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基于玉雕莲蛙摆件探索“乾隆工”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作者:黄丽霞
发布于:2021-08-24 共34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玉雕专业论文(经典范文6篇)
【第3篇】当代玉雕新的审美趣向和时代风貌
【第4篇】不同地区文化玉雕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第5篇】独山玉雕现代设计思维理念与创新方法
【第6篇】 基于玉雕莲蛙摆件探索“乾隆工”

玉雕专业论文范文第六篇:基于玉雕莲蛙摆件探索"乾隆工"

  摘要:清代玉雕大致分成三个时期,通常所说的"乾隆工"一般是指清代玉雕的第二个时期,亦即乾嘉盛世之时。此时,玉雕工艺发展高速、迅猛,能工巧匠云集,加之乾隆皇帝的重视和偏爱,使"乾隆工"玉器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文章通过对玉雕莲蛙摆件(厦门文物店藏品)的鉴赏,分析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特点即"乾隆工".

  关键词:玉雕;莲蛙摆件;"乾隆工";

  作者简介:黄丽霞,女,福建莆田人,本科,文博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与利用。;

  清代玉器制作是继战国、秦汉后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先秦古韵、唐玉灵动、宋玉秀雅、明玉粗犷之大成,无论品类,还是创新意识都达到了中国玉文化史上的高峰。其中,"乾隆工"玉器成为精品的代名词,而厦门文物店藏玉雕莲蛙摆件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1 玉雕莲蛙摆件的雕刻工艺

  玉雕莲蛙摆件,呈半椭圆体状,蓬面径5.7厘米,高3.9厘米,通宽6.7厘米。一束荷莲(图1)从底部分散向上包裹莲蓬,一只青蛙前肢攀伏莲蓬边缘,弓腿,脚蹬莲枝,鼓眼圆睁,作扑食状(图2)。蓬面四周打洼,莲子减地阴刻,突出了十粒莲子的饱满。莲瓣深刀,瓣尖锋利,立体感强。荷叶收拢,中间下挖、叶脉阴刻。莲梗、蔓草浅浮雕,蔓草茎打洼,附于莲蓬(图3)。青蛙浮雕,镂空于莲蓬。整件作品雕刻精细,抛光精致,细部处理一丝不苟;线条流畅、刚劲有力。玉雕莲蛙由新疆和田青白玉雕琢,花、莲蓬侧面和青蛙的背部留有黄皮,质地致密莹润,精光内敛,手感深沉。莲、蛙组合雕琢,谐"莲莲生蛙"音,取"连连生娃"吉祥意,也是明清以来,在工艺品制作或绘画作品中,凡图必吉祥的一种体现。玉雕莲蛙,选材之佳,构思之妙,工艺之精,不失为清代玉器中的精品,符合清乾隆宫廷用玉制度。

  图1 玉雕莲蛙摆件侧面一束荷莲厦门文物店藏品

2.png

  图3 玉雕莲蛙摆件荷叶与莲蓬厦门文物店藏品

  3.png

  2 清代玉雕的发展情况

  清代玉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恢复发展期,自立朝到政权基本巩固的康熙时期。这一阶段琢玉工艺停留在继承和恢复阶段,玉源缺乏,作品很少,玉雕工艺在明代的基础上逐步得到发展,艺术特征存有明显的明末遗风,但在艺术风格上逐步转变并为新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的形成积累力量。第二期为繁荣昌盛期,亦即乾嘉盛世之时。此时,新疆和田玉石进入中原的渠道打通,大量玉石出现在北京、苏州等市场。这个时期,无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黄玉以及墨玉,一律采用上等新疆和田玉,细致、无瑕、纯正。每年的例贡分春秋两季进入宫廷,乾隆有诗云"和阗捞玉春秋时""和阗采玉充秋贡,岁有常例".玉材储备逐渐增多,为玉雕工艺高速、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民间、宫廷能工巧匠云集。苏州专诸巷继承了明朝的琢玉技艺,实行专业分工,工种之间合作密切,技术精益求精,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作品。清代宫廷造办处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上乾隆皇帝的重视和偏爱,又有充足的玉材和技艺高超的工匠,使得乾隆时期的玉作造型优美含蓄,线条柔和圆润,散发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也即所谓的"乾隆工"玉器。第三期为衰微期,嘉庆中期特别是咸丰以后,玉雕业开始萧条且每况愈下,渐趋衰落。

  3 乾隆时期玉雕的特征

  乾隆是一位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皇帝。一方面,他在玉器创作领域不断创新发展。清初,宫廷成立造办处,雍正时期在造办处就有玉作。乾隆元年(1736),就在宫中建如意馆,把当时江南制玉好手调往宫中,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图样,日夜赶制玉器。另一方面,继宋、明仿古之风后,乾隆在"崇尚师古""返璞还淳"情趣的影响下,学古而不泥古,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督制大量仿古玉器。其仿古的对象更加广泛,而且不限一个朝代,上自商周下至秦汉,无所不仿,无所不摹。数量庞杂的商周青铜器纹饰、造型,以及先秦时期的玉器形制被复制在乾隆审美范畴内的玉器上。同时,乾隆玉器型制多种多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单纯简练,精于抛光,充分展示了玉材特有的湿润晶莹的质地美;有的精雕细作,着重展示雕琢技巧,图案繁缛华丽,也正是乾隆崇尚的艺术风格在玉雕上的体现。虽然,经常有人趣贬乾隆为"农家乐审美情趣",但这种说法用在"乾隆工"玉器上,就不妥当了。

  3.1 "乾隆工"的特色

  "乾隆工"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玉料好。乾隆要求制作玉器的玉料玉质一定要莹润,颜色纯正。乾隆时期,清军在西域大举用兵,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使新疆和田玉料大量进入内地。这些玉料质量不一,山玉最大的几千斤,其中九千余斤的大玉,雕琢成为大禹治水山子。此外还有三千余斤的寿山、五千斤的福海、四千斤的大玉瓮。色泽分为青玉、白玉、青白玉、碧玉、墨玉、黄玉等。这些玉材,一部分留在如意馆加工琢磨,其余分发两淮一、苏州、杭州、江宁等地加工成器。其中以如意馆、苏州和两淮三处的技术力量最强,所制作的作品也最优。清代晚期大量出现的用卡瓦石雕琢的玉器,不可能在乾隆时期出现。卡瓦石有各种颜色,通常泛指那些与和田玉外表相似,硬度低、质地软的大理岩、石英岩、蛇纹石等。其次,融艺术性与高超工艺于一体。如意馆碾玉有严格的规定,如选料、画样因材施艺,设计完成后,交制作部门做坯、做细、磨光、刻款、做旧等工序,每一道关键工序都要"呈览".全部完工后仍然需要"呈览",评定等级。"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苏州专诸巷为造办处如意馆提供了大量技艺高超的工匠,涵盖选料、画样、碾玉、刻字到烧古的全部工艺。汇集全国各地高手的如意馆和苏州专诸巷等地的能工巧匠,为"乾隆工"玉器的昌盛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乾隆工"的碾琢技术要求严格。不论使用何种做工,不管是单一,还是采用两种以上的工艺,均规矩方圆,一丝不苟,十分讲究。其纹饰无论椭圆、转折、垂直、方角,都是一刀到底,结合紧密,绝无断刀不继之相,凡直线一定笔直,圆如满月,细如游丝,粗如铁索,委角浑圆,尖角锋利。"乾隆工"的抛光也是非常讲究的,膛、底、足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应琢应光之处,也十分考究。从粗砂到细砂,再用兽皮或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细细搓磨,捏揉玉器,这些工艺所折射出的光感,能充分显示出和田玉油润温厚的质感,柔和饱满,华光飘逸,玉魂生辉。特别是镂空玉雕作品,圆润秀丽,其孔穴之处,手触感觉光滑舒适。

  3.2 乾隆时期玉器用途、造型

  乾隆时期玉器的蓬勃发展同样也体现在器物用途的广泛性和造型的多样性上。按其用途和造型通常分为陈设类,主要有仿古彝器、鼎、尊、簋、瓶、炉、壶、山子、如意、动物、人物、瑞兽等;器皿类如盘、碗、杯、瓶等;佩饰类如朝珠手串、带钩、手镯、佩、鸡心佩等;文玩如文房用具、棋子等。此外还有祭器、造像、宝册、镶嵌、肖生玉等众多玉器品种。题材繁多,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飞禽走兽等广泛用于玉器雕琢上。

  乾隆时期的陈设器主要取材于自然景物或生活意趣,形象真实,自然淳朴,精致内敛。富有浓厚绘画色彩的花鸟写意类型是这一时期玉雕的主要形式之一。比如以莲荷为题材的玉雕作品就是一例。莲荷题材的作品在宋元时期就已流行,明清一直延续下来,只是在制作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荷花为多子植物,又名莲花。我国传统以莲花寓意美满的生活,莲蓬和青蛙都是多子的,"蛙"与"娃"谐音,符合人们祈求子嗣繁衍的美好愿望。同时,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士大夫赞颂。后来,人们又以其吉祥寓意而衍生出各种寓意,如:一品清廉、喜得连科、并蒂同心等。

  3.3 乾隆时期玉器的琢磨手法

  乾隆玉器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它善于借鉴绘画、雕刻、材料特点,在琢磨手法上集高浮雕、浅浮雕、掏膛、镂空、俏色、错金银、镶嵌、抛光等几乎所有的传统手法及历代艺术风格之大成。山水花卉,人物故事等的碾琢,要求能适应所描写的对象,追求神韵与笔墨情趣。这类玉器极富立体感,用隐起、起突等不同的技法,注意层次远近,琢工精细,锋枝毕露,近似竹木牙雕风格。构图上多采用平远、高远、深邃或者采取类似焦点透视方法,再现人物、动物的姿态表情,山水的皴法。

  4 结语

  玉雕莲蛙摆件极好地将青白玉质地和黄皮色精妙搭配,利用俏色技法掩盖玉料瑕疵,融入构图,颜色的过渡与搭配浑然天成。整件作品在抛光工艺上精细到位,做到"玉颜通透""柔和饱满",没有留下任何抛光死角。乾隆时期,宫廷造办处能制造出精工钟表,有理由相信,当年西方先进的工具设备已经运用到治玉领域。比如,这件作品莲蓬的琢磨严谨细致,线条细腻,造型比例十分准确。通过10倍镜观察,用刀痕迹快速精到,这是先进的工具加高超的手工带来的别样神韵。

  优秀的艺术品是匠人的智慧、审美和才思的综合体现。作为一个传统的玉作题材,玉雕莲蛙摆件不仅深具宫廷艺术风格,而且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还被赋予世俗的生活情趣和"多子多福"的人间烟火气。毕竟,子孙满堂,泽被后世的理想也是帝王将相追求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
原文出处:黄丽霞.从玉雕莲蛙摆件看乾隆时期玉雕工艺特点[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6):25-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