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电影《红字》与原著处理方式不同的得与失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9-11 共2753字
论文摘要

  95版电影《红字》是根据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名著改编的电影,这部电影在对原著的处理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原著的束缚,糅合了很多原著里没有的元素,引起了人们褒贬不一的评论。本文主要分析其与原著处理方式不同的得与失。

  一、叙事视角的改变

  原著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视角,作家走入人物的内心,将人物在人性与神性的较量中,内心的挣扎刻画得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使作品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为作家赢得了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电影中,导演放弃了这种全知全能的视角,由已经成年的珠儿作为叙述者,从女儿的角度,以回忆的方式来展现作品。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我们可以听到珠儿的画外音,以一个后人的身份,阐述了她对父母之间故事的理解与评判。珠儿成为导演的传声筒,间接地表达了现代导演对整个事件的见解,引导观众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解读整个影片。而在原著中,作者对整个故事情节的看法是隐晦的,作者没有做出道德的判断而是引导读者做出自己的判断,整个小说中蕴含很多模糊性,使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场面描写的填补

  电影在描述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上处于劣势,而处理场面上占尽优势。为了彰显电影的优势,导演增添了许多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增强观众的视觉效果。比如,在电影的开头,观众先看到的是土著印第安居民的一些祭祀的仪式,让观众一下子接触到了印第安文明,远离现代文明,给人以视觉冲击。而后与这个画面相对应的,一群移民坐船来到了美国,从他们的服饰和言谈中,我们知道他们来这里追求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全景形式展现美国早期殖民地生活,增加了整个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而这在原著中是缺失的。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电影中还增加了性爱场面。

  在海斯特经历了偷窥丁梅斯代尔在小溪边的裸浴,在其寓所互吐爱意,在浴缸里欣赏自己的裸体,享受性幻想,到最后,与丁梅斯代尔共浴爱河,展现了整个恋爱的过程与激情之美,使电影充满浪漫色彩,增加影片的卖点。电影的另一个卖点是印第安文化的加入。导演将少数民族的元素增加到影片中,一方面,再现早期殖民地时期的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冲突,突出两种文化的不同,土著文化点缀了整部电影,不但赋予视觉刺激的多样性,更增添了历史的深度;另一方面,对于人物的塑造也起到辅助作用。比如,增加了丁梅斯代尔用印第安语翻译圣经的情节,增加了齐灵渥斯被印第安人俘虏,遭到虐待的情节,为后文他同样以野蛮手法杀人做出铺垫。印第安人的生活场景从影片开头一直贯穿到影片结束,满足了观众猎奇的需求。印第安文化作为一种边缘文化,与殖民地时期的白人文化也形成一种映衬。

  三、爱情戏份的增加

  电影中增加了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从相识到相恋的整个过程。他们相遇在原始森林中。这个场景的选择可谓用心良苦,除了让人领略原始森林的风光外,更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发展。森林就似免除了世俗世界束缚的乐园,更能展现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人的激情得以释放,容易产生好感。而在原著中,霍桑却没有描述这部分,这段浪漫史并不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关心的主题是原罪、惩罚与救赎。所以,作者是以珠儿已经诞生,海斯特从监狱中释放出来,佩戴“红字”

  开始,他探讨的是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在犯了通奸罪之后的心路历程。

  四、对于象征手法的处理

  霍桑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象征手法,其中最为经典的是“A”。在小说的开头,“A”是通奸这个词的缩略形式,是当权者对海斯特藐视宗教和社会道德的惩罚,是对她的羞辱。但是随着海斯特坚强地面对生活的困难,依靠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帮助周围的妇女和穷人,“A”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成为有能力(Able)、天使(Angel),“A”已经成为了褒义词。这一切正是她女性自立意识的升华,是她那弥足珍贵的纯良特质的彰显,完成了灵魂的救赎。

  “A”的运用彰显了霍桑作品的多重涵义,增加了作品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但在电影中,由于对海斯特如何帮助周围的人刻画得不够,使A的含义没有体现出这种改变,对海斯特的人物刻画有所损害,使海斯特的人物形象不够饱满。尽管电影中的海斯特也表现出了勇敢、坚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但与原著中的勤劳、善良、有能力、具有平等意识、乐于助人的形象还是有差距的。但电影中有一点在象征的处理上,与原著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在电影中,导演增加了一个红色小鸟的形象。红色的小鸟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海斯特劳作时,红鸟引领她看到了牧师裸泳的情景。第二次则是海斯特终于和牧师在一起的时候,小红鸟飞进了海斯特的房子里。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能令人联想到美丽、自然、激情、欲望、希望和生命。而鸟象征着自由自在,也象征着海斯特女性精神的解放。红鸟的设置,无论是从象征的角度,还是从故事情节推动的角度,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说红字是在海斯特“犯罪”后一个重要的象征,那红鸟则是海斯特在恋爱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象征物,两者互相映衬,是导演一个独到的创新。

  五、不同的结尾

  在原著中,丁梅斯代尔在众人面前忏悔,公开自己是珠儿的父亲后死在了刑台上。他在神权的压制和丁灵沃斯的精神摧残下,最终不堪重负地倒下了。而他最终敢于承认自己是珠儿的父亲,人性还是战胜了神性。生活在浓郁宗教氛围下的霍桑,在丁梅斯代尔完成了他的心理探索之旅后,死亡是作者给他设计的最后的结局。而在电影中,导演设计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像很多好莱坞爱情大片那样,男女主人公在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冲突中得以生还,与珠儿一起,一家三人坐上马车,前往西部开拓新的生活,得到了他们久违的幸福。在整个电影中,导演把整个《红字》处理得犹如一部爱情浪漫史,大胆地设计成了团圆的大结局。虽然在深度上,悲剧的结尾更有震撼力,更能揭示宗教对人的残酷压制,但作为一部商业影片,导演考虑的是现代观众的心理需求。传统守旧的清教思想意识形态必将被视自由为至上的美国人民摈弃,对人生幸福的追求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中得以实现。

  六、小结

  95版电影《红字》,既有对原著精神的继承,又有现代导演与演员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在吸引观众眼球、增加影片卖点、发挥电影的视觉效果上收到显著效果,但对人物的塑造上对原著改变太大,尤其是故事的结尾,遭到一些熟知原著的观众的批判。我们要看到,电影作为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其观察的视角更应该切合时代的思想脉搏,将名著搬上荧屏,我们的媒介由文字转化成了画面,再加上导演的理解与时代的要求,对原著的改编是在所难免的,其间必将有得也有失。

  参考文献:
  [1]刘畅.被消费的性与种族:《红字》与多元文化时代的电影改编[J].名作欣赏,2010(3):130-132.
  [2]赵雅习.浅析电影《红字》和小说的区别[J].电影评介,2009(9):49.
  [3]詹淼.观色察“心”———论电影《红字》中色彩对主题和人物心理的诠释与映衬[J].电影评介,2007(16):40-41.
  [4]赵娜.论95版电影《红字》对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解读[J].海外英语,2011(12):273-27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