现的常见正常反应, 症状轻微不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若患儿出现轻微发热症状, 可增加饮水量,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若症状未得到有效缓解, 体温过高的情况下, 需要及时联系接种医师, 并于医院就诊。 (4) 加强疫苗质量监控:设置专项的疫苗质量管理部门, 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严格监管, 对疫苗运输、储存、质量检查等实施全程监控, 有效保证儿童接种的疫苗质量, 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严重的群体不良反应。 (5) 强化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对接种人员开展专业培训, 并对接种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水平实施考核, 只有考核成绩合格的人员才能够参与疫苗接种工作;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利用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实际案例, 让接种人员能够意识到熟练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强化接种人员的责任感与安全意识, 重视监测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疑似异常反应, 规范诊断疑似接种异常反应, 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 最大限度的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3]。

  综上所述, 造成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 为了保证儿童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还需要以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为依据, 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蔡维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 (电子版) , 2017, 6 (2) :283-284.
  [2]李文芳.2008—2013年泰安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6, 32 (7) :664-669.
  [3]刘琼芳.早产儿对乙肝、脊灰、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应答及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5, 23 (8) :883-884.

原文出处:洪月明.预防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72-7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