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步,会计行业异常火爆,但我国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会为一己私利而出现造假失信等行为,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重视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重点关注内容。而保障会计人员的诚信,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才能够尽可能避免会计失信问题,快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本文详细讲述了会计诚信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促进会计行业正常发展。
关键词:会计; 诚信; 原因; 危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国礼仪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是指言行与思想一致。与西方的契约精神相比,我国诚信的含义范围更加广泛,尤其是在经济活动中,诚信是一种无形的交易准绳,也是维系经济业务开展的关键前提。近年来,国内外会计失信事件屡屡发生,诚信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避免会计人员失信而导致会计危机,则应当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一、会计诚信的作用
会计诚信的主要作用是对整个会计行业起到良好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从其含义上进行分析,会计诚信则是指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具体要求是对投资人要讲诚信,不论投资大小以及属地;对债权人讲诚信,忠实履行债务人的全部义务;对政府主管部门讲诚信,接受政府监督管理,不得弄虚作假;对客户讲诚信,履行产品或服务质量承诺;对员工讲诚信,保障正常支付工资薪酬,公示重大经济决策和真实的财务状况;对社会讲诚信,注重对社会的贡献率,履行自身承诺和社会责任。通过加强会计诚信建设,能够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诚信道德力量的约束下,实现经济活动的自律性,稳定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从而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道德规范,更好地开展交易行为,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促使国民经济水平得到提升。
二、造成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1.市场体系不健全
会计诚信问题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实质上,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各项经济指标不准确,甚至会对国家税收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同时市场体系也会反作用于会计诚信,如果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则会致使资源难以合理利用,很难获得准确的、统一的会计信息和数据。会计从业人员不能从中得到有力的支撑,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当前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尚处于探索改革阶段。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部分会计信息失准,个别会计人员为谋取私利就会利用市场经济的缺陷,而产生失信行为,进而会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2.信用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企业信息信息公示制度,对信用行为和关系进行了规范和保证。但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仍存在信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如对低信用会计从业人员的限制不足,过度依赖个体的自身调节,而忽视惩罚和管控手段。同时对于会计信用缺乏完善的评级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评级不够重视,缺乏会计诚信档案,致使无法识别和评判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根据有关调查得知,在国内交易市场中,由于会计信用问题会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其中基本都是由于会计人员失信而造成的。原由则是国内缺乏信用评价环境,单纯认为会计诚信只是一种道德层面的约束,对其相关法律规定和行业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仍存在不健全的情况。致使会计从业环境较差,违约造假现象异常严重。会计诚信问题不仅造成相关利益者的合法经济权益受到损害,对社会安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尽快解决会计诚信问题。
3.会计从业人员因素
会计从业人员是影响诚信问题的重要因素,作为会计业务的操作主体,其是否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是决定经济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在当前阶段,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有待提升,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难以抵御利益的诱惑,从而出现一些失信违规行为,致使会计信息造假现象频发,甚至可能出现私自挪用公款、偷税漏税等。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而导致诚信缺失,是因为会计招聘的门槛较低,在进入岗位前没有设置相应的资质审查环节和实践操纵考核等,部分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就会出现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重视,等等,造成会计信息不准确,个别从业者甚至会随意编撰会计信息或财务数据,对财务决策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他们虽然通过大量的等级考试,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会计实务技巧应用不熟练,难以应对各种会计处理场景,并且也无法有效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就会出现会计操作失误,造成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足,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下降。此外,由于职业道德缺失,他们并未竭尽全力投入到会计工作中,导致会计数据无法保证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而且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具备一定的权力,又经常处于经济利益纠葛中,一旦受到各种诱惑,其自制力不高的情况下,就会逐渐抛弃职业道德,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例如:做假账、随意更改会计数据、隐瞒财务信息等,对投资人、债权人、员工以及政府和社会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触犯法律,面临刑事责任。
4.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
会计诚信对社会以及投资人、经营主体和债权人的利益都有直接关系,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矛盾和冲突,政府部门要发挥对会计诚信的监督监管作用,强化会计审计,以确保会计人员严格按照实际业务情况进行操作。然而就当前而言,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督措施,注重对财务信息的公示和检查,忽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监督,同时组织内部也不重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更侧重于会计业务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和规定,对真实性却缺乏管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也很容易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而抛弃职业道德,致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基于这种情况,则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主体之间存在不相同和不对等的信息,这种情况之下,会计人员及组织可能会恶意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规律,通过隐瞒会计信息、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谋取私利。如果会计主体缺乏自觉性而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并且国家各个部门并未采取一致的监督体系,从而为偷税等行为创造可乘之机。基于此,由于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会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在实务中缺乏约束和管控。
5.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财务制度对财务会计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大股东的权利过大,对财务管理的操控能力就越强,就会导致股东大会以及监事会和董事会对其约束力下降,大股东极容易按照自身的利益意愿来操纵会计业务和财务运营,致使会计诚信问题频发。另外,在财务管理框架中,经理人经营决策以及财务决策的主体,其可能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失股东权益,出现会计信息造假和捏造等行为。
6.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新会计制度,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会计诚信问题。但因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会计制度在现阶段仍不够完善。比如会计原则自身为会计造假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现代财务会计业务的开展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确认的,其会产生大量的应计、预提以及待摊等项目。而会计信息的制造者能够通过利用应计项目确认时间,对企业业绩进行造假。并且在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性原则,一般是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相对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可能出现通过高估费用和低估收入来获得利润。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诚信是人应有的品质,同时也是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旦会计人员出现诚信问题,做出造假等违法行为,不仅触犯国家法律,同时损害个人形象以及行业形象,进而对社会安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会计行业不会接纳具有诚信问题的从业人员,一旦触犯过诚信问题,将无法在会计行业继续生存。因此,会计诚信缺失对从业人员自身也具有一种较大的危害性,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除此之外。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问题会涉及社会责任以及法律责任的履行,如果会计人员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仅要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还会致使自身自由受到限制,接受法律的强制制裁,对人生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危害和影响。
2.影响经营组织的健康发展
会计诚信对于经营组织的发展以及正常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经营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要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打造高品质品牌,以获取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因此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会计诚信问题采取合理的管理体系。如果会计信息难以保障真实性,企业管理人员便难以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一旦采取不合理的方案,就会大幅增加经营风险,阻碍企业的未来发展;如果经营组织缺乏诚信,会给其外界形象造成恶劣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对经营组织的资源配置也会产生较大的危害。由于会计造假的存在,致使当地政府部门发展经济的决策出现偏差和失误,无法准确的对市场发展趋势以及社会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判断,干扰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实施,以此会影响经营组织享受国家政策的适应性,不利于在新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3.扰乱社会和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较为密切,如果会计人员出现诚信缺失,其会对政府、投资人、股东以及债权人等造成极大的影响,损害多方利益,导致利益矛盾激化,促使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受到干扰。比如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会造成证券市场受到剧烈冲击,经济资源难以得到合理配置,进而破坏社会的安定。此外,经营组织的漏税行为会导致国家经济损失,影响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配,不利于社会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不论哪种情况都将降低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会计诚信缺失会给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方案
1.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会计诚信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前进的重要因素,解决会计诚信则能够推动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需要结合当前实际以及传统制度的优点,创新市场经济体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使经济体制与发展保持平衡;从而有效地打造良好会计从业氛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有序地进行会计业务和信息流动,促使信息平等对称,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交易活动,以维护社会安定。所以,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根据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实际现状,通过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会计诚信评价以及社会信用约束机制等,充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治理会计诚信问题。
2.建立会计诚信代码系统
如今,大部分会计人员并不了解造假问题的严重性,在会计实务中,不注重对诚信意识的培养。由此我们可知学校教育并不完善,因此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需要从校园开始培养,在各大高校以及职业培训教育中,不仅需要加强学员的会计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树立坚定不移的良好信用品质。只有拓展诚信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方可提高他们抵抗诱惑的能力。同时在国内,为有效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各个行业可以针对从业会计人员设立相应的诚信代码,并将其录入到云端数据库中,形成会计诚信代码系统,给予每一位从业人员相应代码,用户可以实时查询会计人员的履历,如此便能够约束其违法行为。从实质上来说,会计诚信代码系统的建设是一种从根源上,对从业人员进行约束的主要手段,结合诚信档案工作机制等,能够形成全面的会计人员诚信履历,对于人才筛选、培育、晋升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强化对人为影响因素的管控,确保会计诚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能力
第一,会计人员需要从个人角度上,提高诚信观念,加强自我学习,使其自身具备完善的诚实信用意识,维持工作积极性,竭尽全力为企业作出贡献。第二,自觉树立诚信品质,严格要求自身,认真对待工作,减少工作疏漏。从工作态度的角度出发,确保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杜绝出现做假账、隐匿或销毁会计凭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第三,企业需要定期开展专业能力培训,紧跟时代潮流。比如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小班学习,重点掌握新会计准确的规范内容,并将其理论转化为会计实务中,从而规范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四,思想教育工作必不可少,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或者思想活动,打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高素质的会计工作者。第五,树立行业标杆和示范,引导会计人员在实务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勇于拒绝诱惑,正确看待诚信问题,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约束自我行为,还要监督其他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促使会计人员整体诚信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以维护良好的自身形象,坚守职业操守。
4.健全会计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以及政府的联合监督手段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首先,企业需要细致划分内部责任,明确会计监督责任人,确保出现事故能够有人承担责任,并且需要明确到个人,而不是模糊的范围,一旦出现会计造假事件,则追求相关的责任人,进而避免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其次,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会计诚信,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并可以通过选拔和推荐,树立会计诚信典型,针对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表彰或者批评,让具有正面影响的会计人员受到大众赞扬,继续坚守道德红线,激发其履行诚信的积极性;对存在不良思想的会计人员起到教育示范作用,纠正自我价值观,避免再次出现失信行为。
再次,政府部门需要针对会计单位展开不定期抽查,确保会计质量达到行业标准,一旦发现漏洞则立即予以纠正。同时可以实行企业会计信息公示机制,发挥大众监督的重要作用,既能够保障信息对称,又能够防止出现财务信息造假等状况。
最后,应从法律和行政两个监督力量入手,从根本上消除会计诚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依托于我国现阶段已经较为完善的审计机构和制度,利用会计审计对诚信缺失问题进行监督和约束。同时为加强会计诚信缺失的防范,应当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系统化会计信息管理保障体系。制定严厉的法律处罚和行政处罚,促使会计诚信缺失付出相应的代价以及民事赔偿,提高会计监督的震慑力。
5.加大处罚力度,完善处罚措施
针对会计失信行为,应当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完善处罚措施。比如对会计造假的相关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根据影响程度要求赔付相应的经济损失,通过增加违法违规成本,以切断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念头。另外还需强化处罚措施。如会计从业人员出现财务造假行为,则对其采用"行业禁入"等规则,不得担任相关会计经理职务以及会计职业;并对造假负责人采取定期公示曝光政策,借助舆论对造假者施加压力,促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严格遵守法律法律和会计准则,杜绝出现造假行为。
参考文献
[1]胡倩。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04):192~193.
[2]周兰花。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6,(27):140~142.
[3]田颖。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6,(14):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