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雕塑论文

写意性在当代雕塑中运用与发展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作者:郝巍
发布于:2018-10-23 共1912字

  摘要: 该文论述写意效果在雕塑创作手法中的运用, 先阐述我国雕塑的发展, 再列举当代雕塑中的写意性作品, 重点论述朱铭和吴为山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

  关键词: 传统雕塑; 写意性; 观念;

雕塑论文

  一、我国雕塑的发展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 我国的民族雕塑艺术就有辉煌的成就。夏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艺术不但闪烁着灿烂的工艺光彩, 而且其上各式各样的纹样装饰更可看作一幅幅环绕的浮雕艺术佳作。其巧妙独到的设计、生动概括的造型和极度夸张的隐喻性意象表达, 无不体现着我国早期雕塑作品在工艺制作和精神表现上的奇绝诡异之美。

  汉王朝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 为适应这一新兴的封建政权沉雄博大的气象和开拓进取的时代风尚, 汉代的雕塑艺术在充分继承并发扬前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实现了更大的跨越。无论在题材表现、语言运用还是思想创构方面, 汉代雕塑均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如, 古朴深厚、泼辣豪放的画像石艺术, 清新明朗的画像砖艺术, 尤其以气势恢宏的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为代表。霍去病墓石雕因石造型的创作构思, 因时制宜的精巧设计, 简洁洗练、朴拙粗放的刀刻技法, 整体团块的结构布局和精确的细部线刻表现, 无不给人以深厚、简略而又稚朴的古拙之美, 也无不体现着汉代积极向上、勃发有为的民族自信。

  佛教艺术的传入对我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以此为节点, 宗教石窟造像艺术逐渐兴起。但整体来看, 作为我国传统雕塑艺术组成部分的宗教雕塑艺术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 存在独立性不足、时代感不强的问题。

  近代以来, 在西风东渐, 在救亡图存思想的驱使和感召下, 怀抱国家民族价值取向的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向西方学习之路。在艺术领域, 虽以西方绘画为主要方向, 但雕塑家也不乏其人, 较着名者有刘开渠、滑田友、潘玉良、张充仁等。他们是一群艰辛付出的拓荒者, 其精神令后辈敬仰, 他们的默默耕耘和奉献, 令今天我国的雕塑事业焕发光彩, 迎来了灿烂的新篇。

  二、写意性在当代雕塑中应用与发展

  台湾地区艺术家朱铭和大陆艺术家吴为山是重要的代表, 他们都以意象雕塑而闻名。

  朱铭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 15岁时师从地方名家李剑川, 学习传统庙宇雕刻和绘画, 30岁时拜入雕塑大师杨英风门下学习, 开始尝试融合传统木雕与现代艺术精神, 并逐渐发展出了超越两者的独特个人风格。代表朱铭艺术创作水平且影响巨大的, 是他的《太极》系列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他独立风格形成的标志, 更暗含并传达了东方文化的自然意蕴, 实现了现代雕塑语言与东方美学理念的完美结合, 创造了富于精神性的生命本体, 达到了“蕴含天地之气, 铸造雄浑之境”的“忘我”“无我”境界, 使“天人合一”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命题获得了直观的视觉呈现, 让观者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感受。

  吴为山是当代一位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成就卓着的艺术家, 他的作品被誉为“东西方精神融汇的集大成者”, 是当代中国艺术新精神的杰出代表。

  “文心铸魂”是吴为山艺术生命中永恒的价值追求, 在几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 他通过中国文化名人系列雕塑创作, 写就了一部雕塑文化史, 并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在创作上, 他力主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 将传统和现代结合, 力倡大写意雕塑风格;在理论方面, 他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 并将中国的雕塑艺术历史归纳为“中国传统雕塑的八大风格论”。

  在吴为山的一系列文化名人雕塑作品中, 《老子》系列最具典型性。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老子》这座高大的青铜铸像最为宏伟壮观。凭借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深刻把握, 吴为山采用铸鼎的造型、书法的写意线条和篆体“空”字的意象架构, 创造性地加以糅合, 运用现代艺术的创作思维, 巧妙地将老子的思想和形象融为一体, 体现了哲学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极具视觉震撼力和文化穿透力。有人说这件作品“是这个时代的伟大创作”, 这是因为它不仅仅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更体现出了雕塑艺术的中国语言和融入世界文化语境中的自信与自觉。它是国际现代艺术风格的优秀范例, 赢得了世界雕塑艺术界的赞誉和充分认可。

  应当说, 在写实、抽象、波普等雕塑艺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下, 吴为山在中国传统艺术的造型基础上, 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理念, 并掺入视觉革命的创新元素, 最终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底蕴的当代大写意雕塑气象。吴为山接续的是雕塑艺术的中国文脉;吹响的是令人振奋的精神号角;谱写的是这个时代中国雕塑艺术的强音。

  参考文献
  [1]孙振华.中国雕塑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4.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 (增订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杨晓钟, 梁绘影, 王宇.中国传统雕塑的形式与精神.艺术评论, 2011 (5) .
  [4]陈绶祥.陈绶祥谈国画笔法.美术观察, 2003 (2) .
  [5]陈培一.写意雕塑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6]吴为山.写意雕塑论.中国美术, 2011 (1) .

原文出处:郝巍.写意手法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6):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