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火车意象在电影中的呈现及其内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0-16 共2524字
论文摘要

  本文将电影中的意象界定为一种借助形象表达情感,审美主体借助审美客体投射情感的一种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或者符号.火车作为一种夹裹着现代文明而来的交通工具,其运动、摇晃的视觉形象符合电影表现运动的特殊性,其封闭的车厢作为一种叙事空间,承载着故事的起承转合.

  1 火车意象在电影中的三种呈现方式

  摇晃、动荡、轰鸣,来自远方又驶向远方的火车,成为许多电影的视觉意象和符号.火车在电影中一般以下面的三种形式出现.其一是火车出现在电影中只是作为参与叙事的一个元素,和其他元素一样为影片叙事服务,成为推动影片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如电影《人在囧途》之中的火车只是一个叙事空间而已.其二是火车在电影中出现是单纯的表意功能.这时电影中的火车主要传达一种"象外之意",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比如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崔明亮和尹瑞娟们奔向从不知名的远方驶来的火车时,《站台》这首歌的音乐响起,大远景下呈现一幅动感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其三火车出现在电影中是贯穿全片结构的重要意象,同时起着叙事和表意的功能,成为一种"象"( 形象) 和"意"( 情感) 的完美结合.可以说火车是这些电影中的灵魂,它们火车从一架冷冰冰的机器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灵魂,通过各种变化的形式( 类似于人发出的动作) ,比如穿越黑色隧道,比如驶向远方的大全景,留下蜿蜒的铁轨来传达一种喜怒哀乐的情感.影片《周渔的火车》中的火车,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结构影片的重要意象.

  2 火车意象的文化内涵解读

  火车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的表征,它们出现在电影中时,不仅是一种感性的、直观感觉到的"象",更体现为一种"意"的表述方式,所以火车出现在电影中,不仅是一些电影灵魂的表达形式,更是电影灵魂本身.

  ( 1) 一种涌动的情感表述方式.意象派诗人庞德认为: "诗歌创作的目的应是塑造意象,而不是情感的直接抒发."[1]不仅诗歌如此,电影也是如此.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象"思维的国度里.比如在《城南旧事》中的井窝子和多次出现的枫叶; 《黄土地》中反复出现的黄土地意象等.火车作为一种形象和可感的视觉元素,其摇晃的身躯和长长的尾巴,以及蜿蜒曲折的行走路线,使得火车意象区别于电影中的其他意象而成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在影片《开往春天的地铁》中,一对出现七年之痒的夫妻遇到了感情和事业的危机,男主角面对事业的局面,怕自己的老婆说自己失败,于是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穿行于地铁之间打发时间.这里的地铁已经成为男主角情感宣泄的地方,成为一个逃避事业失意和情场失意的避风港.所以在地铁中会出现他和一名坐在熟睡母亲身边的男孩踢瓶子的画面,这是一个落寞男人找寻快乐的地方和躲避妻子不信任眼光的地方.也正是在地铁中,他看见了青涩的暗恋和中年人的爱情,体会和思考生活的意义,在地铁中他完成了一种自我救赎.李玉的电影《观音山》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影片中的火车 MV 段落更是得到观众的喜爱.肆无忌惮的青春,彷徨失措的少年,疾驰而过的火车都成为导演情感宣泄的表达.这部电影也是因为火车段落的缘故被评论界认为是李玉从早期的叙事电影向情绪电影转变的作品.

  ( 2) 作为现代文明的象征.与工业文明相伴而来的火车在电影中自然成为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铁路火车'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对于以'千年'为计算单位的中国文学而言,是一个只具有百年历史的新兴意象.而这一百年恰是西方文明与中国本土文明冲击最为剧烈的时期,它被命名为'中国历史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被设定为一个西方照亮东方的启蒙过程.'铁路火车'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表征,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从西方舶来,撞击了中国人的意识并构成了一种文学意象."[2]

  现代文明作为一种抽象内涵要具体落到一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事物身上,火车作为一种标志性器物,不可避免地承载着现代文明的文化内涵.工业文明涌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成为一种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身份.所以火车作为一种象征在电影中代表着现代文明进步性的一面,丰富了中国文明对外来文明的想象.这在贾樟柯的电影《站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站台》这首歌响起时,崔明亮们奔向火车的段落俨然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因为那是年轻者对梦想的追求,对新生活和崭新文明的追求,所以这里出现的火车是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发挥着启蒙的作用.李玉的电影《红颜》的结尾,火车带小云奔向远方,离开令人伤心的小镇.火车在这里也是一种引导者的身份,即使这样的选择面临的是"娜拉出走的结果要么是堕落要么就是回来"的嘲讽,但是小云选择了离开,火车不仅成为小云慰藉伤口的宣泄之地,更成为一种引导她走向新生活、追求新生活的新生的开始.

  电影中的火车满足了大众对进步现代性的一种想象.但是现代文明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现代文明带来机器化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一种异化,人被物化或者器械化.所以电影中的火车意象不仅只是带来希望和救赎的,也带来一种沉闷和压抑.

  正如评论者所言"与氤氲着柔和、神秘气息的本土意象不同,'铁路火车'意象一开始便散发着生冷、坚硬的钢铁光泽.隐藏在意象深处震耳欲聋的轰隆声惊醒了国人的千年迷梦,也惊扰了东方文明安宁的精魂."[2]

  ( 3) 形成影片的节奏."福斯特曾经指出,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某个片段- - 其实是反映主题的片段--- 有一种能够从作品内部缝合整体结构,使之产生美感并勾起读者回忆的力量.

  福氏把这力量称为'节奏'."[3]《观音山》中几次出现的火车MV 段落,不仅是导演的青春宣泄的情绪表达,也使观众回忆起美好而残酷的青春岁月,在反复出现中形成影片的节奏.《周渔的火车》和《开往春天的地铁》中反复出现的火车意象,不仅是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更形成影片的节奏.在周渔追赶火车的段落中展现火车的整体面貌时与陈清的爱情相关,透过火车反复的展现,表现周渔对陈清的爱之深切,她也在反复的火车中追寻自以为神圣的爱情.就像陈清问周渔"你是爱我的诗还是我的人"时,周渔的回答是"诗人".也许周渔所极力追求的就是这种自认为是神性的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不是现实的爱情.她所追赶的火车就像她所追赶的爱情一样,来自不知名的远方又驶向不知名的远方,所以在这种对精神爱情的追求下,她只能付出自己的生命才算告一段落,因为她停不下来.

  参考文献:

  [1]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 象征主义·意象派[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35-136.

  [2]王桂妹. 中国文学中的"铁路火车"意象与现代性想象[J].学术交流,2008( 11) :213.

  [3]乔芊. 浅谈《风景》中的"火车"意象[J]. 安徽文学,2009( 8) :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