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苏联起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在世界教育理论界也产生了巨大反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信念,他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立足于实际需要,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更是其教育理论的精髓。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诸多地方需待改善。只有立足于现实的需要,进行“全面”的、“和谐”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对我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Education Thoughts of “Overall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n the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ddle School
Abstract: Vasily Sukhomlinsky was a famous education theoretician and educator,his education thoughts not only play a large role to the Soviet union, but also produced ahuge response in the world. To cultivate the overall abilities of the people is the importantbelief that came from marxism on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ory, based on actualneed, creatively combining “overall develop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individual character development ” together, and then puts forward“ overall harmoniousdevelopment” theory, emphasizing the school education as the ideal and goal.“Overallharmonious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ory is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ntent, but also theessence of the education theory. At present, China has been reforming its systems inq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specially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which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b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middle school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 and many aspects need to beimproved. Only take the needs of the reality into consideration, c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work achieve good effects. therefore, Vasily Sukhomlinsky's ”overall harmonious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ory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Vasily Sukhomlinsky; ”overal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educationthought; middle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velation
目 录
引言
一、”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形成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一)形成背景
(二)基本内容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
(三)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影响中学生的道德选择
三、启示
(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落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二)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引 言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着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极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把心灵献给儿童“是他的座右铭。据记载,他一生着有 41 部专着和小册子,600 多篇论文,1200 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这些着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学生的精神世界》等。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我国也陆续翻译了他的许多着作,得到广大教师的称赞。
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出发,创造性的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着名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并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是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的基石,也是他的全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和终点,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有宝贵的借鉴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形成背景及其基本内容
(一)形成背景
1.理论背景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早在马克思之前,这一思想就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但是当时只是产生于关于人完美的理想观念之中,没有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联系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化造成人的畸形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人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并将其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另外,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现实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可能性和必要性,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马克思在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时指出”未来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苏霍姆林斯基是马列主义教育思想的忠实宣传者,他从苏联现实社会制度下的学校实际出发,从教育实际中面临的迫切问题出发,致力于在教育实践中贯彻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在与马卡连柯等其他同时代的教育家互相影响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着名的教育理论。
2.现实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而且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它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苏霍姆林斯基于1935 年走上教师岗位,先后经历了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教育的调整,经历了十月革命之后的恢复与发展,经历了 1958 年的教育改革,也经历了 60 年代教育的现代化阶段。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教育活动阶段是在 20 世纪 50—70 年代。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教育出现了普遍而又尖锐的升学和就业的矛盾,主要原因是苏联在 30—50 年代曾经强调劳动者知识化,普通学校以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为主要任务,然而,在 50 年代中叶以后,因为中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不能容纳全部中学毕业生,而这些中学毕业生又没有做好直接参加社会劳动的思想和技能准备,无法顺利就业,从而导致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苏霍姆林斯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提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培养成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为改变当时不良的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基本内容
1.”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涵义
所谓”全面和谐发展“又称”全面个性和谐发展“1,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意见,即”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的相互关系上达到的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即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2]他指出:”在这个和谐中,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规定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我们只能说,个性全面发展的某些方面对于人的整个精神世界的影响可能比其他的方面大一些。“[3]87同时,”全面个性和谐发展“也不是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停地从一种职业转到另一种职业,而是指每一个人在精通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同时,还有兴趣和能力进入任何其他的知识领域,正如他所说:”全面发展的思想是跟样样都做而又不求甚解是毫不相容的。“[3]94在此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全面个性和谐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地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2]
2.”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在借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和谐发展“相融合,并使它们结合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这一着名的教育理论。
(1)”全面发展“
”全面“是指个体所需要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学生的身体、品德、智力、美感、劳动都应该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的完整体系里,所有的教育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都是教育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哪怕只是忽略了其中一个环节都会破坏这个有机的统一“[4]849。”全面个性和谐发展“就是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又凸显人的个性,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教育是各种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交织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便是这些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德育,他认为:
”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4]851因此,学校中的任何工作都应当包含道德教育的意义,发挥德育的作用;他也强调智育的重要性,认为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智育,改变人的无知状态;另外,他还非常重视劳动教育和美育,强调课外与校外活动的教育作用,他说:”每一个人,从童年时,特别是从青年时起,应该理解自己精神生活完美、劳动愉快和创造的幸福。“[5]841(2)”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全面和谐发展“并非要求每个人的所有方面都均衡发展,也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胜任所有的工作,能不停地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6]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十分的强调了”个性发展“,即在促进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考虑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他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掌握高深的知识、与积极的社会活动、与任意选择职业的可能性存在着紧密联系。这不仅需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到人的发展的需要,所以个人的兴趣应该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职业的设置应该适合于人的发展需要,由此可见,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有机统一体。
(3)”和谐发展“
”和谐“是指各个方面相互融合的一种状态。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着的,因此,教育必须能够促进这些不同的方面相互协调,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不仅如此,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还要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即教育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7]
综上可以看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个性和谐发展“并不是要培养”千篇一律“的人才,也不是使所有的人都具备所有的才能,而是强调教育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融合个体发展的特性,再结合社会的真正需要,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和境界。
”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三者相互渗透和影响,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而培养 ”全面个性和谐发展“的人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这一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它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8]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在教育和人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显着特征和重要标志,决定着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而且是促进人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德育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而且在内容与目的上也属于德育范畴。因而要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我国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提升民族思想政治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差强人意的地方,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主要可以归结为其有效性的不足,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个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等应所具有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和满足。据相关调查的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学生中认为学校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果的、能让他们有所收获的人数比例很少,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无效果的人数比例却远远高于认为有效果的比例,这一研调查究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不足。从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基于共产主义的信念、基于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继承,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强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有高尚精神生活、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大写的人,因此在他的理论中尤其强调了道德教育对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学生在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首先是有些学生思想政治观点模糊,理想信念缺失。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没有考虑过共产主义是否能够实现,大部分的中学生甚至不知道我国人民的最高理想目标是什么。另外,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理想目标,而选择”报效国家与社会“为理想的学生比例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是当代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比较薄弱,抗诱惑能力差。随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的转变,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比较薄弱,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家庭的道德规范知识缺乏充分的认识,而且受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中学生的抗诱惑能力偏差,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盛行。再次是在中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现象和低劣文化的影响,混淆了善恶美丑,沉迷于虚幻,缺乏理想和人生目标,因而世界观和人生观失去方向。最后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身心发展不协调。据统计,在中学生群体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30%,由于中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面临着学习、考试及人际交往等多种压力,而中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思想政治素养不高,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和疾病,这也逐渐成为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养不高,这十分不利于我们实现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因此,改善当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当务之急。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诸多不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要有全面和谐的教育,同样,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其最重要的渠道,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关键的原因所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落实
任何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性质和要求,因此在国民教育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处于核心地位。他所指的这种灵魂作用、核心地位是实质性的,是要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中的。然而,近年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缺乏实质性。一方面,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名无实、有计划没有行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式主义盛行,学校虽然强调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所进行的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比,而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
2.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过于陈旧,有脱离学生现实生活的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其性质的反映,因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从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即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的人,这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也是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要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人的充分表现,这就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7]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体现政治性和社会性,还要体现教育性和思想性,不仅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更要考虑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没有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和需要,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需要什么,关注什么,因此就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生的成长期望相脱节,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偏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变成了纯观念形式的说教,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大减小。
3.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来看,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单一
苏霍姆林斯基在强调全面、和谐的教育同时,非常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而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以课堂教育为主,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传统的途径和基本手段。然而,这种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认为掌握了思想政治的基本知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就会得到提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且,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学校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不利于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而这一点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表现,也是其有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影响中学生的道德选择
从广义上讲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占主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必然的也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理论中不仅强调了全面的教育,更强调了和谐的教育,这种和谐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三者在教育上的和谐。因此,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与所处的家庭、社会的环境息息相关。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时代的发展,大量的外国文化思想涌入,其中包括和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念,而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思想还尚未成熟,面临着这些不同价值观的冲击,还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因此,容易导致其思想上的混乱与困扰,给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一些中学生自我意识膨胀,社会公德、责任意识缺乏,不能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到勤劳、节俭、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面前不能明智的做出选择,而是过于追求个人利益。由此可见,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净化。
三、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在继承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生产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强调实现”全面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把课堂教育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9]这不仅对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指导意义。
(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落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现状表明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没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中形象地指出:” 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8]他所说的道德教育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的,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所在。因此,要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要认识到它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学校应该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全面教育理念,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各科教学之中,努力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行动中,以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正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不仅关注了人各个方面共同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考虑到了人个性发展的需要,他认为:”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揭开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5]556另外,他还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指出:
”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可见,教育在关注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关注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这也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8]这不仅是儿童的需要,也是中学生甚至是所有学生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只有关注到学生丰富多彩的需要,使个体的精神得到满足,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有所长、具有丰富个性的青少年群体,才能更好的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实现。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把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真正的体现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这就要求学校转变教学观念,由以管理学生为主转向以服务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此,学校可以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设置一定的辅导课程以及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教师应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谈心、交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困扰什么,再根据现实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团体,成立学生交流平台,促进学生间的思想政治交流,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扰,还能使中学生内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中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又非常强调学生的和谐发展,所以在教育上他强调和谐的教育,他说”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培养出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 [3]117他还指出:”我们形成学生的某种品质,并不是单凭某种措施完成的,而是种种信念和实践的结合。因为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是由某个螺钉装配起来的,而是和谐教育的结果。“[5]754因此,要进一步的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
1.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
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中学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来进行,这一情况实质上是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传授,强调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它对学生的精神教育及它所特有的思想性。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和谐教育“就是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还要促进这些方面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进行,也不能仅仅通过知识的讲授来进行,而应该将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使每个学科都渗透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从而使中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劳动课上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劳务实、珍惜劳动果实的优良品质。
2.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强调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和谐的教育,这种全面、和谐不仅体现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之间,也不仅体现在不同的学科之间,同时也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所以,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上都要体现丰富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幸福而充满快乐“1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价值。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尽可能的采用新颖的教育方法和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学校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试着走出教室,将课堂融入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应改变以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的思想观念,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分数,而且更要关注对学生的道德践行;最后,教师要应该做到言传身教,教师作为最直接的教育者,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教育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它必须在社会中进行。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多重挑战,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思想的冲击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中学生不仅身处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之中,还处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之中,而且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思想还尚未成熟,所以很容易受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环境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地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和谐发展。例如:学校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课,如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加强学生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学习和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对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指导意义,只有进行全面的、和谐的充满个性的教育,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才会得以改善,中学生的政治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23 卷,第 530页。
[2]苏霍姆林斯基:赵伟等译,《帕夫雷什中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年,第 13页。
[3]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 卷第 87、94、117 页。
[4]黄云鹏:《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理论导刊》2006 年 第 10 期第 104 页。
[5]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 卷第 841、556、754-755 页。
[6]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 849、851 页。
[7]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关于和谐教育的几点想法》《国民教育》1978 年第10 期 90 页。
[8]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年 第471、363 页。
[9]黄倩:《浅议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启示》《科学咨询》2008年 第 06 期 第 33 页。
[10]柳全东:《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天师水院学报》(综合版)2000 年第 3 期第 20 卷。
[11]王义高:《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比较教育研究》2008 年第 04 期。
致 谢
2008 年 9 月我怀着一颗激动又有些茫然的心走进这所大学,走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如今,四年的时光转眼即逝,有很多不舍,更有很多感谢,不舍的是脚下这方用知识养育了我四年的校园热土,感谢的是日夜为我操劳的父母、是悉心教导我的老师、是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朋友和同学,谢谢你们的一路陪伴。
关于论文,因为所学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大学四年的接触也大多和此有关,所以在开始着手撰写论文之前就想好了大致的方向,决定写本专业的东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着作,大概了解了他的思想,觉得和当下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有很多切合之处,就想进行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对其着作的阅读,感觉他的”全面个性和谐发展“教育理论很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容,然后经过和导师讨论交流,决定根据他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于是就确定了论文的课题。
现在,论文的撰写接近尾声,回想整个写作过程,虽然已经尽心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学识的不足,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真正明白了阅读的价值,并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最后我十分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正是他严谨负责的态度影响着我、鼓励着我完成了这大学的最后一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