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东方文学中女性形象从总体上进行梳理, 通过比较分析, 来研究其审美特征:在女性性格美方面, 刚与柔是一对审美范畴, 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 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品格美是东方女性美的又一重要方面。东方文学妇女形象表现出的审美理想, 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理想, 而且有广大人民群众和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文学家的理想。
关键词: 古代东方文学; 女性形象; 审美特征; 审美理想;
人类由男女两性构成, 男女两性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永恒问题, 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其中女性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文学, 往往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来反映女性问题。妇女问题常常是一个时代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 因此, 杰出的文学家对妇女问题都非常关注, 常常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东方文学中, 具有审美价值的妇女形象灿若群星, 难以计数, 这是东方文学的一大成就。
东方文学中着名的妇女形象, 大都是本民族理想的妇女, 体现了本民族女性美的理想, 因此, 把这些形象加以综合比较, 可以看出东方女性的审美特征。本文要谈的女性美不是体型、皮肤、五官、姿态等外部特征, 而是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性格美、人性美和品格美。
在女性性格美方面, 刚与柔是一对审美范畴, 由此可以分出柔弱与刚强两种基本性格。刚与柔常常和“阴阳”搭配, 构成所谓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实质上, 作为审美范畴, 刚美不仅适用于男性, 也适用于女性, 柔美亦然。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 这种开放式的审美态度, 表现了东方思想的宽容宥和精神.但是东方思想在兼容并包的前提下, 又有中道和中庸的特点。在文艺美学上, 特别推崇和提倡中和之美。印度文学妇女形象继承了上古文学妇女形象的一些性格特点, 因而性格刚烈的妇女形象比较多, 但总的特点是刚柔并济。沙恭达罗形象很有代表性, 席勒曾称赞她的“美妙的女性温柔”, 但她在爱情方面的大胆主动, 表现出许多刚美之气。其他形象如春军、悉多、茉莉、罗陀、莲花公主等性格特点都是刚柔并济。日本文学中性格柔弱的妇女形象较多, 但也被认为过于柔弱是一种美中不足, 应该再加一些刚强之气。空蝉的性情, 温柔中含有刚强, 好似一枝细竹, 看似欲折, 却终于不断。其他形象如紫姬、熊野、松风等。日本文学妇女形象性格美的理想是外柔内刚。阿拉伯妇女由于社会环境的宽松和精神束缚较少, 性格大都豪放、泼辣、刚强, 但内心充满柔情, 总的特点可以说是外刚内柔。如祖曼绿蒂、王丽都、伊彼丽簪等都是外刚内柔的妇女形象。我国文化受儒家中庸之道影响, 有中庸合度的特点, 亦有中和之美的追求。表现在文学上, 妇女形象性格美讲究温柔敦厚, 实际也是刚与柔的二重组合。东方各国文学妇女形象性格美德一个共同特点, 就是刚与柔的组合, 尽管这种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但是都表现了中和之美这样的审美原则。这种多重组合丰富了妇女形象性格美的审美内涵, 增强了艺术魅力。
爱情是人性的升华, 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人性美, 在爱情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对纯真爱情的大胆追求, 是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多情是东方妇女人性美的表现, 痴情更是东方女性人性美的基本特征。东方文学中理想的妇女形象, 对爱情都有坚贞不渝、始终如一的特点。阿卜莱对昂泰拉一往情深, 父亲几次让她许嫁别人, 她都坚决拒绝。几次被外族骑士抢去, 逼迫成婚, 她都誓死不从, 表现了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特点。这类痴情女子还有很多:拉贝埃、西琳、蕾丽、沙恭达罗、王丽都等, 这些妇女形象奏出的爱情之曲, 打动了古今多少读者的心弦, 这就是爱情中表现出的人性美的魅力。妇女形象人性美的表现, 东方各国妇女形象也有不同的特点。印度文学妇女形象在爱情上都比较大胆主动, 就连以性格温柔着称的沙恭达罗都是主动表达爱情。中国文学妇女形象则不同,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汉文化视恋爱为大逆不道, 对妇女的恋爱不但在行为上防范, 而且利用大量的女教, 从思想上加以束缚, 因而中国文学妇女形象在恋爱表现上多数是被动的。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等都是如此, 她们不但在行动上小心谨慎, 而且在思想上都经过一番激烈斗争之后, 爱情战胜正统伦理道德, 才能走出恋爱的第一步。聂小倩等《聊斋志异》中的妇女追求爱情是比较大胆主动, 但不得不披上花妖狐魅的外衣, 以区别于一般的良家妇女。阿拉伯妇女受的束缚压抑较轻, 在恋爱上都比较大胆主动, 如王丽都、祖曼绿蒂都是主动表示爱情, 而载玉妮等形象在爱情表现上则显得泼辣勇敢。日本妇女形象同中国妇女形象一样, 在恋爱上表现得比较谨慎、矜持、被动, 但比中国妇女自由。
品格美是东方女性美的又一重要方面。第一, 东方文学妇女形象品格美的首要表现是忠贞。对丈夫的忠贞是一种义务, 是对妇女品德的要求, 而爱情的坚贞不渝是感情问题, 是人性美的内容。第二, 贤淑是东方女性品格美的又一重要表现。贤淑包括的内容很广, 对长辈的孝敬, 对丈夫的顺从, 对子女的爱护等, 即所谓“贤妻良母”所具备的条件的总和。第三, 痴情与贤德作为女性美的要素在文学史上是最早出现而又反复出现的意象, 是两种原型。东方文学妇女形象的理想美是情义两全, 也就是痴情与贤德的结合。在女性的品格美方面, 东方各国文学妇女形象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特点。印度妇女形象的特点是贤德和痴情两类形象的鲜明对比, 史诗中的贤德妇人和后来的爱情诗中的痴情女子是完全不同的典型, 前者以悉多为代表, 主要表现了忠贞和贤淑, 基本不谈爱情。后者以罗陀为代表, 主要表现了强烈的情欲, 基本没有贤德的内容。日本妇女形象的特点是对贞节不太讲究, 这与日本古代实行招婿婚制有关。伊斯兰妇女有贤淑贞节的要求, 但总体不是太严格, 原因是当时伊斯兰文化刚刚创立, 还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妇道体系。中国则不然, 妇道体系汉代已经很完备, 而妇道的基本内容不外乎贞节和贤淑, 因而中国文学妇女形象在这方面要求特别严格, 但在妇女理想上表现出层次性。
东方文学妇女形象表现出的审美理想, 不仅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理想, 而且有广大人民群众和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文学家的理想。东方文学妇女形象也更多的表现出了民族文化传统和进步的时代精神。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形象本身的审美特征, 而且在女性审美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书店, 1984.
[2]乐黛云.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思想[M].北京:中华书局, 2015.
[3]侯传文.跨文化视野中的东方文学传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