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对日本人民族自豪感的形成是有很大帮助的。与中国有56 个民族相比,日本民族较为单一,从种族和文化意义上说,日本是世界上民族共性最强的国家。 日本人善于拿来主义,将先进的东西引进国内后转化为具有典型的日本文化,这给日本多元文化特征的形成提供了便利。而这一切已经有意无意地反映在动画创作之中,这些文化特点的体现,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多元性。
一、日本动画电影中典型的文化印象
(一)菊花的象征
菊花代表了日本人民崇尚自然和具有微妙温情的一面,在动画电影中对这一面的表现是淋漓尽致的。相较于追求高特效、单剧情、英雄主义的美国动画电影,日本更擅长的是把细腻和微妙的情感融入动画中,这是东方人特有的。 它们是以故事来控制影片的节奏和画面, 善于营造让人感动的氛围。
对设计人物和角色定义而言,日本的动画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要求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如动画电影大师宫崎骏对人物的塑造,大多数都是个性独特的,和菊花一般具有执著和坚强的特性。
(二)刀的象征
日本武士完全被武士刀所代表了,武士刀代表了征服、勇气、荣誉、忠诚等精神,也是日本民族文化反映军国主义激进的一面。武士道的精神传统在日本动画中也有较强的地位,其中的内容就是被强大的血腥暴力所代替。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一方面是有坚强不屈的意志,有坚强的毅力以及莫大的勇气,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这是值得佩服的。它体现在许多青春励志类动画电影里面,如《灌篮高手》等等。 在另一方面,武士道精神所推崇的强大的破坏力以及崇尚武力的精神是不容忽视的。 纵观日本的动画电影产业,题材大多是战争或杀伐,战争和杀伐在日本动画电影中的流行程度,是西方动画电影所无法比拟的。
二、日本动画电影中多元文化的体现
(一)等级鲜明
日本几百年来最明确最牢固的制度就是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已经构成了日本社会的基本框架。 当日本人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对其进行“各安其位”的训练,所以日本的风俗、道德等等都孕育在这种文化模式之内。日本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良知的根源,日本文化的根源来自于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一般都比较紧密。日本人自身也觉得等级制度是符合日本人现有的社会, 认为这种制度的存在是有道理的。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就是这种深刻严格遵循等级制度的人本观念。
这种等级制度最先入手的是家庭,然后再慢慢地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男尊女卑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大行其道,但是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在日本社会中,即使到了21 世纪的今天, 也是存在着男性的地位远远高于女性的地位的局面。 男女结婚以后,女性一般都会主动放弃工作,在家里心甘地做一个家庭主妇,心甘情愿承担家庭主妇的任务。 但是,每当家庭遇到重大的事情要做出重大的决定的时候丈夫或男性是最有话语权的。日本的动画电影中对这种文化的渲染更是无以复加的。
(二)矛盾对立
在文学作品《菊与刀》里面,本尼迪克特用日本人所喜爱的菊花和刀来形容日本民族的这种矛盾的性格,日本不仅争强好斗还表现出谦虚礼貌,不仅对武力有着狂热的追捧还对美有较强的追求,他们有时傲慢无礼但有时又礼貌温和,有时刻板僵硬有时又善于变通,有时温柔顺从而又勇于抵抗,有时忠诚勇毅而又无情无义,有时勇敢像老虎而又胆小如鼠,有时墨守成规而又敢于创新。日本人就是在这么一个矛盾中生活。
鲜明的对立矛盾是日本动画中所体现出来的突出特征。两个极端并存、对立、调和是日本动画电影理念的重要体现。 1996 年出的著名动画电影 《犬夜叉“》在第 120 集中,女主角桔梗轻声道:”净是污,污就是净。 善即是恶,恶即是善。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这几句话在动画电影中多次提及,笔者认为,这反映了日本民族性格对极端完美主义的追求和二元对立在一定程度上的倾向。
日本人普遍认为”要做就要做到极致“,这也体现出日本民族追求完善的心理暗示。 同时,恰恰是这种性格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做好就意味着生存,那么做不到最好呢?可能就意味着灭亡。所以,日本人的大脑是俞来愈紧张的,这也导致了这个国家的忍耐力是极其强大的,同时对立的一面就是最脆弱。 而日本民族是游离在最忍耐和最脆弱两个极端的。 所以,他们能够把自己推到一个又一个的极限。
反映出日本民族二元对立特征的动画电影作品《黑执事》,堕落天使和恶魔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表现在动画电影中的两个极端的存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并整合在一起,没有绝对的善恶。这和中国的道家思想和西方哲学辩证法是非常相似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动画作品表现的重点是中庸之道。 西方更多的是表现反对多变的两侧。
但是日本民族比中国和西方做得更强烈、 更尖锐,二元对立的思想表达得更突出。对于一个民族或个人来讲,僵硬和脆弱的性格一般是成正比的。 这样保持时刻高度紧张的日本民族,同时在自然情操方面也比较出名: 樱花在国内被推崇到一个无以复加的程度,花卉茶艺、吟诗观明月等。在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具有深刻的沮丧和忧郁的民族应该从事的活动, 但是,这只是日本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的体现。同时也是来稍微缓解长期积压在肩膀的压力的手段,目的只是为了避免造成民族精神的崩溃和更好地以勇毅和干练的精神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耻感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经过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耻感文化, 这是在明确日本文化的类型,是从西方”罪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义。 顾名思义,耻感文化的焦点就是在乎廉耻。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非常在乎别人怎样议论、怎样看待和怎样表达。因此,其行为将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制约和支配。 具有”耻感文化“ 的人一般都会被别人的言行限制自己的行动。在另一个方面上来讲,在耻感文化的孕育下,就像工业生产流水线生产出的商品一样,几乎看不到商品的区别在哪。缺乏自己的想法,心态则表现在随大流、下级服从上级上。
”耻感文化“ 在日本有广阔的市场, 被日本人推崇。 日本人对这种文化大力提倡遵循的同时,在他们眼里任何人具有了羞耻感就是善良的人。 所以这种”耻感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的核心文化,而且对日本人民性格的决定性影响是很大的。日本之所以不喜欢居于人后,喜欢拿来主义,喜欢变得更加的强大,事实上就是这种文化在作祟。
在日本创作的每一部动画电影作品中,耻感文化表现得特别的突出,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它都是处于被批评的地位。 几乎所有的动画电影角色最想突出的是随波逐流的同时还想表现得与众不同,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 不难理解,日本希望快速走出这一困境的同时,更希望得到来自强者的帮助。
(四)强调精神的决定性作用
几乎在所有的日本动画里面,日本人都在强调精神力量的决定性作用。在日本的动画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人公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实现一个强大的目标将会让他们奇迹般地走出困境, 并顺利解决问题。
在日本动画电影《海贼王》里面,路飞和伙伴们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的时候, 都会在战斗中将潜能激发,而潜能就是自己精神和理念所转化的。要是这个想法很强大,那就会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当遇到的对手比自己的能力大好多倍使主人公遍体鳞伤的时候,主人公往往依赖于对梦想的信仰和对伙伴的责任燃烧起强大的士气,然后变得比竞争对手更加强大,并最终击败对手。
强大精神力量的爆发,是几乎所有的日本动画电影所体现的, 这是日本动画电影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他们普遍认为, 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个力量是和境界有关的。 所以,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要有必要的自我修养。这个修养的过程,在动画《海贼王》中的表现是非常具体的,路飞”霸气“的做法,可以在一刻间击退 50000 敌人;三刀流剑士索隆为了让自己的剑术得到提高,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锻炼和苦思冥想。
(五)独特的情义观
日本人普遍都会有欠恩的想法。 欠他们祖先的,欠他们父母的,也欠和他们同时代的人。 在他们的想法里,报恩应当是一个很积极的、刻不容缓的责任。报恩对于日本人来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约束,对他们来讲是必须偿还的, 否则将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在日本人的眼里,世界就是由恩情组织起来的。 孩子和父母、下属和上司、学生和教师组成一个强大的恩情网络。
在日本人看来,”情谊“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去偿还的恩情,这个文化完全是在日本人自己本土发展起来的。情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社会的情谊“,包括对婚姻应该具有的义务、对上司具有的义务,但是对社会的情谊和义务是有很大的差别。 义务是无休止,没有尽头的,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会完全报答。 然而,情意却是另一番概念,对情谊进行报答时,要讲究分寸,情谊的报答是完全平等的付出。 另一个类别就是”对情谊的名誉“,这个名誉是不容忍受侮辱的。 该义务和报恩不一样, 完全是自主地出于保护自己名誉。 日本人相信,必须认真地报答一个体面人的恩情和羞辱,为洗刷污名而进行的战斗是正义的,和侵犯不一样。 当然,复仇只是这些方式的一种。
三、结语
总之,日本文化中多元文化体现在: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等级制度、具有矛盾性质的极端倾向、具有东方色彩的耻感文化、强调精神力量和友谊的独特的理念。 这些在日本的动画作品中都有充分体现。 通过对日本动画电影的分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直观日本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点。日本动画作品是在本国内文化传播的重要方面。 对于研究人员来讲,也能够欣赏其中的作品然后再冷静地对作品进行反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
参考文献
[1] (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孟胜德,刘文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60,161.
[2] 木村忠夫。漫画大国蒸蒸日上---男女老少人手一册[J].日本展望,2003(4-5)。
[3] 关于日本女性与自然的关系[A]//(英)小泉八云。日本与日本人[M].胡山源,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199.
[4] 叶 渭渠。日 本文化史[M].桂 林: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5:4.
[5] 伊恩·布鲁玛。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M].张晓凌,季南,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