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下,我国煤矿采矿技术日趋成熟,但虽然有诸多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存在于采矿工程中,对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要深入分析和总结现阶段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促使煤矿采矿工程安全得到保障。
关键词:煤矿; 采矿工程; 不安全; 技术因素;
煤矿采矿工程涵盖了十分繁琐的工序,面临着较为恶劣的作业环境,具备较高的危险系数。再加上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存在,将很容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采矿工程的综合效益受到影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手段,消除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
1 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与解决策略
1.1 没有合理设置车场轨道与间隙参数
目前煤矿采矿工程中,巷道开拓施工往往采取罐笼提升、箕斗提升等方式,以便有效运输矿井中的材料。其中,罐笼提升在副井中运用较多,箕斗提升则普遍运用于主井中。同时,铲运机也是采矿作业的重要机械,在车中装入需运输物品后,利用电机车向主井中行驶。部分采矿工程的车场设计不够科学,设计人员没有将物品运输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设计过小的双轨道安全间隙参数,与国家安全标准不相适应,这样就容易加大车场运输压力,车辆变形、车辆碰撞等问题频繁出现,对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不利威胁。
解决策略:为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人员在设置车辆双轨道间隙时,要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严格贯彻下去,同时对现场作业环境综合考虑,合理调整与优化。通常情况下,要按照1.4 m的标准控制间隙参数,这样方可以满足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输需求,不仅采矿工程作业质量得到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可得到保证。
1.2 没有合理设计巷道高度
采矿工程巷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将砌碹支护开拓方式运用过来。要结合掘进方式,对墙体高度进行合理设置,通常需达到1.2 m以上的标准。但部分采矿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会对墙体高度进行一定程度减小,如设置了1.1 m高度的墙体。这样就会对巷道架线作业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有施工人员触电问题出现,不仅采矿工程作业活动难以顺利实施,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证。此外,部分企业在设计巷道腰线时,没有将潜在的意外情况、作业环境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影响到腰线设计的合理性。由于作业压力无法被支架所有效承载,支架形变问题容易出现,巷道安全性大打折扣。
解决策略:采矿工程巷道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将采矿区域的环境条件、影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依据国家标准规定,合理设计巷道高度,避免为扩大生产利益,而对高度参数随意调整,以便促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同时,要通过测量仪等设备的运用,合理设置巷道腰线。
1.3 没有合理设计人行道
人行道是巷道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合理设计人行道,可以促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进出需求得到满足。我国对巷道人行道的设计标准进行了明确,要求高度、宽度分别保持在1.7/0.7 m以上,这样现场人员的进出安全方可以得到保证。若巷道人行道需要机车运输,则需进一步扩大人行道的宽度。但部分企业为促使采矿工程生产成本得到降低,没有严格依据标准规范设计人行道的宽度和高度,这样在进出人员、运输设备的过程中,就容易有安全事故发生。
解决策略:设计人员要充分重视人行道设计工作,将国家相关标准严格履行下去,按照1.9/0.7 m的标准分别控制人行道的高度和宽度。相关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管理职能,避免设计、施工过程中有偏差问题出现,这样采矿工程的作业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安全、高效的实施各种采矿任务。
1.4 没有合理设置曲率半径
近些年来出现的煤矿采矿工程安全事故问题,很多都是因曲率半径不够科学所造成的。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要求了曲率半径的设置规格,只有按照标准规定科学设计,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方可以得到保证。但部分人员设计了过大的曲率半径参数,导致有钢丝绳断裂等不良现象出现于电车运行过程中,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大的曲率半径参数下,增加了运输车辆的拐弯力度,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后,钢丝绳的强度显著降低,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解决策略:设计人员要积极关注同领域内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明确认识到曲率半径对采矿工程作业安全的重要性,结合安全标准与实际情况,对曲率半径合理设置,避免因巷道内弯道半径参数不合理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同时,要将采矿工程使用到的电机车设备的规格、型号等纳入考虑范围,对曲率半径科学调整和优化,规避钢丝绳断裂、翻车等严重问题的出现。此外,要科学防护巷道内弯道区域,避免碎石砸伤施工人员[2].
2 煤矿采矿工程安全管理综合措施
2.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为保证煤矿采矿工程的作业安全,既需要针对性解决现存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之外,又需要通过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构建,对采矿工程作业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促使采矿工程作业效率得到提高,各种潜在安全隐患得到消除。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需与现场作业情况所适应,充分涵盖设备库存、作业过程、工程验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以便促使现场作业的规范性、安全性得到增强。同时,要严格管理现场作业人员与开采技术,对不同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明确,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能够自觉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风险隐患,促使采矿工程整体作业安全得到保障[3].
2.2 科学管理工作人员
煤矿企业要将行业安全规定、地区安全政策等严格贯彻下去,深入控制、监督采矿工程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与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结合安全规范与制度,科学管理施工人员,保证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项操作行为都与规范要求所符合,避免有不合规作业行为出现。同时,要将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起来,以案例形式生动阐释违规作业的危害,促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
此外,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安全管理奖惩制度科学构建,警告或处罚那些出现违规行为的人员,从物质、精神双重角度奖励那些安全管理成效较为显著的班组或人员。这样能够将现场人员的参与积极性调动起来,全面提升煤矿采矿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
2.3 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受煤矿采矿工程环境、作业特点的影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难免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遭到遗漏。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提前制定,这样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能够对事态发展有效控制,避免有过大的人员伤亡问题出现,煤矿企业的经济损失也可得到良好控制。
此外,要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积极运用于煤矿采矿工程作业生产中,如可将遥感遥测设备合理安装于作业现场,这样相关人员可以对井下情况实时了解,快速发现和应对各种安全隐患,达到井下作业安全水平提高的目的。
2.4 科学维护开采设备
开采设备的运行状况,也会对煤矿采矿工程的作业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开采设备的维护保养机制构建起来,促使设备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得到消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工作人员要对作业现场的各种零构件性能定期经常的检查,如有老化、断裂、生锈等不良问题出现,需及时修复或更换。同时,要对井下作业设备的运行情况仔细观察,如有故障前兆出现,需立即停止作业设备的运行,故障排查之后,方可以投入到运行当中。此外,要做好开采设备的保养工作,完成井下作业活动后,要全面排查开采设备,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故障隐患。定期系统保养开采设备,优化设备的运行性能,促使采矿作业的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4].
3 结语
综上所述,不安全技术因素的存在,将会显著加大煤矿采矿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对煤矿企业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威胁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相关人员需彻底排查采矿工程作业中潜在的各种不安全技术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应对策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要通过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不断提高煤矿采矿工程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夏磊。关于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探究[J].科学技术与创新,2018(12):41-42.
[2]梁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14):18-19.
[3]杨波。煤矿采矿工程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9(06):26-27.
[4]靳军。煤矿采矿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分析[J].石化技术,2019(05):52-52.