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电影论文

美国电影《美国队长2》中背景与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1 共3638字
论文摘要

  一

  事实上,所谓的“美国电影”从来都不是一个地缘性的概念,从上世纪初至今,美国电影不但在拍摄题材上广泛涉及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素材、吸引汇聚了全球电影奇才的创作才华,还现实地将其融资、取景、拍摄、后期制作、以及最后的放映活动扩展到世界各地。故而,说“美国电影”就是世界电影、或者说是世界电影的主流,无论从各方面看来,都并不为过。美国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始终稳居全球魁首,除了其全球化的商业战略之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其延绵不断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拍摄手法与技术方面,二是在文本创作方面。
  前者大家探讨的已经很多,美国电影在拍摄手法与技术方面,无疑是全球电影工业中的佼佼者;许多今天广为人知的技术手段、甚至于一些普通观众也并不陌生的特效与特技,大多都是美国电影首先创造出来的。然而,技术创新故然是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广大观众青睐的重要原因,我们却决不能忽视美国电影在文本创作中的创新精神。须知,一部只有技术而没有充实文本基础的电影,终究是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的;这种有技术无内容的电影范例很多,我们在此就不再赘言。总之,随着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观众的欣赏品味也在不断提高,对一部电影的综合质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文本创作水平的不断突破,整个电影产业都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笔者注意到了近期美国电影在文本创作上出现的一些新特点,即一种故事背景与矛盾冲突上的多重设置。现在,本文拟以近期电影《美国队长 2》为例,简单探讨一下这种多重格局。

  二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美国电影在背景设置上的多重格局。一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关乎作品的结构,“所谓作品的结构,就是使诸项要素形成统一关系的组织模式”。也就是说,电影故事的情节发展与人物命运,都必须在一定的背景设置之下得以发生与发展;如果故事背景没有被恰当的设置好,整个电影结构就会是不稳定的,情节与人物也会显得不真实、甚至很荒谬。在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中,那种“大背景加小背景”的“1+1”的设置模式,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从民国初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乃是大背景,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情感纠葛乃是小背景,整个故事就在如是一种背景设置下发生与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电影工业的进步,传统的“1+1”的背景设置模式,逐渐不能再满足观众的观影要求。于是乎,在电影故事的文本创作上,逐渐出现了一种“1+X”的多重格局的背景设置,这种趋势在近期美国电影中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我们可以在诸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影片中发现这种趋势。
  以电影《美国队长 2》为例,其大背景是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情况下,世界民众对公众安全的呼吁;而在小背景的设置上,则采纳了多重背景并行的设置模式。该片大致设置有以下几重小背景:全球监视与攻击性武器的(即“洞察计划”)使用争论、个人自由与政府监控之间的矛盾、神盾局与纳粹组织“九头蛇”的历史性对抗、美国队长与冬日战士的情感纠葛。大体说来,该片采取了一种“1+4”的背景设置,这使得该片在短短两小时的篇幅中,建构其了一个庞大的叙事结构,为其情节发展与人物性格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设计模式在创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部电影的篇幅是有限的;如果不能以一种精巧的方式,对重重背景格局作出较好的说明,那么影片的内容就会显得冗杂。但是,就电影《美国队长 2》目前呈现给我的情况而言,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这种多重格局的背景设置至少有两个明显的优势:
  首先,从整体上看来,庞大的叙述结构为尽可能丰富的情节设置提供了便利;换句话说,在多重背景之下,电影的编剧能够较为便利地设计情节、编排剧情,以避免故事内容的空洞。有了丰富的剧情,就能保证了影片的节奏不至于拖沓,即能充分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又为续集的创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其次,从细节上说来,这种多重结构的背景设置,也为影片的悬念设置提供了便利。“悬念是构成情节、推动剧情发展的最具魅力,并被频繁使用的元素之一”。如果没有一个可信的、设置精巧的背景,悬念的涉及很容易流于荒谬。因此,多重格局的背景设置,能够为悬念的设计提供一个可信的背景,也便于为一些较为离奇的情节提供充分的铺垫与解释。

  三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近期美国电影在矛盾冲突设置上的多重格局。众所周知,“(传统的)戏剧情节是以冲突律来构成情节的。因此,它必然形成一条由冲突的动作所引起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内的一条情节线索”。尽管电影剧本的创作相对于传统戏剧而言,有着其自身特有某些特征;但总的说来,电影(尤其是故事片)的情节毕竟是围绕着种种矛盾冲突而展开的。一般而言,一部电影都有着一条主要的矛盾冲突线索,我们可以称其为“主线冲突”;而在其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又会有许多小的冲突围绕着主线冲突而发生与展开,我们可以称其为“派生冲突”。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诸多矛盾冲突点,都可以被总结为是一种“1+X”的设置模式;其中,派生冲突围绕着主线冲突而发生。但是,今年来美国电影中的矛盾冲突设置,逐渐突破了这种传统的“1+X”的模式,常常会有几条并行的主线冲突存在着,它们各自附带着一些派生冲突;而这些派生冲突又相互叠加,构成一个庞大的矛盾冲突系统。
  以电影《美国队长 2》为例,以尼克·弗瑞为核心的神盾局组织与渗透进入了神盾局的“九头蛇”组织的冲突,是为本片的主线冲突之一。围绕着这一主线冲突,又派生出了追杀尼克·弗瑞与美国队长、启动“洞察计划”等小冲突。本片的另一条主线冲突是美国队长与九头蛇组织的私人恩怨,围绕着这一主线冲突,又派生出了美国队长与厄金斯博士的恩怨、与冬日战士的情感纠葛等小冲突。与此同时,影片中的许多派生冲突,也可以同时被看作是两大主线冲突的产物;以此方式,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并有力地推动的故事的发展。这种多重格局的矛盾冲突设置,有着一个明显的优势;它保证了电影全篇在一种持续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确保了全片情节内容的充实饱满,使影片具有一种极大的张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
  但是另一方面,无论电影《美国队长 2》在这方面做得多好,我们都必须注意到这种多重矛盾冲突设置的难度与危险性。首先,在电影文本的创作上,这对编剧和导演都提出了更高的创作要求。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篇幅中(通常是两个小时),编剧和导演都必须将重重矛盾冲突安排的合理有序,既要对引发矛盾冲突的背景作出足够的解释与说明,又要使一个个矛盾冲突在一个有序的节奏中发生与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对其作出处理,就容易营造出一种过度紧张的氛围,超出观众的接受程度。例如,电影《让子弹飞》就因其诸矛盾冲突的爆发过于紧密,而使部分观众感到难以承受。其次,这种创作方式对观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惯了一些慢节奏的文艺片的观众,很难适应快节奏、高密度的矛盾冲突点。所以,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种特殊的多重格局的创作模式是否能够获得成功,在根本取决与观众的审美需求。

  四

  总的说来,近期美国电影在文本创作上的这种多重格局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国内电影人学习和借鉴的。本文所提到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模式,即“大背景加小背景”的背景设置模式、与“一个主线冲突加多个派生冲突”的矛盾冲突设置模式,仍然是国内电影创作的主要模式。
  相比之那些与《美国队长 2》同期上映的一些国产电影,如《整容日记》、《硬汉奶爸》等,均未能跳出传统创作模式的窠臼。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国产电影的成绩,更不是在否认上述电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而只是说,从电影创作、特别是文本创作的角度看来,既然美国电影同行已经作出了表率,我们国内的电影创作自然也不能甘于人后。对于国内的电影从业者来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思路,对于不断发展国内电影产业、加强国产电影的创作能力、拓展国产电影的创作思路来说,仍然是一个必需且紧迫的任务。这并不是一种“言必称美国”的盲目崇拜,而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思路。
  我们决不否认近年来国产电影所取得的成绩,这是值得国内电影人骄傲的。但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国外同行的发展步伐,将我们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保持在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之中。就我们前面提到的这种多重格局的文本创作模式而言,既然它已经表现出了某种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我们就不妨我们不妨先大胆奉行“拿来主义”,并结合国内电影创作的实际情况,作出积极的反应。当然,这种努力和尝试也必然伴随着一种风险,正如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如果不能对这种多重格局的背景设置、以及多重格局的矛盾冲突设置有着一个较为充分与灵巧的把握,也极易造成一种负面的效果。但即便如此,我们国内的电影人也应该作出积极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成败与否,都将是对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促进,也是国内电影人之于那些热爱国产电影的广大群众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 英 ] 艾伦·卡斯蒂,电影的戏剧艺术 [M],郑志宁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1
  [2] 王心语 . 影视导演基础 [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1.
    [3] 汪流 . 电影编剧学 [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