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雕艺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它具有了独特的造型语言、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 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阻碍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过于注重材料和工艺, 没有在设计上下功夫;二是创新不足, 造型千篇一律;三是过于注重作品的寓意, 没有赋予作品时代感;四是缺乏高素质的玉雕人才。传承和发展玉雕艺术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继续关注材料和工艺的同时, 更新设计理念;二是传承古法与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并重;三是在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涵的同时, 为作品注入时代气息;四是做好传授玉雕技艺、培养玉雕专业人才的工作。
关键词:玉雕; 艺术创新; 时代感; 传承人;
玉雕艺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它具有了独特的造型语言、文化意蕴和审美特征, 成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 玉雕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将时代气息融入传统工艺, 使玉雕艺术被现代人所接受, 同时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玉雕艺人, 为玉雕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玉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从新石器时期开始, 我们的先人就开始制作玉石制品。在八千年的时间里, 我国的玉石制品经历了从刀、斧到玉饰再到玉玩的沿革。上古时期玉雕艺人崇尚抽象、朴拙之风;中古时期玉雕艺人将雕刻与绘画相结合, 使玉雕作品具有了具象之风;近古时期玉雕工艺获得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造型典雅、贵气十足。在历史上, 具有中国特色的玉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礼记》指出:“玉不琢, 不成器。”就是以玉喻人, 将美玉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 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1]。我国的玉雕工艺因难度大、历史悠久而蜚声中外, 在世界艺术长廊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19世纪40年代以后, 受到战乱的影响, 我国一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趋于停滞, 玉雕工艺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国家富强, 社会安定, 百姓安居乐业, 政府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十分重视, 玉雕这门古老的工艺实现了发展。如今, 玉雕工艺品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在市场上, 各种类型的玉雕产品能够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多元的消费需求也使得玉雕产品的材质和主题越来越丰富。
二、阻碍玉雕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玉雕产业不断壮大。然而, 受到发展思路、制作工艺等的影响, 玉雕艺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当前, 阻碍玉雕艺术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 过于注重材料和工艺, 没有在设计上下功夫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 一些人在制作玉器时走入误区。“追求极度奢靡的材料和繁复多变的工艺技巧成为价值认识的核心, 并渐次取代适度‘材美工巧’的原则”[2]。这种“重工重料”的倾向延续至今, 阻碍了玉雕艺术的发展。玉雕是综合艺术, 作品的价值与多种因素有关, 玉料和工艺固然很重要, 但艺术设计同样也很重要。
(二) 创新不足, 造型千篇一律
受到传承方式的影响, 玉雕师在创作中多采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段, 玉雕创作程式化问题严重。在玉雕行业, 一些传统题材的造型基本上是固定的, 能否按照传统思维设计玉器甚至还被作为判断一名玉雕师是否合格的标准。玉雕技艺的传承一般采用的是“师带徒”模式, 学徒一入门接触的就是传统的观念, 其思想受到束缚。这种传承方式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相同题材的玉雕作品造型常常千篇一律, 不同作品的差异唯有材料的好坏和体积的大小而已。目前, 造型同质化已经成为阻碍玉雕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习惯于因循传统, 当遇到品质很好的玉料时, 玉雕师害怕别出心裁会降低材料的价值, 愈发不敢在艺术设计方面进行创新了。
(三) 过于注重作品的寓意, 没有赋予作品时代感
玉石行有句老话:“玉必有工, 工必有意, 意必吉祥。”我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有着浓郁的世俗气息, 有些图案代表着人们虔诚的信仰, 有些图案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我国, 用吉祥图案来造型是艺术创作的传统[3]。但是, 艺术创作过于倾向世俗化, 就会导致艺术性的弱化。玉雕艺术是一种小众艺术, 当代玉雕创作基本上都是在承继传统, 艺术设计方面少有突破[4]。由于缺乏主流文化群体参与, 很多玉雕师不知如何表现时代精神, 不知如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感受, 作品脱离时代也是导致人们对这门传统艺术产生疏离感的重要因素。
(四) 缺乏高素质的玉雕人才
传统的“师带徒”传承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在这种模式下, 学徒入行门槛低, 这就导致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进入了玉雕行业, 加上部分为师者在传授技艺时墨守成规, 培养出的玉雕艺人往往因循守旧, 缺乏创新精神。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这一艺术门类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和玉雕企业尝试推行现代学徒制, 培养出了一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玉雕艺人。即便如此, 在玉雕创作中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当前, 部分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玉雕专业, 但大部分大学教师都没有从事玉雕工作的实践经验, 虽然学校也会邀请当地的一些玉雕师为学生授课, 但这些人未受过高等教育, 虽有实践经验, 却很难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 这种状况阻碍了玉雕人才的培养。
三、促进玉雕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建议
今后,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玉雕艺术发展的状况, 立足今天的文化环境, 传承和发展好玉雕艺术, 使这门传统艺术焕发新的光彩。具体来讲, 传承和发展玉雕艺术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 在继续关注材料和工艺的同时, 更新设计理念
当前, 玉雕师应当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在玉雕创作中引入现代设计理念, 表现现代艺术观念。玉石是玉雕创作的物质基础[5], 玉石的品质各不相同, 然而, 无论是翡翠、羊脂白玉, 还是南红玛瑙、黄龙玉, 只要设计得当, 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都能够表现独特的美学追求。在玉雕创作中工艺很重要, 然而并不是工艺越精细越繁复就越好, 工艺是为内容服务的, 不能单纯为了“炫技”而进行创作。将传统的圆雕、浮雕、镂雕、微雕、俏雕、薄意这些工艺技法, 与3D扫描、电脑制图、数控等技术结合起来, 服务于设计理念, 能够很好地表现各种复杂的主题。玉雕师应当遵循“材美工巧”的原则, 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选取合适的材料, 在玉雕创作中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手段, 运用多种工艺来展现玉石制品独特的美。
(二) 传承古法与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并重
玉雕工艺在中华大地上传承数千年, 它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如果脱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块沃土, 玉雕艺术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也就谈不上传承, 更谈不上创新了。提倡工艺创新并不是否定已经有八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 更不是否定传统的玉文化。今天的人们应当立足于传统, 从传统玉文化中汲取营养, 将现代元素融入玉雕创作, 在玉雕创作中采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要想使传统的玉雕艺术在当代实现发展就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 以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要注意学习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 采用多种艺术手段进行玉雕创作。
艺术门类多种多样, 然而, 不同艺术门类所遵循的美学理念却有相通之处, 这是不同门类的艺术相互融合的基础。在创作玉雕作品时, 可以借鉴彩陶、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 以及中国画的意境。融入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能够丰富玉雕艺术的语言, 促进玉雕艺术发展。
在玉雕创作中, 既可以借鉴其他中国传统艺术 (如书法、泥塑、石雕、牙雕、木雕、石窟造像、皮影等) 的表现手法, 也可以借鉴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等艺术理论。促进玉雕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化, 有利于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玉雕师在进行玉雕创作时, 或多或少都会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长处, 我们可以从一些当代玉雕作品中看到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例如, 刘竹的《魏晋之风》借鉴了石窟艺术, 崔磊的《观喜》借鉴了皮影戏艺术, 卓凡的《拈花———莲》运用了三维立体成像技术, 王一卜的《谁是幻影》、卓凡的《江山千里》均运用了装置艺术, 王朝阳的《贝多芬》、王少军的《赖有神山———远望》、钟灿文的《新物种———点击》、聂子翔的《指尖玩具》, 将玉石与木头、金属、皮革等材质相结合。
在传承玉雕艺术的过程中, 既要注意继承传统工艺, 又要注意开展工艺革新。玉雕师要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研究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表现手法, 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玉雕师既应当是一名技术娴熟的工匠, 也应当是一名能够对玉雕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等进行深入思考的学者。玉雕师要经常对传统技艺进行反思, 尝试运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语言来诠释玉雕艺术, 使这门古老的艺术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三) 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 同时为作品注入时代气息
传统的玉雕创作一般都是用作品来表现吉祥寓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除了仍旧欣赏玉雕作品所寄托的传统吉祥寓意之外, 也希望玉雕作品能够表现出时代特色和个性追求。因此, 玉雕创作的理念应当与时俱进, 玉雕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为作品注入时代气息。
玉雕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需要去搞玉雕创作。好的玉雕作品应当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应当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玉雕师要认真体会中国传统手工艺制品所寄托的情感, 同时思考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情感需求,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思想, 并用玉雕作品来表现它。只有经过深入思考, 创作出的玉雕作品才富有灵性, 才是有血有肉能够得到观者认同的精品。例如, 唐木的《童年的记忆》、孟庆东的《永恒的主题》、张森才的《雪中送炭》和《春耕》、林国华的《民以食为天》、方志杰的《梦》等作品, 或是表现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或是表现现代人的爱情观, 或是展现淳朴的民风, 选题贴近现实生活, 表现的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够鼓励观者为实现梦想而奋斗。又如, 当代翡翠雕刻大师王朝阳的作品《长征组歌》, 用破旧的书籍、磨损的草鞋、缀着红星的八角帽再现了长征精神,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 做好传授玉雕技艺、培养玉雕专业人才的工作
我国的玉雕艺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其技艺一般由师父传授。目前, 一些玉雕艺人主动到美术专业院校进修, 他们研究东西方艺术, 学习造型艺术, 这种做法对于玉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有利的。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玉雕人才, 就必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目前, 可以尝试建立现代学徒制, 也可以在本科院校开设相关专业。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都强调“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但学徒的身份有着显着不同, 建立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避免学徒成为师父的廉价劳动力。此外, 建立现代学徒制还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玉雕人才。本科院校应当探索建立科学的玉雕人才培养模式, 要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注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向他们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要努力争取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行业帮扶。
四、结语
我国传统的玉雕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 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传承和发展玉雕艺术。传承传统艺术既不能否定传统, 也不能完全沿袭前人的做法。我们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的表现手段, 使玉雕作品具有时代感, 更加切合当今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俊懿.玉雕艺术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J].人民论坛, 2016 (24) :34-35.
[2]诸葛铠.裂变中的传承[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65-66.
[3]崔建林.浅析玉饰鹿纹的演变及其吉祥寓意[J].中国包装工业, 2014 (14) :65-65.
[4]王金忠.重塑当代花鸟玉雕的美学观[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4 (6) :51-58.
[5]吴冬梅.玉雕材料的开拓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2)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