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老庄思想中的设计伦理价值

来源:今古文创 作者:马振
发布于:2023-02-20 共5826字

  摘要:从老庄造物思想出发,立足于“朴素观”“技进乎道”“道法自然”三个角度,通过“朴素观”与“适度设计”的比较,它们解决的都是在物质消费和设计中的不理性问题;通过“技近乎道”与“设计异化”的比较,试图解决的是人造物对人的异化问题;通过“道法自然”与“环境伦理”的比较,解决的是设计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老庄思想;适度设计;异化;环境伦理;

  在狂热的物质消费中,社会给了我们一个假象:仿佛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一切都可以轻易得到。设计伦理就是反思设计行为及其后果,反思所造之物对我们本身的影响以及对这个世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商业大环境已经非常完善,消费的因子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一切都可以设计、生产、消费、废弃。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设计物功能的层次要求也有明显提升,人们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产品以平静日益浮躁的内心。为了寻找答案,本文没有指向有着乌托邦幻想的未来,而是把眼光移到两千年前中华文化的大发展期,求索文化先哲庄子在造物之初遇到造物伦理问题时的思考。老庄的造物思想虽是两千多年前的传统智慧,但是对今天的造物活动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朴素观”作为设计原则之一能有效避免设计师因迎合消费者欲望而产生的过度设计行为;“技近乎道”可以成为解决设计异化问题的思路之一;只有将人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员,改变人与环境的对立局面,在价值观上树立人与自然的共生意识,才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一、“朴素观”与“适度设计”

  老庄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人物中非常重要的两位,其核心思想“道”深刻地融入中国几千年来的造物体系之中。李约瑟说:“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1],李约瑟在梳理整个中国科技造物历史的过程中看到了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由此可见,老庄思想关于造物文化有着独特、深刻的认知,它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法自然”反映了老庄对自然之“简”的向往。这种“简朴”是“素”之美,是事物本源之美。老庄朴素的人生观集中体现了其造物态度,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人情怀与哲学思想。老庄的朴素价值观从内在基因上塑造了中国的造物和艺术形式。在实际上来说,《道德经》的“少则多,多则惑”与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的设计准则“少则多”有异曲同工之妙。“少则多”的功能主义思想直指造物艺术的核心,有抛开烦琐的外在形式追求本质的意味。在当今物质极大丰裕的社会背景之下,老庄所倡导的“返璞归真”的朴素造物观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中国文人思想维度方面来看,老庄思想似乎是与儒家思想相对的,即作为一种正统入世思想的补偿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内在外在的矛盾,个人是这样,整体社会也是如此。如果把这种矛盾的外延扩大,物质和精神之间也存在着矛盾,那么如今社会物质极大丰裕的矛盾面就是精神和文化层面的焦虑与浮躁,或许狂热物欲笼罩下的人们迫切地需要心灵的抚慰剂。老庄思想中的朴素观是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去探索人生最为纯粹、原始的模样,是对人内心宁静的追求。在形式上,人所追求的东西越简素与精致就越能直抵本心,而对各种繁杂的形式的追求就越容易迷乱人心。老庄的朴素观蕴含了一种本真与纯粹,朴素之美不是追求外在形式的繁饰,而是不为复杂、无意义的思绪所困扰,它追求的是一个宁静、本真和纯粹的世界。

  反映在设计方面,老庄所倡导的朴素之“简”与设计的功能和形式相关,这种“朴素观”可以介入到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原则中。在功能层面,“朴素观”要求直达造物的目的,并且要求功能形式的最佳结合。对使用者来说,人的主观动机能直接在物品中得到观照,进而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在设计物的形式层面,“适度设计”要求设计不能有过多的装饰,要适可而止,要有“尺度”。在一定意义上,“适度设计”即是在面对越来越繁杂的功能与形式语义下对设计的“清理”。“适度设计”在功能层面不仅要求单一物体不能承载过多的功能,而且要求无论是装饰还是使用都要“简”。在“朴素”造物原则的指导下,物所承载的各种符号语义很少,追求的是除去繁杂之后的纯粹。在另一个层面,作为造物主体,人本身也要有“朴素”的情怀,以“简”的态度对待所造之物,以“素”的心境接纳自然万物,以“朴素”对待生活。总的来说,“朴素观”的造物包含了功能的适度、装饰的适度以及主体欲望的简化。老庄“朴素”造物观与人生观为当今中国之设计带来了清新的风气。物欲横行的背后是“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毫无约束的极端膨胀,在设计方面我们应该重拾“朴素”之美。

庄子思想

  二、“设计异化”与“技进乎道”

  面对技术爆炸、新机器不断出现的19世纪,马克思指出:“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情、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感情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争得的自由。”[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面对新的社会形势之下,尖锐地指出工业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所有的物质满足的“幸福”的表面之下都有一把利剑指向人类本身,这就是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落地需要设计的参与,这种物化结果(设计的结果)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环境能够造成直接的影响。就一个人来说,在人的整个感性和理性体系中,既有积极作为的一面又有消极逃避的一面,而人的心理状态似乎也正是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不断变化,正是这种矛盾的运动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异化是伴随人类创造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实在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它和“优越”(造物进步带给人的益处)本身构成了统一的矛盾体。单纯从产品对人的异化来说,人类所用之物就像是一种宿命,人的趋利性使人利用某种工具更高效或者更轻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不可避免会对人产生消极影响,而且是潜移默化地同时发生。在面对经济社会不合理的发展与人们内心的异化时,老庄造物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工艺造物活动已经形成了比较详细的分工,达到了非常发达的程度。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已有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六大类30个工种,这些工种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核心之一,孕育了封建社会辉煌灿烂的工艺造物文明,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文情怀和民族性格。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处于社会政治动荡之中,战争器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而工匠们则会利用各种工巧来制作工具。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治国方略,他们借鉴当时逐渐发达的造物活动,以工艺造物之法来类比治国理政之法。似乎中国先哲们有一种先天的忧患,他们已经看到了精美器物背后的“奇技淫巧”,也看到人所使用的诸多工具器物对人所造成的影响。令人敬佩的是,这些先贤诸子已为器物赋予了人的伦理道德,并强调以器物的规范来反映人的规范,以对人的尊重来规范器物的发展。当器物的发展和使用造成某种风气时,他们便能以批判的态度警示众人。老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器物对人造成异化影响的譬喻。《庄子》中有一则“桔槔之辩”的故事,桔槔作为提水取水工具,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但老者认为使用这种机巧的工具会使人变得投机取巧,进而破坏了人本来的纯粹与朴素之美。庄子在此批判了人造物的机巧对人造成的异化影响,人造物的机巧给人带来了投机取巧之心,因此虽器物很实用但“羞而不为也”[3]。人若陷入无穷无尽的欲望之中,便无法看清世界的面貌与自己的内心,终究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闲适。

  技术人工物对人的异化影响在当今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人工物的体系,随之而来的潜移默化的异化也无处不在,甚至从物质到精神在逐渐加深。科技乐观派们似乎毫不在意这种日益严峻的现实,于是在科技领域已经逐渐出现机械增强、植入设备、基因编辑等技术成果。伴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对人类各方面的冲击将是颠覆性的,这种异化已经涉及整个人类对自己的定义了。在生理方面,最明显的就是身体素质的退化,虽然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人身体机能已不能同日而语。在心理层面,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社会普遍价值观,催化了社会群体普遍的焦虑情绪,继而引起个体诸多的心理问题。当对物质的崇拜淹没内心的宁静,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失去平衡,而心理的保护机制便会使人变得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在庄子这里,他提出了“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4]的抵抗异化的思想。在《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处解决异化问题的引证,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5]庄子所注重的不是庖丁的技艺多么精熟,而是一种在操作技艺过程中的精神自由,这是突破技术和器物对人的限制之后精神的升华,这就是“道”的状态。在面对技术和造物对人造成的异化时,老庄以超乎技巧和造物之上的统摄态度,以“大巧若拙”的超然追求克服了自身不合理的欲望,“极大限度地消除了人心与技术的对立,达到了主客体的统一”[6]。

  三、“环境伦理”与“道法自然”

  维克多·帕帕奈克在其经典着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强调设计要充分考虑地球有限的环境和资源。他认为设计师要为过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负责,并且要求减少不必要的需求,反对华而不实的设计,并强烈批判不合理设计和消费主义导致的浪费与污染。西方工业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人们在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生活革命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深刻的破坏,并且这是一种可怕的短视行为。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工业化时期,我们不应该再沿着西方工业化“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前行,而应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环境。老庄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法自然”,即将人和人的生产生活放到自然的规律中去,追求一种“天与我合而为一”的处世理念。推己及物,如果物的生产能融进自然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就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达到“万物并行而不相悖”的平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老子的这句话应当成为人类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相处的法则。

  “道法自然”体现了人对环境的尊重意识。先秦老庄哲学思想中将人本身置于这个世界的大循环之中,人与这个世界是相容的而不是对抗的,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共生思想。人从这个世界中获取生存资源,并在这个世界提供的一切物质中成长与消亡,人无法逃脱肉体所依赖的世界。因而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遵循世界的基本规律,不能妄想靠着发达的科技和造物来彻底改造这个世界,不能走人与自然相对抗的道路。老子认为“道”是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主张人类应该遵循“道”的规律生存发展。从设计上来说,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要充分尊重世界的规律。在这一层面上,设计活动就应该高瞻远瞩,为人类更好的发展指引方向。例如,在更高层次的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方面,设计不能只做“事后诸葛亮”角色,而应当在决策层面上广泛参与,这样政策的制定才会有更高的科学性。有学者指出:“以绿色设计为例,在现代绿色设计理念中,首先要强调在设计过程中自然与人的统一,实现个体的生存与自然的良性发展的结合;其次,在基本的设计过程中,要突出设计品与自然在基调上、实质上的和谐;最后,在设计品的使用与回收方面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防治对自然的破坏行为的产生。”[8]我们的环境政策还没有充分地与设计融合,而设计又是牵动生产链各个环节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因而在这一方面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当今社会的环境伦理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而设计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之一。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就人类造成的环境污染来说,设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设计与商业的结合不断以各种形式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诉求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理论家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率先提出了环境伦理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又衍生出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循环设计、生态设计等相似的设计发展理念,这些原则也正在逐渐被更多的设计师和企业所接受。在现实中,不合理的设计破坏环境的现象在许多地方仍然出现。虽然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设计在生态方面的社会责任非常明确,那就是设计活动在参与生产全流程的过程中都要考虑环境因素。无论是设计初期的方案构想,还是生产流程、用户的使用以及产品的回收利用皆是如此。就设计师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造型、材料、结构、工艺、使用等方面的合理性与环保性,还要考虑产品废弃阶段的回收。设计师要将环保等设计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设计原则之一,做出负责任的设计。

  四、结语

  本文从“朴素观”“技进乎道”“道法自然”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当今的设计问题,试图从传统智慧中寻找解决方案,解决适度设计、设计的异化、环境保护三个设计伦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老庄的“朴素观”可以成为解决过度设计问题的方法之一。“技进乎道”解决的是异化问题。“道法自然”思想的目的是在人们的设计价值观上树立一种健康的、可持续性的思维模式,以致力于人与自然的良性共存。设计作为与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创新行为,肩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设计对于社会良性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我们需要反思设计行为本身是否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是否有利于人所在的“物”体系的和谐,是否与人类长远利益相契合。老庄思想为现代人类更好地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哲思,面对生活中实际遇到的设计伦理问题,我们可以向老庄造物思想汲取营养。对于设计责任的强调能保持设计的健康发展,使之致力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作为设计相关从业者,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才是有担当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2]朱铭如是我思:朱铭自选集(.上卷)[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3.

  [3]乔凯.“提水桔槔”之设计伦理反思[J].设计艺术,2019,(05):45-49.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79.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6.

  [6]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第三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70.

  [7](魏)王弼着,楼宇烈校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66.

  [8]宋玉立.论道家自然观与“绿色设计”观的相似性[J].大众文艺,2013,(20):109.

  [9]姚善良,王璞一.道家思想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艺术教育 ,2018,(13):156-157.

  [10]何如意老子“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及其生态启利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4):22-30.

  [11]黄立中,罗佳龙,吴凡等.道家美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J]设计,2019,32(17):19-21.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原文出处:马振.老庄思想中的设计伦理价值[J].今古文创,2023,No.151(07):98-10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