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雕塑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起到了彰显城市魅力、美化城市环境、寓意教化等作用, 而地域文化作为城市文明和精神的象征, 是城市雕塑中常用的创作元素。本文立足于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并对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中的文化定制案例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合理化创作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雕塑; 地域文化; 文化定制; 创作建议;
一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其灵魂所在, 不仅蕴含了城市的内在之美, 还体现出了城市的性格特点, 所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的运用, 以此来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良好的文化载体, 在传播和传承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共艺术作品中, 可以提高其创作水平和审美价值。以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为例, 对其文化定制展开研究, 可以为城市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指导和借鉴, 对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 在进行城市公共雕塑创作时, 可以从地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地域文化包括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等内容, 这些都可以作为城市雕塑的素材来源, 创作者从中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并经过想象和加工, 然后通过城市雕塑的题材、造型、线条、色彩等不同设计元素表现出来, 可实现更加理想的创作效果。另一方面, 对于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来讲, 城市公共雕塑是一种良好的载体[1]。城市雕塑选址一般都在较为开阔且引人注意的地点, 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城市特点及品味体现出来, 不仅可以记录城市历史文化, 还能反映当地民风民族, 在弘扬和传播地域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承及发展。所以, 在设计创作城市公共雕塑时, 必须将其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
2 城市公共雕塑创作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雕塑中, 具体体现在历史文化、环境美化、精神传递等几方面, 在进行文化定制创作时, 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首先, 利用城市公共雕塑可以再现城市历史风貌, 将其文化进程及历史变迁呈现出来, 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城市温度。如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的人物雕塑, 便反映出了南京历史文化及社会风俗。其次, 当前在城市公共雕塑创作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协调, 可以利用不同的雕塑形象, 体现出城市空间的特点及魅力, 以地域文化作为背景, 美化装饰城市环境。这种装饰性的雕塑, 在城市的步行街、商业街、广场等位置较为常见, 也能够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2]。另外, 城市公共雕塑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 可以通过题材、造型、线条、色彩的不同, 传递出不一样的精神情感, 是衡量城市文化品质的重要参照物, 更是一座城市性格品格的具体体现, 可以给城市居民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 这也是地域文化在城市雕塑中的具体体现。
3 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中的文化定制
如何实现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与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 是设计创作城市雕塑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对促进城市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定制已经成为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必然趋势, 必须引起广大创作者的关注和重视。这其中芜湖雕塑作品《长江巨埠———圆》、大连雕塑作品《同舟》、西安雕塑作品群与铜陵雕塑作品群都体现出当地历史文化的特点, 极具地域特色和象征意义, 是城市公共雕塑创作中融入地域文化的代表作。
3.1 芜湖雕塑作品《长江巨埠———圆》
《长江巨埠———圆》是安徽芜湖市的一件雕塑作品, 是为中国首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定制的。在创作时, 充分结合了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 极具艺术特色和独特魅力。芜湖属于典型的湿地城市, 境内有着长江、青戈江等河流, 并且分布有大量湖泊, 有着千湖之城的称号。根据芜湖城市特点, 在创作《长江巨埠———圆》雕塑时, 运用了大量水元素, 如雕塑顶部灰瓦下的水幕, 与整个瓦檐组合形成了“马头墙”造型, 彰显出了徽派建筑特点。当水幕消失时, 可以通过不锈钢材质吸收周围环境, 此时再观察整个雕塑, 则表现为三段瓦檐, 好像悬浮在半空中, 给雕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使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和观赏价值[3]。在该雕塑作品创作中, 不仅运用了徽派建筑中的典型造型“马头墙”, 彰显出了地区传统文化特色, 而且还引入了不锈钢这种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材料, 既体现出芜湖市中西融合的特点, 又符合刘开渠先生的雕塑创作思想, 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 向世人展现出芜湖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3.2 大连雕塑作品《同舟》
《同舟》是为“大连星海新天地”定制创作的, 蕴含了深厚的地域文化, 同时传递了城市精神, 是大连市城市性格及城市品质的象征。大连市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变迁和城市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类型及文化心理, 而城市公共雕塑《同舟》在创作时便是以大连历史变迁作为创作主题来展现出地域文化特点的。大连市属于典型的港口城市, 渔船是港口处最为常见的事物, 将其作为雕塑作品主体造型, 符合大连港口城市特点。另外, 大连市居民大多是从外地迁移过来, 地域文化普及程度较低, 很多人都缺乏归属感, 文化融合现象比较突出[4]。透过雕塑作品《同舟》, 可以充分感受到大连市的独特魅力及旺盛的生命力, 体现出其港口城市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
3.3 西安雕塑作品群
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创作城市公共雕塑时, 也都是从当地文化特色出发的, 充分体现了文化定制创作思想。比如以古代丝绸之路为主题所创作的《丝绸路群雕》, 用一队商人再现了古代长安的繁荣景象, 体现了历史上的西安古城, 代表了西安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如《大唐盛世》浮雕, 从唐代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 通过素材提取和艺术加工, 通过《贞观之治》《房谋杜断》《载舟覆舟》等雕塑作品, 从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生动还原了唐朝的繁荣景象, 能够让人感受到西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5]。
3.4 铜陵雕塑作品群
铜陵市是中华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悠久的铜文化历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 所以在对城市公共雕塑进行文化定制时, 更多的都是以铜文化作为创作题材, 并且在雕塑造型、材质及色彩等方面均有所体现。同时, 不少雕塑作品的表现手法都较为抽象。《起舞》《丰收门》《铜陵之音》等, 都是铜陵市较为出名的雕塑作品, 创作灵感均来源于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 以青铜器具的原始形态作为造型, 雕塑主要材质为锻铜, 作品整体颜色呈青铜色, 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极具地域地域文化特色的雕塑作品。除此之外, 一些雕塑作品还以铜陵市的青铜冶炼史作为创作题材, 充分体现了铜陵绵长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时代新风, 给人们以良好的城市形象感知。
4 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创作建议
为促进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利用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公共雕塑创作水平和艺术内涵, 借助城市公共雕塑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4.1 突出地方特色, 反映区域文化
要想实现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需要从城市自身特点出发, 通过全面、详细的分析, 准确定位雕塑主题和题材, 突出地方特色, 反映区域文化。创作城市公共雕塑作品时, 应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 从中提取更多的创作元素, 将其应用到雕塑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 通过更加明确和清晰的主题和题材, 精心设计出具有不同文化特点、不同风格、不同思想内涵及艺术神韵的雕塑作品, 体现出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彰显城市独特魅力[6]。
4.2 保证雕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公共雕塑对城市起到了美化和装饰作用, 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融入当地文化时必须确保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实际创作过程中, 需要严格遵循城市整体规划要求, 根据空间布局情况, 充分考虑如何设计城市雕塑, 既要展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 又要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及发展。周围建筑物、道路分布情况、自然和地理特点、历史人文背景等, 都是城市公共雕塑与地域文化融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雕塑与环境之间的完美结合, 才能充分发挥出雕塑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价值。
4.3 加快城市公共雕塑创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对于城市公共雕塑的创作而言, 地域文化的融入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要依照严格规范和标准流程开展。这就需要加快城市公共雕塑创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政府部门应针对城市公共雕塑创作, 尽快颁布实施一些法律法规, 提高雕塑创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 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 以便更好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实现更加理想的创作效果。同时, 应不断完善管理机制, 雕塑创作者应与城市建设部门、文化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加强沟通和联系, 并规范城市雕塑创作评审和论证工作, 提高城市公共雕塑创作水平和质量。
4.4 兼顾公共雕塑物质形态和视觉效果
基于文化定制的城市公共雕塑创作, 应从其物质形态和视觉效果两方面进行综合把控。从城市公共雕塑物质形态角度分析, 不仅要在融入地域文化的基础上, 给出新颖、有趣的创意, 而且还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运用先进的加工工艺, 使雕塑呈现出良好的物质形态。从城市公共雕塑的视觉效果角度考虑, 既要体现出当地传统文化, 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又要融入当代先进理念, 体现出时代元素, 凸显雕塑艺术风格及地域特色。在设计城市公共雕塑时, 除了要善于利用自然光影外, 还应将现代照明技术加以灵活运用, 使雕塑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视觉效果。
5 结语
城市公共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的重要组成, 是城市文化及精神的象征, 其创作情况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只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运用文化定制创作理念, 将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共雕塑有机融合, 才能以城市文化作为背景, 创作出更加优秀的雕塑作品, 在提高城市公共雕塑创作水平和创作质量的同时, 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发展, 树立良好的现代文化形象, 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阎勇舟.城市文化的视觉传达——论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叙述[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 (12) :114-115.
[2] 周沁雪.凝固的符号——北京城市公共雕塑文化研究[J].青年与社会, 2015 (10) :197-198.
[3]陈侠.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J].明日风尚, 2017 (24) :371.
[4]周涛.现代景观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建构[J].艺术评鉴, 2017 (7) :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