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高清海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我想用 "大气、正气和勇气"概括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并以此激励我们在 "爱智"的哲学之路上继续前行.
一、大气: 为人为学其道一也
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学,中国人最崇尚的是 "先立乎其大者".高先生的为人,如同他的伟岸的身躯,是直立的、挺拔的.他不屑于向权贵折腰,也不善于向弱者示强,而是爱憎分明,卓尔不群.先生所说的,就是他所想的和他所做的; 他尊重自己的前辈、朋友和学生,他同样尊重他自己.和先生在一起,总会感到人应当像人那样直立地生活,而决不能像动物那样爬行.这是他为人的大气.
为人的风骨与为学的风格是一致的.高先生的为学,亦如他的伟岸的身躯,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对高先生来说,学问之 "大者",并不只是选题之 "宏大",而主要是立意之 "高远".关于哲学,高先生提出 "人是哲学的奥秘",把哲学定义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把我们的哲学使命确立为 "找回失去的 '哲学自我'",进而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中华民族的 "思想自我".这又是他为学的大气.
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他苦苦求索古代先贤对哲学的理解,写出了 "史论结合"的 《哲学的憧憬》; 他独立钻研人类的文明史和哲学的思想史,写出了独树一帜的 《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 他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系统地阐述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他深切地体悟人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竭力达成 《"人"的哲学悟觉》.高先生的这些选题重大、立意高远的着述,高先生在这些着述中提出的见解独到、振聋发聩的哲学思想,不仅引领了我国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哲学研究,而且为新世纪的哲学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高先生写出了他一生中最为珍贵的论文 《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先生提出: "中华民族是有着古老哲学传统的民族","学习西方先进的哲学理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创建适于我们自己的当代中国哲学"."中华民族的生命历程、生存命运和生存境遇具有我们的特殊性,我们的苦难和希望、伤痛和追求、挫折和梦想只有我们自己体会得最深"."一个社会和民族要站起来","首先要在思想上站立起来"."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乃是中国人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理解自己的生存境域、寻找自己未来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这是先生求索终生的思想箴言,也是先生临终的思想嘱托.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哲学,这应当是我们从先生那里承继下来的最根本的 "大气".
二、正气: "面向事情本身"的 "笨想"
做学问有各种 "路径",有各种 "方法",有各种 "门道",高清海先生只概括为两个字:"笨想".笨想,就是不投机取巧.对于哲学研究,高清海先生最认同的是他的老师刘丹岩教授所说的"抓住根子",最强调的是"打牢基础".他曾经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研究生说,他的某些同辈学者之所以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哲学思想,主要原因是在于没有机会系统地、认真地研究哲学史,没有形成恩格斯所说的 "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为此,他还多次半开玩笑地说,他很 "庆幸"自己在 20 世纪 60 年代被迫改行讲授西方哲学史,从而能够以 "史论结合"的方式研究哲学,真正做到 "以论带史、论从史出".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想问题,还为学生系统地讲授西方哲学史和亚里士多德的 《形而上学》、马克思的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恩格斯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 《哲学笔记》等着作,以及 "认识论专题研究"、"辩证法专题研究"等课程.在吉林大学的图书馆和马列主义教研部的资料室里,记载着高清海先生曾经借阅的图书,既包括当时已出版的全部的马列着作,也包括当时已面世的中外哲学家的着作.而在高先生的遗物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他年积月累的哲学笔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投机取巧,不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研究,这是高先生治学的根基.
笨想,就是不回避问题.作为辩证法大家,黑格尔为何搞唯心主义? 作为唯物论者,费尔巴哈为何不懂辩证法? 人们不懈地追求真理,究竟是在追求着什么、要去追求什么? 哲学家们都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何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只是 "解释世界"而不是 "改变世界"?
哲学和科学都研究 "世界",为什么它们是把握世界的 "不同方式"?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当学界普遍地以 "实践范畴"、"实践转向"或 "实践唯物主义"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高先生独树一帜地提出,要以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革命.他明确地提出: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我们决不能把它看做仅仅是用来回答认识的基础、来源和真理的标准等认识论问题的一个原理,而必须把它看做马克思主义用以理解和说明全部世界观问题、区别于以往一切哲学观点的新的思维方式.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内容的实质."正因为高先生所思考的问题总是 "较真"、"较劲"、"和自己过不去"的问题,所以先生总是能从问题的 "根子"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笨想,就是不囿于己见.每当论及学界状况时,先生总是对学生们说,我们有自己的特点,人家有自己的优势,善于发现人家的长处,才会有所进步.先生不仅认真研读和思考自己前辈和同辈学者的着述,而且真心实意地吸纳学生的研究心得.高先生指导研究生,从来不只是"讲",而且是 "听"---听学生讲相关的知识和他们的看法.上个世纪 80 年代,我们几位老学生最为兴奋的事,就是每周到先生家中讨论哲学.我还清晰地记得,孙利天讲中国传统哲学,孟宪忠讲社会发展理论,秦光涛讲现代西方哲学,邴正讲当代文化哲学,而我则主要是讲现代科学哲学.高先生认真地倾听,不时地记录,间或提问,几个学生更是不以自己的 "滔滔不绝"为"越位",相互追问,相互诘难,抓住 "软肋",发现 "硬伤","互相切磋","教学相长".
笨想,就是不人云亦云.列宁说,概念、范畴并不是认识的 "工具",而是人类认识的 "阶梯"和 "支撑点".在人类文明史上,概念、范畴的内涵不是僵死凝固的,而是 "与时俱进"的.然而,人们却往往把概念、范畴当做僵化的 "定义"去把握和使用.高先生的 "笨想",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哲学基本观念的坚韧不拔的追问.特别是在对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批判反思中,高先生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质: 一是把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二是把认识的主观与客观对立起来,三是把真理的相对与绝对分割开来,试图为人类提供绝对之真、至上之善和最高之美.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理念,高先生从 "人是哲学的奥秘"的解释原则出发,做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论证: "本体论作为对象的解释原则完全是属于人的,它表现的是人从人的观点以理解和把握对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是一种从不满足于既有存在,总是追求未来理想存在的一种存在.这通常被称作人的 '形而上学'本性.本体论就是以探寻对象之外和之上的本真存在这种方式,来表述人的形而上学追求的."在这种批判反思中,高先生不仅深刻地揭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实质,而且富有启发性地肯定了哲学的 "形而上学追求".正是在对包括 "本体"在内的 "世界"、"实践"、"矛盾"、"反映"、"规律"、"真理"等哲学范畴的批判性反思中,高先生突破了通常的 "狭隘视界",赋予这些基本范畴以新的思想内涵,为发展哲学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新的 "阶梯"和 "支撑点".这是高清海哲学思想的 "真实意义".
笨想,就是不故步自封.1996 年出版的 《高清海哲学文存》第 5 卷,收录了先生在 20 世纪80 年代主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的选辑.在该卷的前言中,先生坦诚地指出: "现在读起来,这部着作的许多思想内容或许已经不很新鲜", "我国理论界的认识和我们自己的思想,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展".他还特别地指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以 "客体"、 "主体"、"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逻辑框架和叙述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有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因此,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先生明确地以 "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统一"来阐释 "实践",又以这种 "实践观点"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思维方式",进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出新的系统论证.正是在这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中,高先生不断地升华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种符合哲学本性的自我批判精神,应当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勇气: 思想解放与人的解放
思想解放,理论创新,这对高清海先生来说,绝不是挂在嘴上的名词或追赶时髦的口号,而是他的学术生命的生动写照.不 "唯上",不 "唯书",敢于追问,勇于创新,这是高先生学术研究的 "基点".在为 《哲学通论》所写的序言中,先生针砭时弊地指出: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照本宣科的研究方式,写作方式,眼睛只看着别人,看着古人、看着洋人,却忘记了还有个 '自我'、自我的头脑","连马克思的本来属于解放人们头脑的哲学,我们也采取了这种 '灌输'的方式去束缚人们,我们怎能培养出哲学家来?"先生以自己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在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聚焦点上,不断地实现理论创新,并鼓励和引导自己的学生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努力探索重大现实问题中所蕴含的重大理论问题,又以新的理论成果去回答重大的现实问题,切实地使哲学成为 "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
在学术研究中,高先生的 "思想解放",集中地体现在 "哲学总体观念的变革".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先生就以 《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一文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因此被扣上 "分家论"的帽子.自 1980 年起,先生用 6 年时间主编完成了被学界称为"在众多教科书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之言", "令人耳目一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开创中国哲学体系改革的先河".先生认为,"变革和创新,是哲学理论的常态,也是它固有的本质"."哲学这种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以自身理论和观念的不断变革,才能反映历史和时代的变化,推动历史和时代的前进,从而发挥它特有的批判的和导引的理论功能.""实践发展了,历史前进了,时代变化了,作为思想前导或理论升华的哲学便要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态,经历哲学观念的变革".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高先生写出了关于哲学观念变革的系列"断想",系统地提出了他对 "世界观"、"本体观"、"实践观"、"矛盾观"、"真理观"、"价值观"、"人学观"的重新理解和阐释,并把哲学的 "思想解放"与现实的 "人的解放"熔铸在他的理论创新之中.
"人"的问题是高先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思考的主题.恩格斯提出,马克思和他所创建的哲学是 "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高先生由此提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就是不断地在实践活动中实现 "人与世界的否定性的统一",也就是实现马克思所说的 "合规律性"与 "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我们应当以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并以这种思维方式去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先生提出,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 "三形态"理论,中国今日的落后就不只是表现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最根本的落后是在"人"的发展方面.由此,高先生高瞻远瞩地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阶段,解放生产力首先就是解放个人,就要用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 '未来导引现实'.高先生的这一思想,从哲学的高度阐发了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志存高远的大气,真诚求索的正气,敢于创新的勇气,这是高清海先生的为人为学之道,也应是所有学人的繁荣学术之道.高先生的墓碑矗立于苍松翠柏之中,高先生的思想将存留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