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是具有世界性的,每一个国家的文学都在与其他国家文学的不断交流中发展壮大。日本作为中国的一个相当特殊的邻居,从经济到文化对中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五四时期,中国文学处于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大环境之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形成过程中的奠基部分。此阶段日本文学处于近代文学的阶段,对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
1.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是以辛亥革命为背景产生的,分为产生期、建设期与收获期。
产生期主要以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为开端。之后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着名的“三大主义”,他指出: “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三大主义”的提出,在理论上为新文学的产生指明了道路。刘半农对文章要分段,要加标点符号的理念的提出,规范了现代文学的格式。
建设期主要是指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对文学形式的探讨,并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观点,李大钊也对文学内容提出要求: “宏深的思想,深刻的学理。”这些观点是对新文学的文学形式、思想革命、文学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为现代文学的产生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使五四新文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收获期主要是指白话文文学的产生。1918 年 1 月胡适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八首白话诗,这意味着新诗的产生。《新青年》不仅唤醒了现代青年的个性意识,还增强了他们的对社会的改造意识,《新文学》成为五四文学的先声。
这期间的代表作有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运用白话文写诗,感情真挚,对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开始运用白话文进行杂文创作,成为现代杂文的样品[1].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在文学界以及整个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震动。鲁迅先生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确立了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四文学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着五四文学不断向前发展。
2. 五四文学的文学理论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领导者,在进行五四文学理论的创设成就时曾指出: “我们的中心理论只有两个,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活的文学',一个是我们要建立一种’人的文学‘.前一个理论是文字工具的革新,后一种是文学内容的革新。”胡适关于五四文学的文学理论的提出,在现在看来并不完善,值得推敲,但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提出这样恳切的文学史反思,是值得得到广大学者重视的[2].中国现代文学的核心是白话文的建设问题,而五四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为此,五四文学的文学理论围绕白话文建设展开,并为现代文学的发展进步而努力。此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各学派学者各抒己见,将白话文与文言文孰轻孰重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3].在进行争论的过程中,各派人士的认知都比较极端,并吸引了大批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关于白话文与文言文争论的文章占据了大量篇幅,这一争论久久不能落下帷幕。直至192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命令,要求国民学校的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统一运用白话文体,使白话文的地位得到确立。
有关白话文的语言理论成为支撑五四文学顺利发展的重要理论。相关知识分子明确地认识到了思想文化的表达是离不开语言的,要充分利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来进行思想文化的阐述,让现代人运用好白话文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交流,并达到传达思想感情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运用到白话文,才能让更多人将白话文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使白话文体得到普及,为更多人所承认。同时,现代白话文的词义构成和语法结构是深受外来语言影响的,尤其是由于五四文学的引导者们多数留学日本,使中国的白话文体深受日语影响。使得白话文运动成为了文学形式、文学内容乃至文学思想的革新。
同时,“人的文学”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为一种理论指导。这一理论引导广大知识分子挣脱封建制度的枷锁,将个人的独立自由的精神放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从而促使广大知识分子追求解除人的自然属性,倡导将个体心性超越自身的有限存在感,成为五四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指导[4].由于当时各学者对现代文学的认知还不够到位,将白话文体作为五四文学的形式指导理论,将“人的文学”作为思想指导理论,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但随着这两者的理论指导,五四文学不断催生出新的文学,从而推动了现代文学的产生。
二、日本自然主义对五四文学的影响
1. 日本自然主义的理论特点首先,日本自然主义强调“贴近自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追求无限制地放大自然。其次,日本自然主义还强调“无理想、无解决”的“平面描述论”.其出发点是“无理想”.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和学者认为实现理想需要在远离社会、远离现实世界的条件下才能完成,理想的产生使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多了不可靠因素,因此在文学上贴近自然,打破理想境界才能实现对“真”的追求[5].第三,日本自然主义强调追求人性的“自然性”,认为在文学创作时要追求人类“本能冲动”,展现人性中的动物性的一面。相关学者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毫无顾忌地描述黑暗、暴力、血腥的内容,以求在对人类的黑暗面进行研究之后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后两点是在“贴近自然”的理论上形成的,成为第一点的延伸。
自然主义是日本特有的理论,摆脱了对西欧文学的盲目模仿,使日本近代文学的独特个性得到了确立。日本的自然主义是以日式的思考方式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的,将“自然”还原为真正的原原本本的自然,打破理想境界而无限扩大现实世界,一味地描写身边发生的实事,并最终导致“私小说”的出现。日本自然主义理论的产生是有迹可循的,早在《源氏物语》紫式部就强调应用“写实论”来进行文学创作。
但日本古代的写实意识是以感情为主色调,强调以真情实感进行创作,从而实现对真实性和自然性的追求。
2. 日本自然主义与五四文学日本自然主义给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带来了极大影响,也造成了诸多学者对其的误读。许多学者并不重视日本自然主义,同时,由于部分日本学者对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混淆也造成了中国学者无法准确地理解何为真正的自然主义,使各学者对其进行误读。特别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学者们,虽然能够在五四时期吸收外来先进思想进行五四新文学运动,但对于日本自然主义学者对人类“兽性”的追求无法理解,认为其会对中国群众的思想带来负面影响。
种种误读使得日本自然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被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但其带来的影响并不容忽视。尤其体现在五四时期的创造社上[6].五四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时间段,是中国由黑暗社会走向光明社会的转折时期。此时,各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无法在这个动荡的社会得到实现,人们要不停地与黑暗现实作斗争,需要一个发泄点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将灵与肉解放出来。而日本自然主义中的“自叙传”手法为广大与黑暗现实进行抗争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发泄的需要。郭沫若和郁达夫是这一时期创造社的代表人物。
郁达夫在进行《沉沦》的创作时,描述的多是孤芳自赏的内心世界,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叙式的文学创作,是自然主义在中国五四时期文学中最显着的体现。郁达夫作为一个真正的文学青年,在文学的世界中对统治者的黑暗统治进行反抗,脱离政治内容,在文学创作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正是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的突出体现。这与日本自然主义发展到后期,“私小说”的出现,倡导将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从而发现真正的自我是十分类似的。
日本自然主义是将个性解放放在首位的,这一点与五四1主义的一大助力。自然主义强调自我的意识,促使了中国先进青年们追求个性解放,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矛盾,高唱着“要重新创造我们的自我”,在强调真实的情况下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日本文学在五四时期对中国文学最大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十分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会受到其他国家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五四时期,由于各阶层知识分子欲挣脱黑暗社会的枷锁追求个性解放,虽然不能正确理解与接受日本的自然主义,却也在最大限度上受到了日本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岳凯华。 五四激进主义的缘起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4.
[2]吴亚娟。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长春: 吉林大学,2008.
[3]曹志明。 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中的自我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4) : 91-93.
[4]李国宁。 论日本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俳句与周作人[J]. 日本问题研究,2006,( 3) : 60-64.
[5]乌彦博。 日本私小说及其对“五四”文学的影响[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王向远。 五四前后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现代转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 1) :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